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狮子山风景区7月有哪些好玩的
武定狮子山位于云南,云南省四季如春,所以不必在意季节,任何时节过去都可以的。。。 它是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武定县城以西,因山形象一头伏卧的雄狮,因而得名。狮子山山体南北走向,与乌蒙山遥相对望。 山势由南向北缓缓斜下,山顶四周是陡峭的悬崖,从正面观赏山势,十分雄伟。 据传狮子山最早不像一只狮子,也不叫狮子山,而叫"通天山"。通天山,高耸人云,直达天庭,世人得知此山能通天庭,于是,有些想到天堂过神仙日子的人,便沿着这座山涌向天庭。 玉皇大帝得知凡人来到天上,便命太白金星前去追查这些人究竟从何路而来?当得知通天山这条直通天庭的道路时,玉皇大帝即命雷公速将通天山劈断。 雷公得令,立刻来到通...全部
武定狮子山位于云南,云南省四季如春,所以不必在意季节,任何时节过去都可以的。。。 它是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武定县城以西,因山形象一头伏卧的雄狮,因而得名。狮子山山体南北走向,与乌蒙山遥相对望。
山势由南向北缓缓斜下,山顶四周是陡峭的悬崖,从正面观赏山势,十分雄伟。 据传狮子山最早不像一只狮子,也不叫狮子山,而叫"通天山"。通天山,高耸人云,直达天庭,世人得知此山能通天庭,于是,有些想到天堂过神仙日子的人,便沿着这座山涌向天庭。
玉皇大帝得知凡人来到天上,便命太白金星前去追查这些人究竟从何路而来?当得知通天山这条直通天庭的道路时,玉皇大帝即命雷公速将通天山劈断。 雷公得令,立刻来到通天山的上空,挥动锤楔,用力一击,只听一声霹雳,通天山被拦腰砍断,山顶形成一个大平台,平台边缘形成了百丈悬崖。
从此,通天山,再也通不了天,人也不能上天了。但人们都不知道是谁将山劈断,于是便把通天山改称为"谁劈峰"。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九十九条白龙云游到"谁劈峰",看见这些山清水秀,奇峰异境,留恋不愿离去,便在山下住了下来。
从此"谁劈峰"的四周流出九十九股泉水,滋润着武定坝子,造福于人类。人们为感谢白龙,就在山上建了一座白龙庵,终年祭祀。于是又将谁劈峰改名为白龙山。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头雄狮来到白龙山,见到山势雄伟,水丰林茂,也想在此定居,便与白龙争夺此山。
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狮吼龙啸,飞沙走石,狂风暴雨,地动山摇,难分难解。经过九九八十一个昼夜的激战,白龙战败而逃。有两条逃往禄劝方向住下,据说就是禄劝境内的二龙山。 潜伏在东山的白龙,不甘心失败,千方百计总想寻机报仇,收复被狮子抢占的领土。
但他们知道凭武力斗不过狮子,于是便把东山慢慢地向上拱起,想堵住武定坝子的出水,用积水淹没狮子。这神奇的说,更使狮子山充满诱人的色彩……在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中,有关明朝建文帝削发为僧,来狮子山当和尚的神奇故事,在武定坝子里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情节生动感人,"钩担戳出月牙潭",便是众多传说之一。
建文四年六月(1402年6月),燕王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守将李景隆、谷王穗背叛建文,打开金川门降迎燕军。建文皇帝朱允炆得知燕军已经打进南京城,自知大势已去,决心以死殉国,拔剑就要自刎,众大臣见状急上前拉住,少监王钺上前奏道:"太祖临终时,曾交给臣一个铁匣子,嘱咐说:"子孙如果有急难,就打开这个铁匣子"等语,请皇上打开铁匣,定有锦囊妙计"。
接着就把铁匣抬了出来,这铁匣全用铁皮包裹,用两把铁锁锁着,再看铁锁,锁眼里也灌满了铁汁,无法打开。建文皇帝连忙叫人用斧锤砸开,只见里面装着三张和尚化缘的度牒,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三个名字,另外还有僧衣,僧帽,僧鞋各三套,剃刀一把,纹银十绽,--张红绒上写着:"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
薄暮会于神乐现之西房"。大家一看,应文当然是允炆的谐音,即指建文皇帝,应能即为吴王教授杨应能,而应贤是谁呢?监察御史叶希贤挺身而出说:"在场的二十多位大臣中,名字中有贤字的只有我一人,我愿落发跟随皇帝出走。
