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称皇帝死为“驾崩”?
中国传统文化对死有许多忌讳,因此使用了一些代名词来表示逝世。^ 〇〇 “崩、薨、卒、死、没” 5个字,都是古时对死去的称谓,也是封建礼
教等级的一种再现。《礼记•曲礼》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
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没。 “没”(音:莫)等于去世,后来也写 作“殁”。皇帝的死谓之“崩”,是说帝王逝去,如同山崩地裂般地举国 震惊。
皇帝刚死去伊始,在未上谥号前则统称为“大行”皇帝,意思是说:
皇帝出门远行、7lc远不再回来了。 明、清两代的23位“大行皇帝”的灵堂,
全部设在乾清宫内。因为按规定乾清宫乃是皇帝的寝宫,灵堂设在此地, 意味着皇帝“寿终正寝”。
清朝的皇帝,从顺治...全部
中国传统文化对死有许多忌讳,因此使用了一些代名词来表示逝世。^ 〇〇 “崩、薨、卒、死、没” 5个字,都是古时对死去的称谓,也是封建礼
教等级的一种再现。《礼记•曲礼》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
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没。
“没”(音:莫)等于去世,后来也写 作“殁”。皇帝的死谓之“崩”,是说帝王逝去,如同山崩地裂般地举国 震惊。
皇帝刚死去伊始,在未上谥号前则统称为“大行”皇帝,意思是说:
皇帝出门远行、7lc远不再回来了。
明、清两代的23位“大行皇帝”的灵堂,
全部设在乾清宫内。因为按规定乾清宫乃是皇帝的寝宫,灵堂设在此地, 意味着皇帝“寿终正寝”。
清朝的皇帝,从顺治到光绪,九代棺椁都按律在乾清宫举哀。大行 皇帝的棺椁要在乾清宫停放27天,然后移到殡宫存放。
按古礼,孝子 是要丁忧守孝3年的。在父母的坟旁,搭起茅草棚,然后披麻戴孝、寝 毡食粥以举哀。所谓“齐(zi)蓑(cui)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 以尽孝子之道。民间则是以7天为一期治丧,讲究49天发丧。
皇帝贵 为天子,国家需要他日理万机,当然不可能丁忧那么长时间。于是皇帝 遵循古礼守孝,以最大阳数9抵“一年”之期,所以皇帝治丧的天数为 27天。这期间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直到安葬。在治丧期间,新 皇帝选一处清净幽宁的地方开始守孝,称之为“倚庐”。
新皇帝身着孝服, 解开发辫,剪去寸许发梢以示致哀。百日之内不能近女色、饮酒、奏乐。 嘉庆四年(1799)正月时,嘉庆皇帝为乾隆太上皇治丧。他特别下旨, 在咸福宫内安设守灵处所。按古时常规,皇帝“亦照常,不必设床,仍 铺白毡灯草褥'直到满月大祭礼后,才安设床铺。
嘉庆皇帝在这种“粗 糙”、“艰苦”的环境下,一住就是10个月,之后才移居到养心殿。皇 帝在倚庐期间,除了照常办公理政外,大部分时间就是用来緬怀先皇的 丰功伟绩;当感念恩情无法释怀时,便以参禅来进行自我安慰,从佛家 的教义中论证自己的亲人已经是成佛成仙到极乐世界去了。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