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肃临夏地区有“中国麦加”
沙特阿拉伯境内的圣地麦加城,名冠全球,受到全世界穆斯林的崇敬。中国 的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被誉为“中国的麦加”,其意义是不同的。河州有“中国麦加”之称,大约形成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至今仅100 多年的历史。 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总面积为8160平方公里,总人口 162。46万人, 以农为主。历史上,这里是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中亚的各族穆斯林商賈,在此从事经商活动,其中有不少人后来就留居下来,形成了这个地区人口的多民族特征。 其中50%以上的居民(包括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河州尤其引起中外伊斯兰教学者注意的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三大派别(格...全部
沙特阿拉伯境内的圣地麦加城,名冠全球,受到全世界穆斯林的崇敬。中国 的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被誉为“中国的麦加”,其意义是不同的。河州有“中国麦加”之称,大约形成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至今仅100 多年的历史。
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总面积为8160平方公里,总人口 162。46万人, 以农为主。历史上,这里是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中亚的各族穆斯林商賈,在此从事经商活动,其中有不少人后来就留居下来,形成了这个地区人口的多民族特征。
其中50%以上的居民(包括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河州尤其引起中外伊斯兰教学者注意的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三大派别(格底目 教派、伊赫瓦尼教派和西道堂汉学派)、四大门宦(哲赫林耶、虎非耶、库不林耶、卡迪林耶)都由此繁衍、传播和发展到全国各地。
这些教派发源于阿拉伯和中亚地区。其中,格底目教派在唐宋时期传至河州,已有1300多年历史。伊赫瓦尼教派源于阿拉伯瓦哈比派,由河州的马果园哈吉从麦加传至河州,波及全国。西道堂(即汉学派),1902年创建于甘肃临潭,遵从金陵伊斯兰教学者刘介廉阿訇。
伊斯兰教的门宦制度,是由清康熙时期传入的苏非主义同儒家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的,之后,便诞生了道堂、拱北及教坊(清真寺)制。四大门宦的支派有40多个,大都创建于河州,发展到西北各地。我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中心,这时甘肃临夏市内到处有清真寺 逐渐转移到河州,也盛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已有清真寺1944座(今约1800座),拱北119处(今约70余处),道堂2处,教职人员5000多人。
相传,元末明初有40位从中亚来到河州传教的穆斯林学者,他们大都长眠于河州地区,至今他们的墓冢尚存,后裔还有不少。这里历来去麦加朝觐的穆斯林较多,特别从清代以来,年年都有朝觐者,他们万里迢迢,徒步往返,仅在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个时期的百余年间,前往麦加朝觐的就有200余人;1933至1949年,八坊(即临夏市南关地区)一地就有67位哈吉(阿拉伯语即朝觐者)。
这些哈吉回来后,创建了各自的学派和教派。哲赫林耶门宦创始人马明心,虎非耶门宦马来迟,以及伊赫瓦尼教派马果园等,都是麦加朝觐归来才独树一帜的。由此可见,中国的河州与阿拉伯各国的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临夏地区的穆斯林一般善于经营小商品和从事小手工业生产。在河州八坊的商业活动中,至今还保留了阿拉伯人的一些遗风,如开设小杂货铺、小百货店及饮食风味小吃店等,铺面小而简单。经营这些小铺面的穆斯林,到了礼拜的时间(每天5次礼拜)就用门闩挡一下铺门,或者在货物上盖上一个布单,表示营业的主人到清真寺 礼拜去了。
临夏地区穆斯林集中,伊斯兰教学者云集,伊斯兰教信仰、功修浓郁,而且 这里又曾繁衍发展了中国伊斯兰教的三大派别、四大门宦,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产生过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所以,它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很高,才赢 得了“中国麦加”之美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