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白族在饮食上和汉族有哪些不同
白族饮食习俗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柏、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鼓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大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针、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 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冰糖住豆腐、...全部
白族饮食习俗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柏、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鼓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大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针、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
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冰糖住豆腐、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熏黄的生猪肉皮和半熟五花肉切丝,加萝卜丝、绿豆芽、芜妻和佐料凉拌)、毛驴场锅、汽锅饭、大理饵丝、喜州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
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勺“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
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
白族饮食点滴
白族共159 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数人居住在四川、贵州等省。白族先民早在汉代就分
布在洱海地区,曾先后在这里出现过南诏政权和大理国。
信仰佛教,也崇拜本主和自然神。
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论茶是著名特产。居住在湖、河
地区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玉米、养麦、马铃薯为主粮。
吃大米饭、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
制品后于脑制牛、羊、猪肉及各种咸菜。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为
主。有邓川牛、大理马、鹤庆火腿、水平腊鹅、弥渡卷蹄、大理弓鱼、下关沱茶、大理雪梨、宾川柑橘和大理石、
大理刀等特产。
日常饮食白族一日三餐,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
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柏、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
芽粉制)等。
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鼓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
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大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
香肠、弓鱼、猪肝针、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
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冰糖住豆腐、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油炸仙
人花(仙人掌花)、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熏黄的生猪肉皮和半熟五花肉切丝,
加萝卜丝、绿豆芽、芜妻和佐料凉拌)、毛驴场锅、汽锅饭、大理饵丝、喜州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
民间宴会,职
业厨师制作的勺“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
节庆食俗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
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
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
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婚宴食俗婚宴上用的“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
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
;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
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
祭把食俗如发丧用“三滴水全席”,配有果品、牲礼和八大碗三个层次的肴队其中的“牲礼莱”须做成凤、鱼、
狮、象的图案,工艺高超。举凡宴席,都讲*茶礼“——敬敝三道茶,头道上普洱烤茶,二道上加红糖、蜂蜜、核
桃仁、花椒的泡茶,三道上加乳扇、红糖的味茶,这便是”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
而且,”酒盅要粗糙,茶盅
要精巧“,”洒满敬人,茶满欺人“,讲究颇多。
饮食忌讳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
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
进扭时长辈上坐,晚辈侍奉。火把节之夜,岳父不能留女婿在家过节。
特色饮食砂锅鱼与砂锅豆腐。将火腿片、嫩鸡块、冬菇、蛋卷、腊干片、豆腐、玉兰片、肉圆等按比例与弓鱼
(或鲤鱼)放入砂锅内,放好调料,文火炖制则成。
若把主料鱼换成豆腐和少量卷心菜,则成砂锅豆腐。
乳扇,是著名特产。做法是用羊奶放在锅中,点上酸水(或明矾),使之呈半固态,用筷子挑起来,晒干即成
乳扇,可生食,也可煎煮。
猪肝鲜。
将猪肝切碎,拌上盐、辣椒、酒、芝麻、八角、草果等,密封在陶罐里,可存放1 年。可蒸食,也可
做调味品。
吹肝。将完整的鲜猪肝吹足气后,放点盐,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食用时,将猪肝切片,放入香油、醋、辣椒、
葱、香菜。
凉拌即可。
