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厦门 漳州和泉州北称作闽南金三角?
生机盎然的闽南金三角
东海之滨,福建南部,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呈犄角之势,称闽南三角地区。全区包括三市和三市所辖的同安、龙海、漳浦、东山、云霄、诏安、平和、南靖、长泰、华安、石狮、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石狮、金门等县(市、区),面积24989平方公里,占福建省总面积的20。 77%,1999年总人口1232。5万人,占福建省总人口数的37。54%,水果种植面积27。32万公顷,占福建省总数的48。18%,水果总产量218万吨,占福建省总量的55。25%,水产养殖面积8。 69万公顷,占福建省总数的41。35%,水产品总产量217万吨,占福建省总量的43。20%。
1980...全部
生机盎然的闽南金三角
东海之滨,福建南部,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呈犄角之势,称闽南三角地区。全区包括三市和三市所辖的同安、龙海、漳浦、东山、云霄、诏安、平和、南靖、长泰、华安、石狮、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石狮、金门等县(市、区),面积24989平方公里,占福建省总面积的20。
77%,1999年总人口1232。5万人,占福建省总人口数的37。54%,水果种植面积27。32万公顷,占福建省总数的48。18%,水果总产量218万吨,占福建省总量的55。25%,水产养殖面积8。
69万公顷,占福建省总数的41。35%,水产品总产量217万吨,占福建省总量的43。20%。
1980年国务院正式成立厦门经济特区,尔后又将特区范围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包括厦门岛、鼓浪屿及邻近小岛共131平方公里;1985年,国务院进一步批准漳州、泉州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初步形成闽南三角地区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1月,国务院又批准扩大闽南三角地区的开放范围,至此,整个三角地区实现了全方位对外开放。
闽南三角地区积极发挥地处东南沿海、邻近港台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侨乡特有的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了全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今,闽南三角地区生机盎然,日新月异,被海内外称为“闽南金三角”。
闽南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平稳,有“闽南大温床”之称,常年平均气温20℃左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资源丰富,是发展大农业的理想基地,素以“鱼米花果之乡”而著称。闽南三角地区盛产龙眼、荔枝、柑桔、凤梨、香蕉等果品,安溪的乌龙茶,漳州的水仙花、天宝香蕉、永春芦柑、平和蜜柚、云霄金枣、龙海荔枝、同安龙眼等特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闽南海岸线长,江海河溪纵横交错,水产捕捞、养殖业较为发达。主要产品有鳗鱼、鲍鱼、文昌鱼,对虾、海参、海蛎、珍珠、海带、紫菜等,三角地区各市都先后建成了粮食、水果、水产、蔬菜、食用菌、畜牧等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备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和条件,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高优创汇农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福建省最大的农业产品加工基地。
闽南地区又是闽台农业合作基础好、起步早、优势最为集中的地区。闽南与台湾地缘相邻,农业生态环境相似,尽管与台湾为海峡所阻隔,但民间往来特别是农业的交流确从未间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两地农业合作与交流发展迅速,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的首选地和密集区,其前景十分广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