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计量与传统会计有什么区别?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初始确认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基础亦是和传统会计相同的历史成本基础。但金融衍生工具于合约订立时‚只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实际交易事项发生‚也就没有历史成本可循‚历史成本基础显然不适用‚只能按为取得该项资产的付出或产生该项负债所得受偿的公允价值予以计量。
金融衍生工具从合约订立到最终交割或平仓‚要经过较长时间‚其间价值随时变化‚若不进行反映和计量‚各种风险无法得到反映‚金融监管更无从下手‚故在财务报表日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要进行再确认和再计量并合理处理因公允价值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根据企业管理当局持有的目的‚将企业持有的金融工具分为三
类‚每类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
(1)企业长期持有或持有至到期日的按历史成本计量;
(2)企业为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保值而持有的‚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计量;
(3)其他类型亦按其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计量。
由于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发生的损益‚则计入当期损益。
而传统会计的计量基础是基于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一切资产的计价、负债的承诺‚费用的计量‚损益的计算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以已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并假定价格是不变的‚既已记录‚便不予更改‚它是一种实际成本‚是已发生的、客观的、可验证的、可靠性较好的‚但这种可靠性也是相对的‚它只反映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预示未来‚当会计对象的价格发生变动‚按历史成本原则加工生成的经济信息‚则相对滞后‚所以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资产和负债总量中比重的不断提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的趋势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同时并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