生皮。将猪宰杀后,用火烧烤去毛,使皮烤成金黄色,肉得半生不熟,切成肉片或肉丝,佐以葱、姜、醋、蒜
泥等调料可吃了。生皮是旧时年节的宴客菜肴,因不卫生,现已被禁食用。
小白糖,又称叮叮糖,是春节期间的儿童食品。是用玉为小麦为原料做成的麦芽糖。因做时反复拉制糖料,其
色极佳,又香又甜。
炖梅与雕梅都是以苦梅为原料。烛梅是将苦梅浸入陶罐微久加温1 至2 日,煮至其色黝黑,味道酸香可口时即
成;雕梅是将苦梅雕成梅花形,入酒中浸泡,加入红糖即成。
其颜色金黄,清香四溢,多为婚礼上的食品,也被认
为是衡量新娘大事才能的一种标志。
烤茶。将茶(以注茶为佳)放入墨水瓶大小的砂罐中置少上烤,待茶叶焦黄香脆时冲入沸水,再放火上烤一会
儿就行了,茶色浓如滋拍,味道清香醇厚。
有人喜欢在茶水中加红糖或花生米之类的辅料。烤茶一般斟三道,有头
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有些地方在二道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蜂蜜、花椒,称“刨花茶”。第一杯茶要敬
客人喝。茶不得斟满,以够喝一两口为限,这就是“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说法。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
在白族饮食习俗中,下列几种较具民族特色。
生皮
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这是将整只猪或羊置于稻草火上烘烤。待烤至半生半熟时,去毛再烤,直至皮肉呈金黄色时为止。吃时将肉切成肉丝或肉片,佐以姜、葱、蒜、炖梅、辣椒、芜美等调料,又香又鲜,为款待贵客的民族佳肴。
海水煮海鱼
洱海边的渔民煮鱼时,特别是烹煮当地称为“油鱼”等肥美鱼儿时,一般都不用油煎。他们舀来洱海之水,待锅内水沸时,放入鲜鱼,再搁上浓重的辣椒粉和花椒粉,其味鲜美麻辣,俗称“海水煮海鱼”。
下关砂锅鱼
这是下关的地方特色菜肴。将洱海的肥美鲤鱼,剖腹洗净,抹上少许精盐,腌上十来分钟,与火腿片、嫩鸡块、鲜肉片、猪肝片、冬菇、蛋卷、肉丸、海参、豆腐、玉兰片等各种适量配料,同置砂锅内,再撒入适量的胡椒、精盐、味精等调料,置炭火炉上文火k煮而成。
食时,将砂锅以盘衬垫上席,即热气腾腾,又鲜美可口。
炖梅
大理地区产梅,尤以洱海东岸,绵延百里的半山半坝地区到处是梅树林。梅有苦梅、盐梅两种。用苦梅制作的炖梅,是白族人民喜欢的调味品。
炖梅是将苦梅放入沙罐,加上盐和花椒,盖严后,置于火塘正中,周围堆上稻壳,点燃后,用微火连着炖上一至两天。这时,黑色的炖梅味道酸香异常,老百姓常用作吃生皮的调料,或加上红糖做成炖梅汤。炖梅耐贮,能放上一二年而不坏。
雕梅
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取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这时,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红糖浸渍。
几个月后开瓶取出,雕梅色泽金黄,清香四溢,是洱源县出产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因为当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须依俗给婆家送上一盘姑娘制作的雕梅作为见面礼。
新婚之夜,新娘要为亲友宾客摆设点心甜席,此谓“摆果酒”,案十上陈列着新娘带来的蜜钱、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让大伙品评。于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们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果品,还称得上是一种工艺美术品。
饵块
饵块又称粑粑,是广泛流行于云南的传统小吃。但是,大理饵块别具特色:将蒸熟的米团,放在大理石垫板上,用工搓揉。包入糖和核桃盐、卤腐等,置炭火炉*烘烤。这种现揉现烧的饵块,软香可口。
乳扇
洱源邓川坝,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这里的农家素有饲养乳牛的传统。当地出产的乳扇,为远近驰名的特产。制乳扇时,先将鲜牛奶发酵成酸奶水,再放入锅内加热至60C一70℃,随即倾入鲜牛奶,并用竹筷轻轻搅动,使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渐渐凝结成絮状,再用竹筷摊成薄片,晾在竹架上风干而成。
黄中带白、纯洁光亮、薄似纸张的乳扇,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丰富。它可以生吃,也可煎、蒸、烤吃。但最好是用香油煎成淡黄色,取出置凉,又脆又香,尤为可口。孔词是白族宴客的美味佳肴,是祭祀的必备供品,也是馈友的佳品。
烤茶
烤茶是白族的传统茶俗。白族人家的堂屋,一般都设置了镶以木架的铸铁火盆,上面放有一个铁三角架,来了客人,主人便让客人到堂屋落座,并在火盆升火,放上砂罐准备烤茶待客。
待砂罐煨热后,放入茶叶,迅速抖动簸荡偎烤。待茶叶烤至徽黄色,飘逸出清幽的茶香时,冲入一勺开水。这时,只听‘佣”的一声,被冲起来的茶水泡沫也升至罐口,有如绣球花状,堂以立时飘逸一股诱人的茶香。这一冲茶之声,又响又脆,因而又称烤茶为“雷响茶”。
待茶泡沫落下砂罐时,便可冲入开水,斟茶献客了。煨烤的茶水,茶色澄黄,浓香扑鼻。烤茶一般冲水三道,边煨烤边品茗:初饮觉得其味微苦,再品则甘香醇厚,最后一道更觉其味甘甜,愈品味道愈美,满齿留香,令人回味不止。
此谓“头苦、二甘、三回味。”有的地方在饮第二道茶时,还往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蜂蜜和几粒花椒,别具一番风味。
烤茶的茶具也很别致。烤茶的砂罐粗糙,而茶盅却为小巧玲珑、洁白晶莹的瓷杯。
按照“酒满敬客,茶满欺人”的习俗,主人斟茶要少,仅以品啜一二口为宜。当主人双手高举茶盅向客人献第一盅茶时,客人接茶后应将它转敬主人家中的最年长者和座中长辈,彼此谦让一番之后,客人方可品茗。这时,客人一边品啜,还要一边赞赏茶味的甘香,欣赏茶盅的精巧。
因而,白族的烤茶习俗,堪称一门茶道艺术。
白族烤茶所用的茶叶,多为下关沦茶。下关向为制茶中心,这里出产的散茶,远销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遥远,常遭风雨,损失甚大。后来将散茶压成碗形茶块,不但耐储易运,还不失茶味。
茶叶运至地处长江、沦江汇合口的四川沪州时,茶商为广销此茶,便宣传道:“沦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久而久之,四川人便将下关出品的茶叶称为下关注茶。于是,这种茶味醇厚,汤色澄黄,香气馥郁,解渴提神,又有消食行气、散烟醒酒之效的下关沦茶,便声名远扬了。
猪肝胙
霜降过后,洱海边的一些农家开始宰猪了。这时,他们照例要腌制白族传统风味食品——猪肝胙。
猪肝胙的制法大略如下:将新鲜猪肝、猪肚、猪大肠和排骨等洗净,入锅煮成半熟,捞起来晾凉后,把猪肝、猪肠、猪肚切块,将排骨剁成小节块。
然后,再按10%的比例放入盐巴,12%的比例配辣椒粉,以及150一200克的花椒粉、50—100克的小茵香粉和烈性.酒1斤,调匀拌和后,装入陶罐,压紧,封严,置于通风阴凉之处。
经三四个月以后,可开罐食用了。
启封时,一股猪肝胙特有的香味便飘逸出来。食用时,用一碗盛上猪肝昨,放入饭甑蒸局。蒸后的猪肝脾光洁油亮,香味诱人,吃起来麻辣咸香,鲜嫩可口,是白族农家款待亲友的上好下酒菜。如果食用米线、面条,用它作盖浇菜,其味更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