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原文是英语吗
天主教圣经和新教圣经在新约全书部份的经目大家是一致的,都是二十七卷书。但是,天主教圣经和新教圣经主要分别在天主教在旧约收集了多七卷书(天主教有46卷,新教39卷),这七卷书﹐天主教称为「第二正典」﹐Deuterocanonical books,而新教称为「次经」(Apocrypha)。 而Apocrypha这个字意思不是代表这些书卷是伪造的,而是他们属于「隐藏」的, hidden books,只留给有智慧知识的人读。另外,旧约书卷里面,天主教圣经在两卷书都多了些经文:
「但以理书」部份:
「但以理书」(天主教叫作「达尼尔」,The Book of Daniel)里面天主教收录了几篇不是希...全部
天主教圣经和新教圣经在新约全书部份的经目大家是一致的,都是二十七卷书。但是,天主教圣经和新教圣经主要分别在天主教在旧约收集了多七卷书(天主教有46卷,新教39卷),这七卷书﹐天主教称为「第二正典」﹐Deuterocanonical books,而新教称为「次经」(Apocrypha)。
而Apocrypha这个字意思不是代表这些书卷是伪造的,而是他们属于「隐藏」的, hidden books,只留给有智慧知识的人读。另外,旧约书卷里面,天主教圣经在两卷书都多了些经文:
「但以理书」部份:
「但以理书」(天主教叫作「达尼尔」,The Book of Daniel)里面天主教收录了几篇不是希伯来文的文章在里面,包括了:
1。
「苏撒拿传」(Susanna「苏撒纳」),成为「但以理书」/「达尼尔」第十三章。
2。 「比勒与大龙」,天主教称之为「贝尔和大龙」(Bel and the Dragon),是「但以理书」/「达尼尔」第十四章。
3。 「亚萨利亚祷言」(天主教叫「阿匝黎雅的祈祷」,Prayer of Azariah)和「三童歌」(或者「三圣子之歌」,天主教叫作「三青年赞美上主歌」)这两篇,在天主教圣经放在「但以理书」的第三章里面。
这些多了的部份用亚兰文写的Aramaic。
「以斯帖记」部份「以斯帖记」(天主教叫作「艾斯德尔传」,The Book of Esther),在翻译成希腊文后加上了希腊文部分(「以斯帖补篇」),表达她对宗教的虔诚。
牛津出版的英文圣经把多了的部份收在Apocrypha篇,列名了他们出来。
天主教圣经把「以斯帖记」和「但以理书」多了的就放在原书之中没有分开来。
在宗教改革时代里,马丁路德和天主教关系破裂后,他自己出版圣经。
多数新教徒会知道他把次经列入附录,和他对「雅各书」的不满。但是马丁路德对当时罗马教会圣经正典的怀疑并非单单在教义出发。路德当时反对赎罪卷、炼狱等教导,被天主教引用「玛喀比二书」挑战,路德就一口拒绝「玛喀比二书」,指他们不是神的启示(not inspired words by God)。
马丁路德自行订立的的经目不是任何大公教会的决定,而是他知道的「巴勒斯坦正典」,Palestine Canon,是属于犹太教的经目,而不是一个Christian Canon。
马丁路德基本上把过去罗马教会接受的旧约和新约经目视为人为的传统,是可以改变的,加上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没有明确列明新旧约经目,所以他就大胆批评,并把经目按自己的神学观点理解再重新确立。
马丁路德除了极力批评「雅各书」外,他也认为「启示录」、「犹大书」、「希伯来书」都有问题,要把他们和次经一同列为圣经附录,把其权威性置于「神启示经卷」之下,只是属于有益的读物,而不可以用以建立教义。
相信没有任何福音派信徒或者新教徒会愿意承认,今日他们手上的圣经(所谓39卷旧约加27卷新约)其确立过程,不是先有一个正典经目(compiled list of inspired books),才有信仰的解释建立,而是反过来,先有信仰和教义,再决定那一些可以归入正典经目。
手上的「旧约全书」,其产生过程,正是路德先决定了信仰立场,然后才决定删除那些旧约书卷。
