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莫高窟的故事是什么?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
东南约25公里的大泉沟东岸。莫高窟 沙漠之舟
上下共有五层,参差错落,鱗次栉比,山南至北比约1600多米,是世界上历 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联合国 教科义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传古时一位和尚云游到此,忽见东边的三危山金光闪闪,仿佛有成千 上万的佛在熠熠金光中闪现,于是造窟一龛。不久,一位叫法良的禅师,在 旁边又凿了第二窟。此后,不断有僧人到这里开窟修行,很多普通人为了表 达对佛的虔诚,也在这里开凿洞窟,并在洞中塑佛像、画壁画,以观瞻礼拜。 也有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旅、官员纷纷来此修建佛窟、以祈求平安。到了唐 武...全部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
东南约25公里的大泉沟东岸。莫高窟 沙漠之舟
上下共有五层,参差错落,鱗次栉比,山南至北比约1600多米,是世界上历 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联合国 教科义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传古时一位和尚云游到此,忽见东边的三危山金光闪闪,仿佛有成千 上万的佛在熠熠金光中闪现,于是造窟一龛。不久,一位叫法良的禅师,在 旁边又凿了第二窟。此后,不断有僧人到这里开窟修行,很多普通人为了表 达对佛的虔诚,也在这里开凿洞窟,并在洞中塑佛像、画壁画,以观瞻礼拜。
也有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旅、官员纷纷来此修建佛窟、以祈求平安。到了唐 武则天时,已有窟龛1000多个。至今仍还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 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壁画和塑像的洞窟492个,彩塑2415身,最大 的33米,俗称北大像(96窟),在“九层楼”内,最小的仅有10厘米,精 巧玲珑,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存有壁画多达45000多平方米,被 誉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第17窟是闻名中外的藏经洞,曾藏有从西凉建初元年到北宋至道元年近 10个朝代、500多年的经卷、古籍、文书、绣画、铜像等4万多件;文字有 汉、藏、梵、于阗、龟兹、粟特、突厥等;书类有手抄本、雕版印刷本、拓 本等。
内容极为丰富,再现了这些朝代的佛教艺术、中西文化交流、民族风 貌和历史变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不仅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漏、 校勘有很大的价值,而且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学、 民族历史、对外交流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由此,在社会科学领域 形成了一门浩瀚的“敦煌学”。
堪称莫高窟精华的壁画虽历尽千年沧桑,如今仍是线条清晰、色彩鲜艳。 各个洞窟的四周及顶部祥云缭绕、花雨飘洒、管弦萦回、莲花竞放,菩萨、
仙女、伎乐、飞天婀娜婆娑、无处不在,想象大胆丰富、构思奇特新颖,让 人惊叹不已。
此外还有大量婚丧、嫁娶、行医、剃度、旅行、车船、营建、 洒扫、狩猎、捕鱼、耕作、收割、推磨、舂米、纺车、织机、集市以及音乐、 舞蹈、杂技、节庆等表现民风民俗和娱乐活动的画面,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的 生产生活的情景,构成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反弹琵琶伎乐飞天是敦煌艺术的代表形象之一,她位于第112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画的下方:上部的中央是说法的佛,两侧是听法的菩萨;佛 的下面是一组乐舞图:两边各围坐着3身乐伎,分别弹奏着琵琶、箜篌、笛 子等乐器;舞伎立于中间,正好形成一个圆弧形,上身半裸,颈饰瓔珞,一 脚抬起欲腾踏旋转,另一脚尖稳稳立起,琵琶置于脑后,回手扣弦,反弹琵 琶,飘带随之舞动翻飞……仿佛就要随着旋律跃出画面,真是利落洒脱,悠 然自得。
舞剧《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蹈动作即取材于此, 这反弹琵琶伎乐飞天形象也当之无愧地被用作敦煌城徽。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已成为敦煌的象征。飞天也叫香音神,是乾闼婆 (天歌神)和紧那罗(天乐神)的合称,以歌舞、散花侍奉佛,并散发出奇妙 的香味,是她们的天职。
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共有4500多身风格不同的 飞天,大的2米多长,小的仅有几厘米。唐朝的飞天发展到了高峰,轻盈, 若彩云飘空,舒展,似鱼儿畅游,怡然自得,还出现了双身飞天,第321、 320窟的双飞天,是唐代飞天的精美之作,也堪称敦煌飞天的代表作;那些 风姿绰约的飞天,仅仅凭着几条飘带,就轻盈自在的凌空翩跹,自由翱翔, 不能不让人叫绝!
壁画中还有许多表现丝路风情的画面。
如第323窟(初唐),是一幅《张 骞出使西域图》:画的是汉武帝骑马率群臣在郊外为出使西域的张骞送行,张 骞持笏跪地向汉武帝辞行的场面。第246窟(西周)左为骑马的中原商人赶
着驮货的毛驴往桥上走,右为西域商人牵着载满丝绢的骆驼从对面向桥上走 来……由此可以了解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生活习俗及社会风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