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音乐

对酒当歌 的全诗是什么

对酒当歌 的全诗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8-31

6 0
    曹操 (155~220)   中国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蘋。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这首诗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它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全诗本是由眼前的歌舞酒宴生发开来,却又抛开对空间场面的具体描绘,而转为对时间的悠长思索,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由此而引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凌空落墨,非如椽大笔不能如此。作者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写心忧天下之情。
    貌似对立的二者被作者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准确地表达了他独有的气质、个性,诗歌本身也因此而具有气韵沉雄、笔意恣肆的特点。 此诗以一种高唱与低吟相互为用的形式来倾诉慷慨激烈的情怀。
  时而击节放歌,“慨当以慷”;时而沉吟不语,“忧思难忘”;时而因贤才不得而忧心忡忡;时而因贤才归附而喜不自胜。  曲曲折折,一忧一喜,忽徐忽急,全是一片怜才思贤之意。 1、主要内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一方面感叹社会乱离,忧伤人生易逝;另一方面倾诉了对朋友的怀念,抒发了渴望得到贤才,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全国的急切心情。
  在这首诗歌中,曹操想争取人才帮助他取代汉政权而又难于明言。  故而用“青青子衿”四句表达所要争取的人物,“呦呦鹿鸣”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爱赏及欲与之共享一切的心愿。最后提出解决的办法,只有求其在己,虚怀待人,争取人心的归向。
  全诗吞吐隐约地表示自己的复杂曲折的心情,耐人寻味。 2、整体鉴赏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诗的开头情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十六句四节。   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
    “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了。“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示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  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帖,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  ”实际上是说那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的说来,这首诗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
  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3、艺术特点   这首诗“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  它立意深远、风格别致。就题材而论,它并不特别,但无论它写什么,都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和饱含着激越的感情。
  并集抒情、写景、叙事为一炉,而能相互增辉。其次典故的化用、成句的援引与作者宏大的抱负融合无间,浑然一体。再次全诗兼用比喻,如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人的才高德盛,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胸怀的宽广,招纳人才越多越好。
    在用语上显得质朴自然,悲惊慷慨,感人至深。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音乐
明星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音乐
音乐
华语流行乐
日韩流行乐
欧美流行乐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