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名言名句我想找mp3的名诬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全部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3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7。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3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8。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6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4。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79。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81。前车覆,后车戒。
8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8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5。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9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9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9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0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03。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0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05。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106。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0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1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8。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2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2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2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0。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35。衔远山,吞长江。
1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8。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1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4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4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43。言必信,行必果。
14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14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4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4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5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151。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15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153。业精于勤,荒于嬉。
15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7。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5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6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6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6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6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16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6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8。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6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0。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1。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7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7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9。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8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81。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8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8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4。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8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8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8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8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9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9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9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9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9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97。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9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00。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0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04。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0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0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0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1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1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1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2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1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1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2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2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2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2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2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2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2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2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3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3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23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3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34。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235。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236。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37。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3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3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4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4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4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4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4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45。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4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4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49。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5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5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5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53。既来之,则安之。
25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5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57。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58。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25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6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61。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262。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263。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26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6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想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囗囗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囗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知识是烦恼的根源
“绝学无忧”这四个字,有些人重新整理《老子》,将它归于前面一章,成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做起来很难。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什么知识都不执着,人生只凭自然。
汉朝以后,佛学从印度传入中国,佛学称成了道的大阿罗汉,为“无学位”的圣人,意思是已经到了家,不需再有所学了。其实,严格而言,不管是四果罗汉,或者菩萨,都还在有学有修的阶段,真正“无学”,那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境界了。
古人有言:“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东西方表达的方式不同。佛学未进人中国,“无学”的观念尚未在中国宏扬,老子就有“绝学”这个观念了。后来佛家的“无学”,来诠释老子的“绝学”,颇有相得益彰之效。
修道成功,到达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难都解决了、看透了,“绝学无忧”,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牵挂。这种心情,一般人很难感觉得到。尤其我们这一些喜欢寻章摘句、舞文弄墨的人,看到老子这一句话,也算是吃了一服药。
爱看书、爱写作,常常搞到三更半夜,弄得自己头昏脑胀,才想到老子真高明,要我们“绝学”,丢开书本,不要钻牛角尖,那的确很痛快。可是一认为自己是知识分于,这就难了,“绝学”做不到,“无忧”更免谈。
“读历史而落泪,替古人担忧”,有时看到历史上许多事情,硬是会生气,硬是伤心落下泪来,这是读书人的痛苦毛病。其实,“绝学无忧”真做到了,反能以一种清明客观的态度,深刻独到的见解,服务社会,利益社会。
接着,老子便谈道德最高修养的标准。他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唯”与“阿”两字,是指我们讲话对人的态度,将二者译成白话,在语言的表达上都是“是的”。
但同样“是的”一句话,“唯”是诚诚恳恳的接受,“阿”是拍马屁的应对,不管事实对或不对,一味迎合对方的意见,这便是“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之处。许多青年朋友和我们谈话时,每说:“你的看法很好,不过我……”,这就是“阿”。
“不过”、“但是”这类转语,往往隐含着低声下气,不敢得罪人的顺从心理。然而,真理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随便将就别人,做顺水人情的。
尤其是做学问,汉儒辕固生就骂过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说:“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一个读书人,不可在学问上、思想上、文化上将就别人,附和别人,为了某种私利拐弯抹角,那就不对了,儒家非常重视读书人这一点的基本人格。“唯”与“阿”实质内容并不一样,但是表面上不易分别。
老子说这些道理,并非教我们带着尖刻的眼光,专门去分析他的言行举止,是“阿”是“唯”;而是提醒我们自己,学习真诚不佞的“唯”,避免虚伪造作的“阿”。
千万别读了老子这句话,结果处处挑剔别人,不知一切道德修养,应从反求诸己开始。
另外,“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与恶若是往深一层去观察,那也许是划分不出距离的。善恶之间,很难分辨。往往做了一件好事,反而得到恶果。
据我个人的人生经验,以为以前救过的人,现在想想,倒觉得是件坏事。因为他们以后继续活下去的那种方式,反而是伤害到其他更多的人。所以,善与恶的分际,简直难以捉摸。而且,所谓善恶、是非、好坏,若真以哲学的立场彻底研究,那更无法确定出一个绝对的标准。
虽然绝对的道德标准难求,但是一个社会因时因地所产生的相对道德标准,一个修道人也应该遵守。这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即使你超越了相对的案臼,到达了绝对的境界,在这个世界上,你仍有必要陪大家遵守这个世界的种种规则,避免举止怪异,惊世骇俗。
此即老子的另一句话,“和其光,同其尘。”不可不畏,不得不畏,不能不畏,在文字上虽只一字之差,但是其意义相去甚多。不可不畏乃发自于自己内心的认识与选择,为了利益众生而随顺众生,不是受外在环境的制约,执着一般相对的价值标准。
比如有个东西,大家都认为是黑色,这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称呼,你也就跟别人说是黑的,不必硬说是白的,否则将有麻烦,无法彼此沟通。
我发现我们一些老朋友,天天翻报章杂志,天天大作文章,相劝省点力气,少写一点,可是都自认为没有办法,因为他有一副忧世忧国的心肠,总想对社会贡献出一点力量。
像有好几位老教授,我也经常互相劝勉,你少教一点书吧,多保养自己一点,同样也做不到,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前途,还是担忧挂虑得不得了。因此,要“绝学无忧”,逍遥自在,除非得了道。未得成道之先,忧世之心,或者挂虑个人的安危,是免不了的。
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
接着,下面一段,可以说是老子的“劝世文”。“荒兮其未央哉”,“荒”是形容词,像荒原大沙漠一样,面积广大无边,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放在这一段里,应作什么解呢?--《易经》最后一卦“未济”。
我们看看历史,看看人生,一切事物都是无穷无尽,相生相克,没有了结之时。
明末崇祯年间,有个人画了一幅画,上面立着一棵松树,松树下面一块大石,大石之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意境深远。
后来有个人拿着这幅画,来请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题字。苍雪大师一看,马上提起笔来写道: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这一首诗,以一个方外之人超然的心境,将所有人生哲学、历史哲学,一切的生命现象,都包括尽了。
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就算是传说中的神仙,也有他们的执着,也有他们一个比一个高明之处。这样一代一代,世世相传,输赢二字永远也没有定论的时候。苍雪大师这首名诗,相当能够表达老子“荒兮其未央哉”的意思。
那么,在这一个永远向前推进的时空时,一个修道人该如何自处呢?“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熙熙”二字,并不见得是好事,单就文字解释,是很太平、自然、舒适、自在,看起来很好的样子。
所以许多人的名字都取个“熙”字,如清朝皇帝“康熙”。
然而,“熙”字是好而不好,吉中有凶。司马迁《史记》上提到:“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我们看这个世上,每个人外表看来好像没怎样,平平安安活着,其实内心却有诸多痛苦,一生忙忙碌碌,为了生活争名夺利,一天混过一天,莫名其妙地活下去,这真的很快乐、很满足吗?老子指出一般人这样生活,自认“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好像人活着,天天都上舞厅,天天都坐在观光饭店顶楼的旋转厅里,高高兴兴地吃牛排大餐;又好像春天到了,到郊外登高,到处游山玩水,颇为惬意。牢是牛,古代祭礼以牛作大祭的牺牲。
老子对人生的看法,不像其他宗教的态度,认为全是苦的;人生也有快乐的一面,但是这快乐的一面,却暗藏隐忧,并不那么单纯。
因此,老子提醒修道者,别于众人,应该“我独泊兮其未兆”,要如一潭清水,微波不兴,澄澈到底。应该“如婴儿之未孩”,平常心境,保持得像初生婴儿般的纯洁天真。老子一再提到,我们人修道至相当程度后,不但是返老还童,甚至整个人的筋骨、肌肉、观念、态度等等,都恢复到“奶娃儿”的状态(大陆的湖北、四川地区,称呼还在吃奶的婴儿为“奶娃儿”)。
一个人若能时时拥有这种心境,那就对了。这和上面讲过“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的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下面一句话也是修道人的写照。“囗囗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囗囗”,如同孔子在《易经》上说的“确然而不可拔”,自己站在那里,顶天立地,如一座高山,不可动摇。
“无所归”,也就是孔子所言,“君子不器”,不自归于任何典型。你说他是个道人,却又什么都不像,无法将他归于某一种范围,加以界定。而“众人皆有余”,世上的人,都认为自己了不起,拼命追求,什么都想占有;而我什么都不要,“遗世而独立”,好像世界上的人,都忘了我一样。
这种风范,做起来还真不易。辛稼轩有两句词说:“须知忘世真容易,欲世相忘却大难。”自己要将这个社会遗忘,还算容易,但要社会把你轻易地忘掉,那可不简单。“人怕出名,猪怕肥”,尤其在社会上有了一点名气的人,更难做到。
到时你想远离这个社会,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这倒好办,因为只要你真看得开,放得下便可。但是,你一躲到深山野地去,有许多人还是会千方百计找你出来,说你有道啊,要你干这干那,绝不放过你。这就是“欲世相忘却大难”了。
所以老子最后只好骑着那匹青牛,悄悄逃出函谷关去了。
《老子》这第二十章,实际上全部在阐述前面他所说“和其光,同其尘”的道理。我们研究古文典籍,大可不必另外从别处引经据典,大作文章,只要以原书各节内容互相对照诠释,便可寻出其原本含意。
老子亦是如此,他的每一个观念,在本文中自有他的注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