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音乐

谁帮我收集闻一多的事迹?

谁帮我收集闻一多的事迹。。。越多越好

全部回答

2018-08-07

12 0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被称为三重人格。他不仅精于新诗创作,而且在新诗格律的创作上取得重大成就。新诗集《红烛》、《死水》、《太阳吟》、《忆菊》、《发现》、《一句话》都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曾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如果说,闻一多是一支诗坛上焰光迸射的“红烛”,那么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则是他的“烛芯”。
  据《闻氏宗谱》记载,浠水闻氏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家族的后裔,从江西到湖北避难,并改“文”为“闻”。从某种意义而言,闻一多身上确实传承着这位民族英雄的血气: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五四”之夜,闻一多抄贴岳飞《满江红》于校园,表达其激愤之情。
  这年暑假他破例没有回家。他给父母写信说:“男在此为国做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他与同学们一起进城宣传,并作为清华代表出席了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留学美国时,闻一多饱尝了弱国子民所受的歧视与屈辱,愈发激发了其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和悠久文化的热爱,他说:“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要骑着太阳“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太阳吟》),“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于是“诗兴总比画兴浓”,由此诞生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
     1925年,闻一多怀着一腔挚爱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看到的却是“五卅”惨案的斑斑血迹,“如花的祖国”满目疮痍。他失望、他愤懑、他迸着血泪沉痛地叫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 他迷茫、他悲伤、他呐喊:“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发现》) 祖国沉沦,山河破碎!闻一多痛心疾首不已,他深情地把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从母亲身边掳走的七个孩子,声声啼血地泣喊: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 70年来,这撕心裂肺的呼唤时时刻刻地撞击着炎黄子孙的心扉!朱自清称他是“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爱国诗人”。
     1928年1月,闻一多的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新格律诗理论,从而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音乐
明星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音乐
音乐
华语流行乐
日韩流行乐
欧美流行乐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