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爱问首页 爱问商城

慢性胃炎怎样调理

胃胀痛,打嗝,冒酸,背痛,冒虚汗.

    慢性胃炎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理? 慢性胃炎病程久,症状易反复,要使疾病痊愈,不仅需要恰当的治疗,自我调理也很关键。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调理原则上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恰当的休息和锻炼,避免劳累和紧张,保持生活规律。 2。 保持精神愉快、乐观,避免抑郁,恼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全部

    慢性胃炎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理? 慢性胃炎病程久,症状易反复,要使疾病痊愈,不仅需要恰当的治疗,自我调理也很关键。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调理原则上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恰当的休息和锻炼,避免劳累和紧张,保持生活规律。 2。 保持精神愉快、乐观,避免抑郁,恼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   3。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慎用烟、酒、浓茶及刺激食物。 4。 忌用对胃有损伤的药物。 5。 控制口腔、鼻、咽部的慢性感染,以避免致病菌吞咽入胃。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损害。
     6。 学会自我按摩及气功保健,是防治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慢性胃炎病人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慢性胃炎患者除应注意饮食禁忌外,还要根据各自的病情,适当调整饮食。
     (1)腹胀;腹胀明显的患者,如进食后有上腹饱胀、嗳气、食物不易下去的感觉的,宜少食多餐,且应避免进食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芋头、土豆、藕、地瓜等高淀粉类的食物。    (2)胃酸偏多:胃酸偏多的胃炎患者不易进食含糖及蛋白质过高的食物,更不易进食过酸的食物。
    (3)胃酸偏低:胃酸偏低的胃炎患者,尤其是较重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宜多食瘦肉、禽肉、鱼类、奶类等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有时还在进餐时加少量食醋于食物中,帮助消化,促进食欲。    (4)胆汁返流: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应特别注意禁酒戒烟,宜进低脂肪饮食。
    (5)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或并发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暂时禁食或给以流质、半流质饮食。待症状改善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慢性胃炎食疗方   慢性胃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症状是上腹疼痛、食欲减退和餐后饱胀,进食不多但觉过饱。
    症状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引发或加重。故生活调理对慢胃炎患者是很重要的治疗方法。   首先要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袭:即戒烟、不饮烈酒、浓茶、咖啡等。
  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少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等。其次,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顿不可过饱,不主张多餐,以免增加胃的负担。  因此胃病患者饮食应遵循下述原则:   宜少宜精:宜少指不可过饥再吃东西,且吃东西一次不可过饱,不宜极渴时饮水,饮水一次不宜过多。
  晚饭宜少。宜精指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对于有消化不良的病人,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宜温宜洁:宜温指胃病患者不可过食冷瓜果,也不能因畏凉食而吃热烫饮食,这对食道和胃的损伤也很大。
    宜洁是指有胃病的人胃抵抗力差,应防止食物被污染,并注意食用器具的卫生。   宜鲜宜淡:宜鲜是指吃适量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水果可防癌,同时也指吃新鲜的食物,不食腐烂变质的食物。
  宜淡指宜吃清淡的素食。中医讲淡味是养胃的,清淡素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恢复,而且可使人长寿。  新鲜蔬菜五谷都为健胃佳品,但食用不可过量。   宜软宜缓:宜软指饭食、蔬菜、鱼肉之品宜软烂,不宜食油煎、油炸、半熟之品及坚硬食物,既难于消化,而且有刺伤胃络之弊端。
  宜缓指细嚼慢咽,充分地咀嚼,唾液大量分泌,既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有防癌和抗衰老的效果。     几款食疗方   一、人参煨猪肚   猪肚1个,人参15克,干姜6克,葱白7根,糯米150克。
  将猪肚洗净,葱折去须切段,糯米洗净,一起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沙锅内加水,将猪肚放入锅内,先用武火烧沸,撇去汤面上的浮泡,改用文火煮至极烂熟。空腹温食。  具有治疗胃虚寒症,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泻泄。
     二、莲子粥   莲子50克,糯米50克,红糖一匙。莲子用开水泡胀,削皮去心,倒入锅内,加水,小火先煮半小时备用。再将糯米洗净倒入锅内,加水,旺火10分钟后倒入莲肉及汤,加糖,改用小火炖半小时即可。
    作早餐或下午当点心吃。有补中燥湿、健脾暖胃、止泻敛汗、安神固精之效。适合于胃寒怕冷,遇冷则泻,睡眠不佳的患者。   三、瑞香汤   山药120克,乌梅、甘草各30克,陈皮、木香各3克。
  将以上诸药为末,每次取适量做汤服食,每日2次。主治肝脾不和、胃脘胀痛,大便溏薄等。     四、桂圆石斛汤   桂圆5-10个,石斛10克,白糖少许。桂圆去壳,同石斛一起放锅中,加水,加白糖,小火烧沸一刻钟即可,不可久煮。
  作点心吃,具有补脾健胃、补心益智、除烦热的功能。胃热重出现舌苔黄者,可加入洗净的竹菇6克同煮。 。收起

