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观点调查怎么写,急
关于中学生消费观点的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校园历来被称为“净土”,但如今,你走进中学校园,总会发现极不协调的“闪光点”:一写学生身穿高档服装,使用精美的高级文具,各种昂贵的零食、饮料悄然入口、、、、、、面对这股超前消费风,该喜,该忧,不同人则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我走访了一写学生和家长,下面是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甲(13岁,初一):我的衣服、文具什么的,都是父母给我买,所以我并不太看重这些东西,通常是他们买什么,我都会接受。
学生乙(14岁,初二):班上的同学衣服都是牌子货,我不穿他们会笑我,所以我只能跟随潮流走。
学生丙(17岁,高二):其实穿名牌、吃名牌已经不算...全部
关于中学生消费观点的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校园历来被称为“净土”,但如今,你走进中学校园,总会发现极不协调的“闪光点”:一写学生身穿高档服装,使用精美的高级文具,各种昂贵的零食、饮料悄然入口、、、、、、面对这股超前消费风,该喜,该忧,不同人则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我走访了一写学生和家长,下面是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甲(13岁,初一):我的衣服、文具什么的,都是父母给我买,所以我并不太看重这些东西,通常是他们买什么,我都会接受。
学生乙(14岁,初二):班上的同学衣服都是牌子货,我不穿他们会笑我,所以我只能跟随潮流走。
学生丙(17岁,高二):其实穿名牌、吃名牌已经不算什么了,我们的家庭条件能接受,钱不就是挣来花的吗?
家长甲:作为家长,看着满大街的孩子都穿得花花绿绿,我能不好好打扮他吗?还有人家用高档文具,说什么我们也不能太寒酸呀。
家长乙:这也没办法呀,不过只要他好好读书,成绩好点,买高档名牌也无所谓。
从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已经接受了这股超前消费这股风。
中学生消费作为社会消费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市场活跃,加之高收入阶层的出现,超前消费应运而生。
某些舆论出于各种目的的误导也使中学生对高档消费品的渴望逐渐强烈。某些家长也不愿孩子“受苦”,出于溺爱心理,
更助长此风的蔓延。
“超前消费“必须遏制。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家长也不能一味纵容,应量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限制学生用品的档次和价格,以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中学生消费观点调查
前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而中小学与此相对应的教育准备却是苍白无力和滞后的,学校和教师还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深究,学生的消费行为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之处,认真开展有关消费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丰富素质教育理论体系,促进社会消费行为健康化,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调查分析
如今的青少年上小学已开始有独立的消费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开始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为了分析和研究中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山东淄博临淄第二中学于近期对全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取了座谈、采访、问卷等形式。
通过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消费行为,自己支配消费资金的意愿也比较强。这种消费独立性的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地位决定其消费愿望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满足;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屈”;现代家庭观念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发展自立能力,但中学生的消费现状却令人担忧。
1、高消费。学生们尽管自己不劳动,不挣钱,消费起来却足以使家长们“望子兴叹”。“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已成为许多中学生追求的目标。上百元的衣服和鞋已极为普遍。尽管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
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未成年消费者的消费量几乎占家庭收入二分之一。调查中,在被问及“购物时是否关注名牌”时,61。52%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被问及“能否识别服装名牌”时,31。80%的学生选择“完全可以”,35。
50%的学生选择“基本可以”,35。10%的人选择“能识别最著名的品牌”,选择“不能识别”的人只占5。60%。被问及“能否识别饮食品名牌”时,73。61%的选择“完全可以”或“基本可以”,而“不能识别”的学生只有7。
70%。这表明大多数中学生对名牌很敏感,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通过各种信息接收渠道,形成了较强的品牌识别能力。
2、盲目消费。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中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不良现象中存在着盲目消费。
他们追求虚荣,讲究排场,认名牌,贪图享受,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和承受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赶时髦、讲攀比。调查中,一位家长告诉我们,她已下岗,家庭收入低,她的孩子看到班里有的同学吃、穿、用都是名牌,回到家里就埋怨父母,而父母又不愿让孩子受“委屈”,只好从拮据的收入中挤出钱为孩子买名牌。
很多学生消费早已改变了满足人们需要的原始意义,而变成了学生们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此盲目的消费行为,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
3、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优势,“精神投资”少得可怜。调查表明:学生没有订阅任何报纸的占34。77%,没有订阅任何杂志的占52。33%。大多数学生的零用钱不是用于买书、读报等活动,而是用于买零食,过生日、买服装等活动。
调查显示,购买文具的20。99%;购买零食、的占17。45%;购买磁带/CD片/VCD片的占9。01%;购买小说或故事书的占16。08%;购买与学习有关书籍的仅占8。66%;另外有3。54%的零用钱用于给同学送礼,有3。
89%的零用钱用于购买衣服,用于购买其它的占20。38%。尤其是中学生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日消费”,有73。11%的中学生每当过生日时都会收到生日礼物,收到10元以下的礼物占27。86%;10-20元占46。
43%;20-50元占21。86%;50元以上的占3。86%。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是向成年人学习的过程。消费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单纯地满足吃、穿、用等基本的生活需要,还包含了他们在消费活动中获得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通过自身的消费行为认识周围世界的作用。
消费品如何选择?怎样花钱最合理?怎样存钱?怎样赚钱?等等,都包含了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内容,形成科学、适度消费,对青少年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财务管理,养成勤劳俭朴的好品质,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