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伏尔泰会被法国放逐?
法国作家伏尔泰原名为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特(Francois-Marie Arouet)。伏尔 泰是假名。伏尔泰一生中进过两次监狱,而且,出狱后立即被放逐。伏尔泰从年轻时就 开始了这样的生活,无论被捕还是放逐都是由于他对时政的尖锐讽刺。 1704—1711 年,伏尔泰在一所耶稣会士的路易大帝学院(College Louis-le-Grand)学习结束后,他 加入了一个欣赏他的贵族团体。他不仅创作,而且传播了许多批评当时摄政者奥尔
良公爵的诗歌。 最后,他于1717年被抓进巴士底狱,也正是在狱中,伏尔泰创作了关 于法国国王亨利四世(Henry 1V,1553—1610)的长诗。由于长...全部
法国作家伏尔泰原名为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特(Francois-Marie Arouet)。伏尔 泰是假名。伏尔泰一生中进过两次监狱,而且,出狱后立即被放逐。伏尔泰从年轻时就 开始了这样的生活,无论被捕还是放逐都是由于他对时政的尖锐讽刺。
1704—1711 年,伏尔泰在一所耶稣会士的路易大帝学院(College Louis-le-Grand)学习结束后,他 加入了一个欣赏他的贵族团体。他不仅创作,而且传播了许多批评当时摄政者奥尔
良公爵的诗歌。
最后,他于1717年被抓进巴士底狱,也正是在狱中,伏尔泰创作了关 于法国国王亨利四世(Henry 1V,1553—1610)的长诗。由于长诗充满了对宗教迷信的 控诉和对自由的赞美,整个作品明显的与当时政治状况向违背。
这样的书稿引起了 法国最有权势的家族中罗昂(Rohan)的不满,于是他再次被投人监狱(也是在巴士底 狱),并于1726年被放逐。
伏尔泰在英国伦敦一直呆到1729年。回到法国后,伏尔泰描写了他对英国社会和 政治彳目仰的观察,发表了《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Letters Concerning the English Nation, 1734)。
这本书再次引起了矛盾,他对英国自由主义的赞扬被当局看做是对法国保守 主义的批评。为此,他被迫在法国洛林隐居起来,并在那里一直住到1749年。伏尔泰 作品中对时政的尖锐批评既给他带来了麻烦,也赢得了作家的荣誉,终其一生,这两 样东西一直伴随着他。
1750年,伏尔泰被邀请至王宫接受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大 帝(Frederick the Great)的接见。他在王宫居住了 2年。1753年,他与这个他称之为“哲 学王”的国王发生了争吵,而被迫离开王宫。
伏尔泰生命中最后的20年是在瑞士度过 的。临死前,伏尔泰前往法国巴黎观看了他的戏剧《艾琳》(Irene)。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