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不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气象学术语,用来划分一年中的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气候现象和农事活动。三伏则是一个民间习俗,指的是夏季中的三个炎热时期,分别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一般在每年的7月12日左右开始,持续10天左右;中伏在7月22日左右开始,持续10天左右;末伏在8月11日左右开始,持续10天左右。这三个时期都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虽然三伏不是二十四节气,但它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例如,人们会在初伏时吃凉粉、喝绿豆汤、贴“初伏贴”等,以求避暑消暑;在中伏时,人们会祭祀祖先、祈求平安,还有“七月半”等传统活动;在末伏时,人们会采摘桑葚、吃瓜果、祭祀神明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中国民间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