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探究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哥哥姐姐帮帮忙,我的小组要做一个探究性学习课题,题目是探究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有个课题报告,希望哥哥姐姐们帮下忙1.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3.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4。本课题的成果形式。不用写很多。谢谢!

全部回答

2010-12-05

58 0
    参考一下: 中国农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文 / 林而达 中国地域大、自然和生态类型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而大部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如增强灌溉,又都需要增加能源的消费。
  因此,探究农村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并找到应对之策十分重要。 气候变化威胁粮食安全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农业、水、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都已遭受了并可能继续遭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温度、降水、极端天气、土壤、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并因区域和季节而异。近年来,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分别达到了5000万公顷和500万公顷;中国农业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已达农业总产值的20%~25%。
  全球气候变暖还影响了整个水循环过程,改变着亚太及非洲各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给农业灌溉需水带来巨大的影响,加剧了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特别是使中国北方成为全世界水供需矛盾最大、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未来几十年如果技术进步的速度不能超过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会持续下降。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适应措施,在最不利的情景下,2050年前后人均粮食占有量将会低于300kg/人·年。
    只有保持目前的农业技术进步速率和实施相应的适应措施,未来人均粮食占有量才有可能继续保持现有水平,并可能持续上升以满足人口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 调整生产结构 为增强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首先,需要马上开展适应研究和示范工作,加强气候变化适应的机理、成本效益研究,制定因地制宜,切实有效的适应策略,减少气候变化风险,保持粮食产量。
    其次,把适应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优先发展节能、减排的适应性措施,如:充分利用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机遇调整种植结构,改善作物布局;在东北地区发展玉米中晚熟品种,在华北地区推广双晚技术(玉米中晚熟品种的晚收和冬小麦晚播技术)及免耕、少耕技术等。
  把适应气候变化与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脆弱地区,需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与增加农业收入、减少贫困的结合。   针对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建议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对资源利用效率与生产力比较低的产品实行部分进口,如大豆、棉花等,以便腾出土地、水等有限资源,发展高效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以缓解消费需求压力,稳定市场价格,改善国内生态环境。
  通过国际农业合作,增加国际农产品的供给,缓解全球农产品的供给能力。   优化土地利用 通过植树、减少耕作、增加土壤覆盖、改善草原管理、改变饲料和动物品种以及更有效地使用肥料等措施,农民和牧民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土壤保持较高水平的碳,即“土壤固碳”的过程,可以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土壤的恢复能力并提高作物产量。  加强农业土地利用管理,改善土地利用方式也可以显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多种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加快林业发展和改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也可以成为我国气候变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个部分的潜力发挥出来可以降低减排总成本,并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双赢的措施。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达到55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达到2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生物固体成型燃料达到100万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达到1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00亿立方米,生物固体成型燃料达到5000万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4%。
     实现上述目标,须制定详实的计划。例如——以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粮食主产区等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建设和改造以秸秆为燃料的发电厂和中小型锅炉。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  大力推广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生活用能的燃气比例,把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解决农村和工业生产废弃物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努力发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制定有利于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生产和使用。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发展节水农业,强化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区域化布局,强化高产、稳产的集约化农业技术;选育抗逆品种,发展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恢复天然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进一步蔓延;因地制宜推广防止草原退化技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减轻草原的动物承载量,加强草原监测预警,强化对退化草场的恢复等措施。
    2020年我国农业年碳吸收能力可达到约0。8亿吨碳,2030年基本与2020年持平。 通过上述努力,预计在2020年和2030年农林业碳吸收汇将分别达到1。8亿~2。
  1亿吨碳和2。2亿~2。6亿吨碳。相当于减排6。6亿~7。7亿吨和8。07亿~9。53亿吨二氧化碳。   增加碳汇潜力 开发和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 财政资金是主要来源。
  近年来,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2006~2008年中央累计投资110亿元用于支持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根据调查,建设一口标准(按规定规格) 的小型沼气池,除国家财政补贴1200 元/口外, 农户实际还需要1240元现金投入。
    这对于农民,特别是家境困难的农户是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 有可能被迫选择放弃。政府投入仍应是近期发展农村能源的资金主渠道。 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资金, 扩大农村自愿减排市场。
  目前与气候相关的金融机制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全球环境信托基金(GEF)和国际自愿性的市场机制等。  为了建立家庭、社区、国家不同层次的应对气候风险和粮食安全融资方式,建议建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碳流失基金,探寻在2012年以后的气候减缓和适应机制的范围内,增加一系列基于土地的活动,尤其是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农业土地恢复与土壤碳固存、农林兼作和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农民财产损失资金补偿。
    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多种所有制的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政策,加大贷款抵押创新力度, 充分发掘农村信用资源;整合农村组织资源, 积极推进农村基层金融改革。
   林而达 中国农科院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他多年来奔走全国各地参加调研,在各地建立研究基地。  为西藏草原的保护、东北天然林与湿地的保护、西南石漠化防治、东南沿海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等建言献策,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开发和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 财政资金是主要来源。 2009年8月6日,湖南里昂澧县生物质电厂并网发电,每年向捷克CEZ能源集团出售十至三十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获得上千万元人民币外汇。
     如果你把某部排气量为1。8升汽车的发动机换成了排气量为2。4升的发动机,它的动力性能增强了,但是其可控性就明显减弱。地球的气候系统在遭遇全球变暖时也是如此,稳定性被大大减弱。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生活常识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