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幽默滑稽

三国历史上最不该被埋没诋毁的十大人才(NO1庞统 )

 NO1庞统   我一直觉得庞统应变的才干要比诸葛亮强,比如在入川以后,刘彰和刘备之间的微妙关系一天一个变化,庞统总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应变策略。   最终二刘在涪水反目,刘彰已经开始着手布置对付刘备。这个时候庞统制定了三个计策:上策轻骑直取成都;中策立刻攻克涪关,下策回去。在危机时刻化解了刘备的窘境,刘备从此更加倚重庞统了。可惜天妒英才,庞统死了,死的时候才36岁,如果他活到诸葛亮那个年龄,又能为蜀汉政权多做多少事情呢? 谈谈你的看法.

全部回答

2006-03-02

0 0
    我这段时间在看《三过演义》,看到了六十三回的“诸葛亮痛哭庞统”这一节。我就想在《三国演义》,卧龙,凤雏皆为天下奇才。水镜先生曾言“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得天下。”凤雏的才智见识可见一斑。
  就连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都谦虚的说:“士元非百里直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再次说明庞统的才智真乃非人之才。  但在对庞统的外表描述上,我觉得在《三过演义》中的描述有点问题,在《三国演义》的五十七回中,蒋干前往东吴探听甘宁,黄盖是否为真的纳降时,在周瑜设计好的西山庵中“巧”遇凤雏先生:“其人开门出迎,仪表非俗”。
  我个人认为这里“仪表非俗”应该理解为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那中感觉,这与孙权初见庞统的“浓眉掀鼻,黑面短鬓,形容古怪”大不相同,我想了半天,现在只能牵强的理解为:蒋干与庞统皆为谋士,乃以才智量人,而孙权,刘备等仅以貌娶人,也正因为这种外表,孙权错失庞统,刘备也几乎差失庞统。
     要看庞统的才智,现在我们不聊“庞统巧授连环计”单看“耒阳县凤雏理事”,话说刘备见庞统貌陋,心中不悦,又因统长辑不跪,便让庞统屈任耒阳县令。庞统到了耒阳后,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刘备知道后大怒,便要张飞去讯问。
  张飞到了后见庞统衣冠不整,服醉而出,便要兴师问罪。  庞统反驳后,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赘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街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豪差错。
  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皆毕了。 现在我们以庞统之死来看《三国演义》上下文的严谨而又自然。  庞统的死是在作者的一步步的铺垫下浮出水面的。首先在刘贵等四大将军守硌县,拒刘备时曾到锦屏山中拜访一异人,道号紫虚上人。
  本来你去抵抗刘备就去抵抗咯,为什么要插入这段不怎么重要的拜访呢,其实是有目的的,也为庞统的死作了第一的铺垫,话说刘贵拜见紫虚上人:“求问前程之事”?紫虚上人不答,再三拜求后,才遂命道童取纸笔,写了八句话给他:“左龙右凤,飞入西川。
    凤雏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这里不仅仅点明了庞统命不久已,同时也证明了紫虚上人的才智比众多人心目中的旷世奇才诸葛亮更胜一筹。 紫虚上人到底比诸葛亮高明在何处?请看庞统之死的第二个铺垫,话说诸葛亮特遣马良入川向刘备报平安并送上一封书信。
    玄德拆书观之,略曰:“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 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凶多吉少。切宜谨慎。”这里虽点明了川内有凶象,却未说明到底在主还是在将之身,所以我认为诸葛亮还是比紫虚上人稍逊一筹。
  当然这比庞统却高明了不少,于是,玄德看完后曰:“吾讲回荆州,去论次事。  ”庞统便暗思:“孔明怕我取了四川,成了功,故意将次书相阻耳。”乃对玄德曰:“统亦算太已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
  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以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从这里看出庞统心胸狭窄,刚愎自用,这也是他丧命于落凤坡的根本原因。  当然看这里,读者还不能从《三国演义》中晓得庞统是怎么死的,铺垫一步步展开。
   在出发前,庞统曰:“大路必有军邀拦,主公引兵当之。”玄德曰:“军师不可取小路。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钢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次行莫非不佳。”和临行前庞统被马掀翻下来再次点明了庞统的血光之灾必不久已。
    同时刘备的梦中“被击右臂”与紫虚上人的“左龙右凤,凤雏坠地”十分吻合。同时验明了《三国演义》的前后严谨。 前面的铺垫都做完了,只等庞统进落凤坡。却说庞统迤俪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植峡末秋初,枝叶茂盛。
  庞统才心下甚疑,等知道次处为落凤坡时才如梦初醒。  但次时,为时已晚,被人误认为刘备而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真是“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也应了紫虚上人的“凤雏坠地”。
   现在来看看庞统之死的必然性,从大局上看,如果庞统不死于西川,必功成于后来的蜀国,这就必然导致了他与诸葛亮同为蜀相的局面,但是庞统这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这样的人试问如何能和有大将风度的诸葛亮同侍于刘备?他们俩的斗争必然使蜀国出现内讧。
    试问,如何能蜀国鼎足于三国之间?所以,庞统的死是必然的,同时也不会出现一山容二虎的局面,这也是罗贯中先生的高明之处,整个过程都富有逻辑而自然。《三国演义》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
   。

2006-03-02

62 0
三国演义中一切任何事物都是为了诸葛亮服务的,这是罗贯中的根本思想。 所以庞统死于不死都无关。 其实庞统才是真正的军事家。 诸葛亮后人评论是良相但非良帅。充其量他可以称为一个出色的战术家,但不是战略家。

2006-03-01

46 0
9494,庞统还在的话,那历史就要重写了,你们说是不?

2006-03-01

46 0
你想想,如果庞统不死的话,那刘备不就死了.如果刘备死了,那蜀汉不就完了吗.

2006-03-01

59 0
庞统的死主要是太低估敌人了,一致与落难“落凤坡”,他主要是迫不及待的想立一个大功来提高自己的威望

2006-03-01

45 0
可惜相貌有些说不过去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幽默滑稽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幽默滑稽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