"这时建文已痛哭失声,长叹道:"这是命中注定的,还有什么可说啊"。便下令放火焚烧皇宫,翰林编修程济立即为建文剃了光头,换上僧服。马皇后睹此惨状,痛不欲生,投火自尽。建文和杨应能、叶希贤化装为和尚,程济为道人,连同其他二十多个大臣,分别从鬼门和水门连夜逃出皇宫。
建文君臣四人,一路以师徒相称,东藏西躲,历尽艰辛,经过一年长途跋涉,半路走散了应能,应贤,建文同程济二人来到云南省城。这时镇守云南的总兵官是世袭黔国公沐晟。沐晟自小在宫中同建文一起长大,两人情同手足,但是,他怕招来灭门之罪,不敢收留建文,只好把他送到武定狮子山隐藏起来。
建文到狮子山正续禅寺以后,被安排去挑水。那时寺里二三百和尚饮用水,都要到三里外的山脚菜鼋河去挑。建文从未干过这样艰苦的活,一天下来,就压得肩膀红肿,腰酸腿疼。当他挑到半路的盐臼湾歇气时,用钩担头在地上使劲地戳了一下说"要是这里有股泉水,我们就可以少走一半路了"。
第二天去挑水路过这里时,建文看到昨天戳的地方,便冒出股清泉来。从此,他们就不必跑到山脚去挑,每天由这里挑水,少走了许多路。于是人们在这里盖了一个寺庙,取名"圆觉庵"。 后来建文觉得从这里挑水还闲远,便在后山门外用钩担头戳了一个坑说:"水在这里就好了!"第二天一早,建文看见昨日用钩担戳过的那个月牙形小坑里,竟有满满一坑水,便约了几个挑水和尚在这里挖水,才挖几尺深,便有一股清泉汩汩地流出来。
他们又仿照钩担戳的小坑形状。修了一个月牙形的水池,命名为"月牙潭"。说来也怪,这月牙潭里的水,雨季不溢,旱季不蚀,终年都是那么满,那么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寺里再来多少人,都能够供应。泉水清冽甘甜,用来沏茶,香醇爽口,用来做豆腐,鲜嫩可口,自此,狮子山的豆腐远近闻名,成为办素斋必不可少的菜肴。
后人认为这水是龙(建文皇帝)引来的,便在潭中雕了一条石龙,这"月牙潭"便成了狮子山的一景。 又说建文从洱源带来一棵茶龙树,栽在正续禅寺大殿右侧的花台上,每天精心浇灌,茶龙树长得枝繁叶茂,开出来茶花足有碗口大,九蕊十八瓣,颜色红似火,甚是喜人。
有一天,武定知县的公子带领一帮仆从到狮子山来玩,看见茶花,伸手就摘下两朵,寺僧上前制止,反遭恶骂。建文闻声走出大殿说道:"粗鲁折花,还恶语伤人,你这人好生无理,若不是出家人以兹悲为怀,我真想给你一个耳光"。
县官的儿子采得两朵茶花,欢喜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狂风暴雨,到家后脸上肿起五个指头大的巴掌印。当晚就发烧爆死了。县官听了仆人的禀告,心中暗自一惊,是何方僧人,竟有这样大的本事,还没动手,脸上就肿巴掌印。
急命差役到狮子山把和尚抓来,暂时关在府楼内。这正是夏天,府楼内蚊子成群,叮得建文无法安眠,他一边扑打着蚊子,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这些蚊子不叮人就好了"。话音刚落,建文身边再也不见蚊子来叮咬了。
打自以后,府楼内的蚊子再也不会叮人了。当建文正想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时,耳边又响起呱噪呱噪的蛙声,吵得他无法安眠。原来府楼的隔壁是个孔庙,孔庙池里的青蛙,整夜叫个不停,使建文甚为烦躁。建文起来到窗前,对着孔庙说道:"青蛙也不叫就好了"。
顿时,哇声骤止。从此,孔庙池塘里的青蛙都成了哑巴,再也不会叫了。 直到现在,武定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谚: "府楼里的蚊子不咬人,池塘里的青蛙不会叫,这都是建文的福命大,蚊子青蛙都听他的话。" 狮山主峰海拔2452米,与武定县城高差达680米。
在从县城出发,盘山而上的短短数公里,一股宜人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狮山风景与周围环境迥然有别,仿佛周围丘陵与山地相簇拥的一方世外桃源。风景区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8公里,总面积0。
78万亩,四周立有永久性界碑。1982年5月7日,楚雄州人大常委会批准狮山为州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为42%,属元江栲、滇青冈生态群落。狮山植物种类丰富,共有86科165属214种。
