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在那里?
青山,一名青林山。位于当涂县城南部偏东,山阴距县城7。5公里,山阳距县城15公里。山体东西宽6公里,南北长7。5公里,周围36。7公里。《当涂县志》:“唐高祖武德七年,辅公祏反,遣其将冯慧亮、陈当世将舟师三万屯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将步骑三万屯青林山。 ”因南朝齐代著名山水诗人谢朓在明帝建武二年至建武四年(495—497)任宣城郡太守期间,曾筑别业于青山南麓,影响极大,至唐代天宝十二载(753),朝廷竟敕改青山名为“谢公山”。 青山实由三座山峰组成。 后人分别称为青林山、万佳山和包子山。青林山在北端,为主峰,高371。9米。万佳山在南面偏东,包子山再往南偏西。谢朓别宅...全部
青山,一名青林山。位于当涂县城南部偏东,山阴距县城7。5公里,山阳距县城15公里。山体东西宽6公里,南北长7。5公里,周围36。7公里。《当涂县志》:“唐高祖武德七年,辅公祏反,遣其将冯慧亮、陈当世将舟师三万屯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将步骑三万屯青林山。
”因南朝齐代著名山水诗人谢朓在明帝建武二年至建武四年(495—497)任宣城郡太守期间,曾筑别业于青山南麓,影响极大,至唐代天宝十二载(753),朝廷竟敕改青山名为“谢公山”。 青山实由三座山峰组成。
后人分别称为青林山、万佳山和包子山。青林山在北端,为主峰,高371。9米。万佳山在南面偏东,包子山再往南偏西。谢朓别宅在包子山南麓山下,故包子山是初始意义上的“谢家青山”(亦称谢墩)。东晋大司马桓温墓在青林山北,故青林山又名桓墓山。
李白在当涂有《游氏山亭》和《谢公宅》等诗,所游乃包子山也。 青山南部郑家村近年来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万平方米。东麓山腰的晋墓群占地约200万平方米,由此可证姑孰是中原士大夫南渡后的生业之邦和坟墓之地。
以致李白在《化城寺大钟铭》中仍谓当涂有“六朝豪吏”。李白墓在包子山西北面,距包子山十五里。李白墓后的小山,系青山余脉,因李白墓在此而被称为李家山。宋至清代在青山兴建的古迹,方志及文人笔记中载录甚多。
如米芾所书“第一山”碑、白云亭、巢云亭、五贤楼等。今均不存 。近年除修复了云雾寺、观音殿等寺庙外,还动议在包子山头新建祠堂。谢朓宅遗址在包子山南边的青山街,却未复建。 【备考】 李白《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自注:谢朓宅在当涂青山下。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卜新宅(按指李白墓)于青山之阳,以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迁神于此,遂公之志也。西去旧坟六里,南抵驿路三百步,北倚谢公山,即青山也,天宝十二载敕改名焉。
《太平寰宇记》:青山,在太平州当涂县东三十五里。齐宣城太守谢朓筑室及池于山南。其宅阶址见存,路南砖井二口。天宝十载改为谢公山,周回八十里。 《入蜀记》:青山南小市有谢玄晖故宅基,今为汤氏所居,南望平野极目。
……(太白)祠在青山之西北,距山尚十五里。墓在祠后,有小岗阜起伏,盖亦青山之别支也。 明嘉靖《太平府志》:青山在府城东南姑孰乡。齐宣城太守谢朓尝筑室于山南,又名谢公山。有谢公井。
白玉泉、谢公池在山顶,甘泉大旱不竭。唐李白葬之西北麓,墓前建祠以祀之。李白咏谢公宅诗云:(见《姑熟十咏·谢公宅》) 清康熙《太平府志》:青山在郡治东南,山阴距郡十五里,山阳距郡三十里,周广八十里。
晋袁宏为桓温记室,召游青山归,命车同载,即此山。山南古市阛阓百余家,齐宣城守谢朓筑室其地,故又名谢公山。山趾有碑,宋米芾书“第一山”真迹。从左登涉鸟道,纡曲上,至颠稍折而下,林木丛荟者保和庵。
庵前石砌方池,有泉滃然,冬夏不涸。西下坦迤曰泉水湾,东南有白云寺,绿树青畴相望。在保和庵北则万家山、李家山、桓墓山。安吉垅古梅成林,入春寒香满谷。撮其概,山志侧崒勃钦崎,层岗叠嶂,如展瓣芙蕖;自西北观之,两峰矗霄,则象纬天阙矣。
清道光《安徽通志》:青山,又名谢公山,在当涂县东二十五里,周八十里。相连有狮子、白云诸山。鸟道盘纡,蛇行曲折,望之林壑幽美。晋谢公筑宅于此,基址尚存。相近有白?山,为昔桓温宴游之所。
山麓有米芾书天下“第一山”碑。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