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律

以公司的名义借款需承担法律责任吗?

以公司的名义借款需承担法律责任吗?

全部回答

2017-07-07

0 0
    刘某是某厂的销售科长。2006年,刘某想开办一家小型的修理厂,为此向朋友代某借款30万元。刘某担心代某不愿意借钱,谎称自己的工厂周转不开,急需资金周转。代某表示同意,但需刘某提供担保。
  刘某找到朋友付某,称工厂急需资金周转请其为自己做担保。付某无法推托,表示同意。  因付某为私营企业主,且资金雄厚,代某同意借款给刘某,两人签订了合同。在借款人一栏,刘某填上了工厂的名称,未盖公章,但签了自己的姓名。
  后来刘某经营不善,到期无钱还款。代某要求付某还款遭到拒绝,又向工厂要求还款,而工厂称刘某侵犯了自己的名称权,要起诉刘某。刘某的行为侵犯了哪些权利?律师说法首先刘某的行为侵犯了工厂的名称权。  我国法律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
  本案中刘某未经工厂同意,以工厂的名义借款,其行为侵犯了工厂的名称权。刘某谎称是工厂借款,骗取了付某的担保,符合重大误解的要件。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所以,在本案中刘某以工厂的名义借款,侵犯了工厂的名称权,并导致了付某的重大误解而提供担保,付某没有过错,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当然也就不必为其偿还债务。
    因此,本案的欠款应由刘某自己偿还。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七十一条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已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第九十九条第二款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法律
法律
民事
离婚
刑事
经济
遗产
工伤
公司法
诈骗
其它
拆迁
个税
股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