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礼节礼仪

礼仪有哪些知识还有动作

全部回答

2008-11-28

0 0
    最早担心礼仪礼节在骤变中消亡的是孔子,他在一定程度上体察到了“礼崩乐坏”的严重后果,所以发出了“克己复礼”的呼喊。孔子所维护的“礼”既包括质文化也包括形文化,维护质文化意义上的“礼”说明了他的反动;维护形文化意义上的“礼”说明了他的杰出与伟大。
  从质文化角度考察,“汤武革命”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既换汤又换药的革命,孔子肯定这场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从形文化角度考察,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礼制最健全、最辉煌的一个朝代,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在处理“变与不变”的问题上至少做对了一半。
    那时的中国人确实心态较为平和,重实际且富于创造性。孔子心仪之也在情理之中。周朝所建立的封建制度,乃好多年之后欧洲封建制及日本城下町文化之嚆矢。孔子的学术功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浏览了许多残留的表现周礼的壁画,他深深为其折服了。
  孔子一生所为基本就是为了践行这些礼。  不幸的是,孔子失败了。孔子死后二百五十八年,孔子所崇尚的周礼连同封建制度被嬴政彻底埋葬了。儒被活埋了,诗书被焚毁了,代之以大一统的专制皇权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这两千多年中,“大一统”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大到政治,细至民俗,尽皆被纳入到“人治”之“彀”中。  中国人在这两千多年中,几乎彻底改易了周朝所形成的形文化,特别是改易了思维方式。
  中国人由相对的保守转为绝对的激进,由平和转为浮躁,由崇尚文治转为崇尚武功,由重视形文化转为重视质文化。 秦之后,中国破了立,立了再破,破了再立,文明水准却在原地踏步,落入了难以突破的怪圈之中。
    从质文化看,没有一次变革解决了质的问题;从形文化看,很少有国粹能够完好保存下来。中国虽荣膺“礼仪之邦”之雅号,却不那么名副其实,因为变来变去,现在连称呼的基本礼仪形式都没有了,还谈得上什么礼仪? 礼仪礼节是变化最剧烈的形文化之一。
  变得让人眼花缭乱,正如张九龄所总结的“一代之丕兴,必有一代之礼乐”(《明礼乐》第五章)。  王安石的“礼贵从宜,事难泥古”(《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是改易礼仪理论依据的典型概括。
  唐朝吴兢的“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贞观政要·规谏太子》)则具体指明了礼乐的变易途径。大一统专制皇权没有给“民”留下一丝自由的空间,礼随帝王好恶而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在中国,万人之礼仪实际上是一人之礼仪。
   招呼是最普通的礼节,但在中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礼也是经过千变万化的,九十度的“大礼”最终演化成了比较简单的拱手礼。这是一种正常的演化,但拱手礼继续演变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握手礼等现代礼节至今也并没有为全体中国人接受)。
  拱手礼何罪之有?五六十年代曾有一学者呼吁恢复行拱手礼,原因是它简易(不像握手不走近不能为之)、无身体接触(无被传染上疾病之虞)、亲切(自古如此)。  然而,此论出笼不久即遭谤议,群情汹汹,攻击他复古,最终他不得不“畏罪自杀”(当然其“罪过”不仅这一条)。
  综观世界,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美国人边伸手边喊“Hello”,俄国人拥抱,日本人鞠躬……中国人呢?一个时期曾以问“你吃饭了吗?”表达敬意,无论从达意看、从简易看还是从高雅看,都远远不如拱手礼。   冠礼即成人礼,是为数不多的世界通行礼仪之一。
  中国古代也曾流行过,而且是一轨九州,同风天下。《礼记·冠义》有详细记载:“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奠挚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古人认为冠礼是“礼之始”。冠礼为二十岁男子举行,地点选择在宗庙,家长先通过筮决定行礼日期与由哪位“宾”主持,行礼日由“宾”把规定的服饰加于青年,分“始加”、“再加”、“三加”共三次。
  祝酒后拜父母,然后由“宾”赐“字”。“笄礼”为十五岁女性的成人礼,即把头发挽起来用笄(簪子)簪上,以示成年。  成人礼是人发育成长的分界线:行过成人礼标志跨入了社会,成了社会人,在得到相应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尽社会人的义务了。
  成人礼的本质是教育与警示孩子: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的童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真正的人生开始了,从此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 成人礼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犯罪具有很大意义。  青少年转为成人这段时间,激素分泌加剧导致心理变化剧烈,容易接受不良暗示,属犯罪高峰期。
  成人仪式无疑是一种强大的良性暗示,给年轻人以巨大刺激,使其铭记不忘。作为形文化,古今的冠礼并无本质不同,任何时代都需要它,所以至今世界上多数国家都还盛行,有的国家还将这一日定为法定假日。    不幸的是,喜欢变魔术的中国人早已把这一宝物捐箱底了。
  据媒体报道,天津等许多大城市都做过恢复成人礼的尝试,先是沸沸扬扬,不久即悄然无声,效法者少,效果不尽人意。事实雄辩地证明了道德的延续性,证明了传统的不可逆性(破坏后难以恢复),证明了对待传统形文化的惟一正确态度是慎重。
  

2008-11-30

43 0
鞠躬,微笑,作揖,跪拜。

2008-11-29

55 0
有很多啊:站、走、坐、蹲、引导手势、鞠躬礼、欠身礼……很多动作的。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电话礼仪……也有很多的。你要了解详细,学动作的话,最好是在网上搜搜视频来看看。

2008-11-28

41 0
握手,鞠躬

2008-11-28

39 0
买一本书来看看不就好了礼仪手册不错!

2008-11-28

42 0
其他你可能也了解很多了,最主要的是你的微笑,和你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气质.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礼节礼仪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生活常识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礼节礼仪
礼节礼仪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