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天津宝坻评剧来历、表演形式、艺术特点?

全部回答

2007-05-28

0 0

      宝坻评剧起源于十八世纪,成型于清光绪年间。早年曾称其为“京东蹦蹦戏”。它是在原县养济院所唱的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当时县府对养济院收容的老弱病残人的粮米供应不足,他们只得手打竹板,口唱莲花落,四处乞讨度日。
  县内的一些艺人将从东北流入来的蹦蹦舞与莲花落融为一体,改为由一生一旦打地摊演出,演员自打竹板,且唱且舞,唱罢讨些粮米。  后又发展成旦拿丝绢,生操纸扇,以第三人称对口演唱故事,称“唱对口”。
  同时,宝坻评剧还借鉴了河北梆子、京剧等剧种,吸收了县内流行的“地头调”和“娃娃腔”等唱腔。这时民间戏班增多 ,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艺人,养班唱戏盛行,并开始向外县和大城市流动演出。清光绪末年,宝坻县第二、三代蹦蹦戏戏班,于1908年初入北京演出,据说曾得到过西太后的赞赏。
    它的发展对天津评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当时的著名艺人经常往返于津、宝之间的剧场。   宝坻评剧随着唱腔的演变发展,在艺人中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以林亭口为界,分为东路评剧、西路评剧。
  东路评剧朴实、委婉,西路评剧高亢、豪放。唱腔接近当地语言,带有乡土味,自然流畅,易于上口,人们都乐于演唱。       宝坻评剧艺人为了生存,从小曲到大戏,从演唱剧目到演唱水平和技能,不断地更新、提高。
  宝坻评剧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反映出各时期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状况,它的发展史,亦是宝坻人民的一部生活史。   宝坻评剧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05-27

66 0

    天津市宝坻评剧起源于十八世纪,成型于清光绪年间,名曰“京东蹦蹦戏”。清光绪末年,宝坻县第二、三代蹦蹦戏戏班入京演出。宝坻评剧随着唱腔的演变发展,在艺人中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以林亭口为界,分为东路和西路评剧。
  东路评剧朴实、委婉,西路评剧高亢、豪放。   现状与保护宝坻评剧曾一度衰落。    自1998年以后,自发性的评剧小班、小队便逐渐地多了起来,但是他们普遍演唱的都是国家评剧团上演剧目或选段、或折子,很少演唱宝坻本地土生土长的传统小戏。
  对于传统的剧目,大有濒临失传之危。对此,有关单位将有计划有步骤地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并加强创作,推陈出新,尽最大能力抢救与保护宝坻评剧。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娱乐休闲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