狮山自然保护区对维持地方生态平衡,涵养水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跨进狮山之间,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中,迎面便是一座森严而壮观的佛寺,现名正续禅寺。正续禅寺建于元代至大四年(公元1331年)是为正寺;后经印度名僧指空扩建,是为续寺。
寺内大雄宝殿雄伟耸立,周围的亭院以及楼台亭阁,布局巧妙,工艺精湛,遍布于其间的各种碑刻、楹联出自历代名家之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大雄宝殿前,生长着数株古松柏,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更为这座古刹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寺院的扩建者指空禅师系印度有名高僧,在滇中地区享有极高声望,他选中狮山作为传教圣地,并对寺院进行了匠心独具的扩建,使得这座滇中古刹,顿时生辉不少。后来,指空辗转去了韩国,传播佛教,开宗立派,至今仍受韩国人民的顶礼膜拜。
武定狮子山素有"西南第一山""滇中绿宝石"、"中国八小佛教名山"和"南国牡丹园"之称,山势雄险,在蜿蜒起伏的丘陵中拔地而起,像一头雄踞而视的狮子。山中箐谷幽深,林木葱郁,一些珍禽异兽相嬉于其间。
在壁立的悬岩中,一条历史悠久的石阶沿山势曲折而上,沿途有很多景点,有虬劲蟠立的迎客松,有峻峭惊险的观日亭,有造型粗犷的蛇头岩,有山岚掩映的双笋峰,有神秘诱人的观音洞,有幽深险奇的"九曲黄河"、"曲水流觞"等,还有人工雕琢环境优雅的礼斗阁、月牙塘。
这些遍布于悬岩峭壁间的景点,把人们带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每当天气晴朗的凌晨,总有很多的游客来到观日亭上,观看狮山日出。高原名山的日出,自有一番迷人的景象。 正续禅寺后殿的藏经楼,依山而起,几乎与狮山主峰融为一体。
楼下的祠阁所供的坐像,不是佛家诸菩萨,而是一位皇帝;座前的木柱,所绘的是金灿灿的天龙。这种酷似皇宫朱允炆。在南京惨遭"靖难之役"后,按照明太祖所传的锦囊披剃为僧,跋山涉水来到狮山出家,后在狮山坐化。
这一作为寺院组成部分的皇帝祠阁,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赢得了善男信女们的一片同情。座前高挂的是"帝王衣钵"的巨匾,两边楹联构思巧妙,上联是"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信然皇觉旧",下联为"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
"所叙述的故事,染上了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传奇色彩,而所抒发的感情,无不唤起人们对春秋代序、人生苦短的历史感叹。 正续禅寺侧边,一块肥沃的土地经过园林工人数年的开发,已建成闻名遐迩的牡丹园。每逢牡丹盛开的季节,如织的游人,跻身于鲜艳夺目的花丛中,为狮山风景区增添了又一奇观。
狮子山在明朝就成为滇中著名旅游胜地,不少达官贵人、墨客雅士为狮山撰写的诗文楹联就广为流传。近600年来,游狮山者经久不断。因为有大明皇帝在这里当过和尚的传说,吸引不少人来狮山读有关建文帝的楹联诗碑,赏与建文帝传说有关的古迹,瞻仰惠帝祠阁和建文塑像,听"祖孙皆当和尚,叔侄却争江山"的传奇故事。
民间传说,建文皇帝到狮子山后,在正续禅寺当和尚,每天被住持安排去挑水。那时寺里有两三百和尚,饮用水要到三里外的山脚菜鼋河去挑。建文皇帝从未干过这样艰苦的活,一天下来,肩被磨得红肿塌皮,腰酸腿疼。
好在一年多的逃难生活,几千里的长途跋涉,身体也硬朗了许多。有一天,当他把水挑到半路的盐臼湾时,感到实在走不动了,便放下水桶歇气。这时,在他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要是这半山腰里有一潭水那该多好啊!于是放好水桶后,他用钩担头在地上使劲地戳了一下,嘴里说道:"要是这里真的有股泉水,我们就可以少走一半路了"。
随后,便继续挑着水回到了寺中,当晚也没有把自己说过的话当一回事。没想到第二天去挑水路过这里时,建文皇帝看到昨天用钩担戳过的地方,真的冒出了一股泉水。泉水既清澈,又甘甜。从此,他们就不必每天都跑到山脚去挑水了。
从这里取水,少走了许多路,为寺中供水方便了不少。于是人们在这里盖了一个寺庙,取名"圆觉庵"。 后来建文皇帝觉得从这里挑水还是远,便在后山门外用钩担头又戳了一个坑后说:"水在这里就好了!"第二天一早,建文皇帝看见昨天用钩担戳过的那个月牙形小坑里,竟出了满满一坑水,便约了几个挑水和尚在这里挖水,才挖几尺深,便有一股清泉汩汩地流出来。
