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思想内涵?
有关专家表示,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是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有利于光大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爱过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这些节日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 端午、清明、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遗憾的是,由于这几天不...全部
有关专家表示,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是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有利于光大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爱过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这些节日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
端午、清明、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遗憾的是,由于这几天不是法定假日,人们不能充分享受到这些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 每到年关,我们在各地的车站都能看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提着大包小包,排着长龙等着乘车返乡,不论有票没票,有座无座,那股子执著劲儿令人感动。
不为别的,就为回家看看家人、吃顿团圆饭、说说知心话。 冯骥才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于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亲和力有很多是靠我们的民俗维持下来的。它虽是潜在、无形的,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这种情感到关键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来,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 然而,当我们重拾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往往被“商品狂潮”淹没。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过节不过就是吃得好些,穿得好些,很多人把其中的文化内涵摈弃了。由于忽视了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节日被人为地淡化。
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推向了市场,民俗变成了卖点。很多时候老百姓过节时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节该怎么过了,这种失落不是一种“肚子失落”,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 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
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物质到精神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 传统节日的回归具有积极的标本意义。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这些节日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体现了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对人们传统习惯的尊重,合民心,顺民意,大得人心,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