正确来说,马丁路德清楚知道罗马教会(其实也即是整个基督教)千百年来没有正式宣布过圣经正典的经目,而对次经的权威地位也没有清晰的立场,马丁路德其实是单纯从他理解的神学立场去决定那些书卷应该被纳入为正典。
而马丁路德其实自小学习的的圣经就是天主教圣经。
第一部用普及语文的圣经其实就是耶柔米翻译的 Vulgate,拉丁文圣经。拉丁文是普通百姓的语言,希腊文是知识分子和贵族的语言。马丁路德因为反对炼狱或者为死人祈祷,就把「玛喀比二书」拒绝。
他看见「雅各书」和他倡导的「唯独因信称义」有矛盾,而想把「雅各书」的权威贬低到和「次经」一样。
马丁路德对于所谓圣经正典的决定是很主观的。然而,除了在旧约的观点上马丁路德得到其他宗教改革人士支持之外,他后来对新约书卷的批评也沉默下来,之后的改革者也没有跟随他的意见把「雅各书」、「启示录」、「犹大书」、「希伯来书」从新约剔除。
但是对于旧约,他们就跟随马丁路德的版本(虽然路德对旧约的批评也非常苛刻,例如他觉得「以斯帖记」是没有价值的)。英国教会仍然把次经和39卷旧约、27卷新约一同出版。
被基督新教删除的几卷如下
1。
「多俾亚传」,新教中文叫「多比传」,Tobit,原文是希伯来文
2。 「友弟德传」,新教中文叫「犹滴传」,Judith
3。 「玛加伯上」,新教中文叫「玛喀比一书」,1 Maccabees
4。
「玛加伯下」,新教中文叫「玛喀比二书」,2 Maccabees
5。 「智慧篇」,新教叫「所罗门智训」,Wisdom (of Solomon)
6。 「德训篇」,新教叫「便西拉智训」,Ecclesiasticus或者Wisdom of Jesus Son of Sirach,原文是希伯来文
7。
「巴路克」,新教叫「巴碌书」,Baruch,相传作者是先知耶利米的书记,在耶路撒冷圣殿中是个文士,scribe,以希伯来文写成,「耶利米书」也有提巴碌这个人。
不少次经其实都是希伯来文写的,例如「多比传」、「便西拉智训」原本都是希伯来文写的,但是不幸地它们的希伯来原文已经散失。
有部份次经则正是亚兰文(基督在生时所用的语文)或希腊文写的,主要是在「间约时期」,或者两约之间时期写成的,写于公元前400年祭司以斯拉带领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到主前200年间。
次经分作以下类别:
历史书卷:包括「以斯得拉一书」、「玛喀比一书」、「玛喀比二书」。
宗教故事:「多比传」、「犹滴传」、「以斯帖记补篇」、「比勒与大龙」、「苏撒拿传」、「三童歌」、「亚萨利亚祷言」 。
智慧书:「巴碌书」、「所罗门智训」、「便西拉智训」。
第一部用普及语文的圣经其实就是耶柔米翻译的 Vulgate,拉丁文圣经。
拉丁文是普通百姓的语言,希腊文是知识分子和贵族的语言。
在主前约一百八十年之前已经完成的「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在基督的时代,已经通行巴勒斯坦和散居各地说希腊语犹太人(Hellenist),他们被称为Hellenist World,在各地犹太教会堂里面,「七十士译本」是被使用来诵读的。
著名使徒保罗生在大数城(Tarsus),受业于著名的法利赛教师迦玛列(徒22: 3),按今日学历比较,保罗学历起码是研究院博士,他通晓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耶苏所说的)亚兰文,他全部书信都用流畅的希腊文写成,他熟悉旧约,非常清楚「七十士译本」和希伯来文本的分别,他在所有自己写的书信里面直接引用了「七十士译本」的旧约,而不是用希伯来文。
这一点已经表示,「七十士译本」在他心目中地位绝对不下于希伯来原文圣经。
旧(天主)教圣经全部翻译成拉丁文,而第一本中文圣经亦用拉丁文翻译而成,故人名、地名等名称?A汉语音译为拉丁文发音。
新教圣经全部由拉丁文翻译成英文后,再翻译成中文,故其中人名、地名等名称?A汉语音译为英文的发音。
上传文件:第一本汉译圣经。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