他们又仿照钩担戳的小坑形状,修了一个月牙形的水池,命名为"月牙潭"。说来也怪,这月牙潭里的水,雨季不四溢,旱季不折水,终年都是那么满,那么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寺里再来多少人,都能够供应。后人认为这水是龙(建文皇帝)引来的,便在潭中雕了一条石龙,这"月牙潭"便成了狮子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道景观。
传说建文皇帝来到狮山后,曾到大理云游躲难,回来时从洱源带来一棵茶树,栽在正续禅寺大殿右侧的花台上,每天精心浇灌。茶树长得枝繁叶茂,开出来的茶花九蕊十八瓣,足有碗口大,颜色红似火,甚是喜人。有一天,武定知县的公子带领一帮仆人到狮子山游玩,看见茶花,伸手就摘下两朵,寺僧忙上前制止,反遭恶骂。
建文皇帝闻声走出大殿说道:"粗鲁折花,还恶语伤人,你这人好生无理,若不是出家人慈悲为怀,我真想给你一个耳光"。说完话也就让公子一班人走了。县官公子手拿两朵茶花,欢欢喜喜下山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狂风暴雨,公子的脸上开始觉得有些烧。
到家后脸上慢慢肿起五个指头大的巴掌印。接着当晚就发烧暴病而亡。县官听了仆人的禀告,心中暗自一惊,是何方僧人,竟有这样大的本领,还没动手,脸上就肿巴掌印。急命差役到狮子山把建文皇帝抓来,暂时关在府楼内。
这正是夏天,府楼内蚊子成群,叮得建文皇帝无法安眠,他一边扑打着蚊子,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这些蚊子不叮人就好了"。话音刚落,他身边再也不见蚊子来叮咬了。打这以后,府楼内的蚊子再也不会叮人了。
当建文皇帝正想安安稳稳睡上一觉时,耳边又响起呱、呱、呱的蛙叫声,吵得他无法入睡。这蛙是从哪儿来的呢?他好生奇怪。于是他坐起来仔细一听,原来府楼的隔壁是个孔庙,孔庙里有个池塘,夏天池塘里的青蛙也热得难奈,整夜叫个不停,他实在感到受不了,便起身来到窗前,对着孔庙说道:"青蛙也不叫就好了"。
嗨,真灵验,顿时,哇声骤止。从此,孔庙池塘里的青蛙都变成了哑巴,再也不会叫了。直到现在,武定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谚:"府楼里的蚊子不咬人,池塘里的青蛙不会叫,这都是建文皇帝的福命大,坟子青蛙都听他的话。
" 据说,建文皇帝在县府大楼里被关了一久,突然有一天正午,武定县城的上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万里晴空顿时变得伸手不见五指,人们都无法走出家门,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待一道龙卷风过后,太阳高照,一切恢复了正常。
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建文皇帝已不知去向,曾经关押他的牢房已人去楼空,而房屋门窗完好无损,甚至连门锁也安然无恙。人们街谈巷议,议论纷纷,都说被关押的狮子山和尚真是一个法力无边的神仙! 真的,美丽的狮子山为我们留下了无穷而美丽的传说,也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财富。
正是这些讲不完道不尽的优美动听、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传说,为狮子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永远吸引着四方游客,永远惠泽着这里的子孙万代。 建文帝自幼受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从帝王变成和尚的哀痛,漂泊 武定狮子山风景欣赏游子生活的辛酸,和着血泪凑在一起的梦,熔铸成许多动人的诗章。
他在晚年离滇前,作诗云: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云阁上雨声收。 新潇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建文帝回京后,滇人为纪念这位流亡皇帝,在武定狮子山塑其像,并将一部份诗刻于寺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