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什么叫“苦夏”

什么叫“苦夏”

全部回答

2019-02-24

0 0
    指夏天食量减少,身体消瘦。有的地区叫疰夏(zhùxià) 同时,因为夏天天太热,在饮食上、休息上都不方便,所以,又称之为:苦夏。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造成苦夏。
  苦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肠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并且身体日渐消瘦。  苦夏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宜防暑解热,谨防高热性疾病。夏季的突出特点是湿热。
  因此,夏季养生防病,当以防暑解热为重点。一是到户外活动时要戴遮阳帽、太阳镜、打遮阳伞,穿宽松的衣裤。二是居室及工作环境要通风透气。早晚室外气温较低,应将门窗打开;中午室外热浪袭人,应关闭门窗。
    三是不可长时间吹风乘凉或在室外席地而卧,以防因风邪侵袭引起“热伤风”。四是瓜果要洗净再吃,严把“病从口入”关。   2。宜调节精神,静神勿躁以养心。入夏以后,应注意调养情绪、放松精神、止躁制怒、乐观愉快,就会进入“心静自然凉”的境地。
     3。宜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健康。  夏季应保养体内阳气。少食冷饮,以减少体内阳气损伤;平素阳气虚弱的人应服用一些温热补阳药物。同时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动生阳,使气血运行通畅。
     4。宜适当休息,尽快消除疲劳。夏季昼长夜短,人体消耗大,往往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半个小时左右,体力、精力都能得到恢复。     5。宜合理饮食,补充体内水分。
  炎夏暑热,应少食高脂肪、辛辣上火之物,饮食宜清淡、新鲜。夏季出汗多,需注意补充水分,适当吃些莲子粥、荷叶粥、皮蛋粥,经常喝些绿豆汤、酸梅汤、菊花茶等。 。

2019-02-24

294 0
     烦躁不安、倦怠嗜睡、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这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苦夏”之症。 摆脱“苦夏”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合理饮食和营养,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水能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为了健康,奉劝每个人在夏天不渴也要主动喝点水。
  另外,一定要注意合理膳食,可以多吃新鲜瓜果、蔬菜,豆、奶类制品,瘦肉、鱼、蛋等也要每日摄取,这样既保持钾、钠平衡,补充水分,又能保证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取。  高温季节最好每天补充点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C等,这样可弥补大量流汗造成的过多流失,还可保证代谢率增高所致的过多消耗。
  另外,还应注意矿物质如铁、钙等的补充,它们能帮助肌体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调节肌体的免疫功能。 夏季昼长夜短,又因燥热,多少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睡眠时间,但还是应该尽量保持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养成定时起睡的习惯,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生物钟不“错点”,肌体各种生理节律均可安然运行。
    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可用午睡补充。午睡只需小憩片刻,就有助于下午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研究者还发现,适宜的午睡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减少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坐着或伏案而睡,更不易在凉风处睡,在过堂风处或电风扇旁睡,避免着凉感冒。
  另外保证睡眠的质量,对解除“苦夏”症状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适宜的作息,你就会摆脱“苦夏”的烦恼了。 。
  

2019-02-24

296 0
    苦夏 : kǔ xià 指夏天食量减少,身体消瘦。有的地区叫疰夏(zhùxià) 同时,因为夏天天太热,在饮食上、休息上都不方便,所以,又称之为:苦夏。
   女性“苦夏”如何调理 扬子晚报   每至夏天,常有一些女性诉说自己身体低热、周身乏力、困倦、不思饮食,身体日渐消瘦。  但到了秋天,这些毛病往往不治而愈。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苦夏”。   这种“苦夏”现象,大多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的,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病人除了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外,多伴有全身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腹胀、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
    少数病人还可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酸、浮肿等一系列妇科症状。   女性出现的“苦夏”现象,有的可持续数年,但身体一般状况良好,夏季症状较重,冬季相对缓解。“苦夏”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也不至于带来不良后果。
  症状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谷维素、维生素C和B1,这有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低热,改善症状。     解除“苦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理:1、心理保健。要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就不能过于激动,更不能发怒急躁。
     2、饮食调理。夏季气温高,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食欲神经中枢受到抑制,饮食营养的调理和水分的补充至关重要。所以,膳食应尽量多样化,老年人应常食绿豆粥,可起解热、止渴的作用。
    一些营养丰富、新鲜味美的凉拌菜,再加些蒜泥、姜末、食醋及辛辣调味品,既可增强食欲,又能预防肠道传染病,老年人还要注意多吃些水分大的新鲜蔬菜、瓜果以及豆制品、瘦肉、鱼和蛋等。
     3、睡眠要充足。睡眠的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临睡前1小时左右,可采用食疗催眠,如喝点牛奶或糖水等。   。

2019-02-24

295 0
每至夏天,常有身体低热、周身乏力、困倦、不思饮食,身体日渐消瘦。但到了秋天,这些毛病往往不治而愈。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苦夏”。 这种“苦夏”现象,大多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的,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病人除了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外,多伴有全身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腹胀、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

2019-02-24

297 0
    什么叫“苦夏” 持续的阳光,令不少人出现胃口下降、食欲减退,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乏力、疲倦、工作效率降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老人们说这就是“苦夏”。
   其实“苦夏”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人体对夏季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环境,不能适应而引起的。  当人体受高温高湿的强烈刺激后,中枢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能正常自如地指挥、协调全身各生理机能。
  有的生理机能加快了运转节奏;有的则受到了抑制,如消化系统分泌的胃酸、胆汁等各种消化液大量减少,胃肠蠕动节奏变得缓慢无力等等。由此,造成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饥饿感不强;食欲不振。  相反,身体因高温的刺激,需耗损更多的能量,故导致体内营养入不敷出,身体日趋消瘦和精力不足。
   一般情况下,气温超过32℃,相对湿度大于50%时,如持续三五天以上,有些人就可出现“苦夏”症。特别是老人、少儿和对高温高湿天气适应力较差的人,“苦夏”症状尤为明显。   药物对预防“苦夏”效果不佳。
  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自我理疗和保健。第一,要有足够的睡眠休息时间,确保充沛的精力、体力,战胜因高温高湿造成的中枢神经高度紧张而出现的疲劳。第二,要减少在烈日高温下的活动时间,使人体免受强光、高温的刺激。
  第三,要适量吃些冷食冷饮,降低体内热量积累,多吃些对肠胃有刺激作用的辛辣、酸甜饭菜,增强肠胃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机能,增进食欲。  第四,要在早、晚坚持体育锻炼。但“苦夏”症状较重的,就要看医生,遵医嘱进行治疗。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