2019-02-24 23:10:59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食疗: 1.取山楂15克,炒麦芽20克,白糖适量。山楂切片,同炒麦芽用开水冲泡,泡开后再加入白糖。代茶经常饮服。具有消积化食,行气导滞,止痛的功效。 ...全部

    食疗: 1.取山楂15克,炒麦芽20克,白糖适量。山楂切片,同炒麦芽用开水冲泡,泡开后再加入白糖。代茶经常饮服。具有消积化食,行气导滞,止痛的功效。 2.取高粱米150克,小米50克,山楂15克,白菜100克。
  上药煮粥,趁热1次吃完。每日2次。具有和胃健脾,消积除胀,行气镇痛的功效。   3.取鸡蛋壳1个。将鸡蛋壳洗净,放入锅内炒黄研成细粉末,用开水冲调。日服1次。具有益气,和胃,止痛的功效。
   4.取黄豆30克,花椒3克,精盐适量。将黄豆和花椒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500克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豆熟烂,加适量精盐。连汤带豆食用。具有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   5.取豆腐适量,鸡蛋壳末6克。
  用豆腐将鸡蛋壳末包好。顿服,日服2次。具有益气和中,补虚扶弱,止酸,行气的功效。 6.取蜂蜜30克。以上1味加温开水冲调。日服2次。具有清热解毒,营养心肌,润肺护肝,通便止咳的功效。 7.取山楂、白糖各适量。
  将山楂洗净,去核,煮烂,加少许白糖,待冷,置电冰箱内。  每日服用3-4匙。具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补中润燥, 止痛解毒的功效。 8.取橘皮10克,红枣15克。将橘皮切丝,红枣炒焦,以上2味一同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冲泡。
  代茶频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 9.取牛奶250克,鹌鹑蛋1个。将牛奶煮沸,再打入鹌鹑蛋,煮熟。  每日早晨服用1次,连服6个月。具有和胃止痛的功效。 。收起

2019-02-25 00:00:39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慢性胃炎如何调理 1。避免吃各种刺激的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全部

    慢性胃炎如何调理 1。避免吃各种刺激的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分粗糙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
  食物宜清淡、软烂。   2。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  三次正餐食量不宜过饱,注意食物搭配,最好有稀有干,有荤有素,吃饮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发挥唾液中粘蛋白,氨基酸和淀粉酶帮助消化的功能,使食物颗粒变得细腻以减轻胃部消化负担。
     3。加强营养,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  慢性胃炎合并贫血者应适当进食一些富含铁的动物内脏,肉类要素等。
  多吃主食防脱发 。收起

2019-02-24 23:55:36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常吃生花生,很管用的,最好不要吃药,因为胃已经很脆弱了,是药三分毒

常吃生花生,很管用的,最好不要吃药,因为胃已经很脆弱了,是药三分毒收起

2019-02-24 23:30:39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慢性胃炎的饮食原则: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宜细嚼慢咽。 饮食要有规律,不要过饥过饱,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忌生冷、粗糙、辛辣食物,以免胃粘膜受...全部

    慢性胃炎的饮食原则: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宜细嚼慢咽。 饮食要有规律,不要过饥过饱,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忌生冷、粗糙、辛辣食物,以免胃粘膜受不良刺激。 食谱以清淡、松软、富含营养、易于消化为原则。
  主食以面食、稀粥或软饭为宜。副食品中忌油炸食品。 口味以淡为宜,忌过咸、过甜,浓茶、咖啡亦不相宜。  这些对已经发炎的胃粘膜犹如雪上加霜。 慢性胃炎不宜大量的喝啤酒。大量喝啤酒可以引起慢性胃炎,已患慢性胃炎又可加重或促使病情反复。
   姜黄散: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共研末,每服2-3克。主治慢性胃炎之气滞胃痛。 参枣茶:党参30克,大枣10枚,陈皮3克,煎汤代茶,经常饮用。  主治上腹胀痛、饱胀不适、暖气频作、泛酸、苔薄白的脾胃气滞型胃炎。
   用香附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白芷10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3克,用白酒或食醋调敷于肚脐,胶布固定。每日1次,并热敷10-20分钟。可以顺气、健胃止痛、主治气滞胃痛。
     。收起

2019-02-24 23:29:19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相关推荐

胃炎要怎么调理呢?

1、常备酸奶 当患有萎缩性胃炎时,宜饮酸奶,因为酸奶中的...

更多相关问题

相关栏目

加载中...

提问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 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