先秦君子哪些人的行为可以称为义
只有那些合于贵族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止,可以称为义。
在先秦君子的道德追求中,“义”是第三个重要方面。和“孝”与“忠”相比,“义”的道德把握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也更能体现出先秦君子在道德理想方面的崇高追求。 一 “义”的含义说起义来,我们都会想起孔子的那两句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第一句,第二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这个话就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先秦君子们对义的重视:第一,不义的东西再好也不取;第二,为了义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
那么,先秦君子们为何如此重义,他们心中的义究竟是什么呢?从文字学上讲,“义”的本义是指人的仪容,同“仪”。“义”的本义是指...全部
只有那些合于贵族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止,可以称为义。
在先秦君子的道德追求中,“义”是第三个重要方面。和“孝”与“忠”相比,“义”的道德把握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也更能体现出先秦君子在道德理想方面的崇高追求。
一 “义”的含义说起义来,我们都会想起孔子的那两句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第一句,第二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这个话就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先秦君子们对义的重视:第一,不义的东西再好也不取;第二,为了义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
那么,先秦君子们为何如此重义,他们心中的义究竟是什么呢?从文字学上讲,“义”的本义是指人的仪容,同“仪”。“义”的本义是指其含义与“仪”相同。“仪”,礼仪,仪式这个“仪”。许慎《说文解字》说:义,己之威仪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就是说你的言谈举止各个方面都特别地合适得体。《周礼》中曾经说过:凡是国家大事,都要治其礼仪。——《周礼》《礼记·中庸》里面还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记》由此看来,周人对于礼仪是非常讲究的,这不但包括合于规范的那种礼节,还包括合于规范那个行止容仪。
就是说我们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场合,那些礼节要合乎规范,另外,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也要合乎规范。
由此引而申之,凡是合于事宜的行为,能够给人带来利益好处的适当之举都可以称之为义。所以刘熙在《释名》当中又说:“义者,宜也,制裁事物使合宜也。
”说得很简单,所谓的义,就是宜,适宜,做事情合适,得体。“义”的本义指人的礼仪容止,引申义指一切合于事宜的举止。那么,把这种对义的理解再用于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态度上,用于一般的思想领域,义自然又可以泛指“义”泛指正当的道理意义,即正义,凡一切符合正义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和符合正义的人和事,均可以称之为义。
所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我们可以把他称之为“义士”,正义的军队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义兵”,合乎正道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义务”,刚正之气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义气”,正当的道理称为“义理”,正当的道路称为“义路”,出于正义的激愤,我们还把它称之为“义愤”等等。
如此看来,
义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它本身并不像忠和孝那样有比较固定的那种施与对象,因为孝的主要对象是面对自己的亲人,而忠的对象是面对自己的君和主。但是和义相比,义不是这样,义是一种更为宽泛,也更为抽象的规范。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只要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义。但是,正像孝、忠这两个概念在先秦贵族社会的使用一样,义同样也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对先秦君子来讲,只有那些合于贵族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止才能称得上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