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属于什么性味经?
性味归经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白蒿的吃法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平,无毒。" ④孟诜:"寒。" 功能主治 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名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白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 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白...全部
性味归经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白蒿的吃法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平,无毒。" ④孟诜:"寒。" 功能主治 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名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白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
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白蒿。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白蒿。江宁府又有一种白蒿,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有一种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药用之。
今南方医人用山白蒿,乃有数种,或著其说云:山白蒿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干则色黑。江南所用,茎叶都似家白蒿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的功效与作用。
吴中所用,乃石香柔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误作解脾药服之,大令人烦。以《本草》论之,但有白蒿,而无山白蒿。《本草》注云:白蒿叶似蓬蒿而紧细,今京下、北地用为山白蒿者,是也。大体世方用山白蒿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倦最要。
详《本草》正经,惟疗黄疸,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今试取京下所用山白蒿为解肌发汗药,灼然少效,江南山白蒿疗伤寒脑痛绝胜,此见诸医议论,谓家白蒿亦能解肌下膈,去胸中烦,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白蒿复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力山白蒿。
此说亦未可据,但以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以经言之,则非《本草》所出。医方所用,且可计较功效,《本草》之义,更当考论尔。” 白蒿的功效及吃法 ②《纲目》:“白蒿,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白蒿,所以别家白蒿也。
洪舜俞《老圃赋》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是也。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白蒿苗,和粉面作白蒿饼食之,后人各据方土所传,遂致淆乱。今山白蒿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花实并与庵?花实相似,亦有无花实者。
” ③《本草崇原》:”一种开花结实者,名铃儿白蒿;无花实者,名毛白蒿;入药以无花实者为胜。” ④《本经逢原》:“白蒿有二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白蒿,专于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一种生子如铃者,名山白蒿,又名角蒿,其味苦辛小毒,专于杀虫,治口齿疮绝胜。
《本经》主风湿寒热,热结黄疸,湿伏阳明所生之病,皆指绵白蒿而言。” ⑤《中药志》:“本品在历代之记载,皆与目前市售应用最广的白蒿Artemisiacapillaris类似。而《图经本草》又载江宁府一种白蒿,类似今用之白花白蒿。
另在《图经本草》之白蒿项下又记有:今阶州以白蒿为白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又似今植物白蒿。故按《本草》记载观之,古代药用称白蒿者甚多,又有名山白蒿、石白蒿者。但由其疗效观之,皆不相同,故不宜相混。
” 典籍记载 出自1。《本经》。 2。《唐本草》:白蒿,此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细艾者。所在有之也。 3。孟诜:春初,此蒿(白蒿)前诸草生,其叶生挼醋的功效与作用淹之为葅,甚益人。
4。《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白蒿)叶似艾叶的功效与作用,上有白毛,粗涩,俗呼为蓬蒿。 5。《本草图经》:此草(白蒿),古人以为葅,唐孟诜亦云生挼醋食,今人但食蒌蒿,不复食此,或疑此蒿即蒌蒿,而孟诜又别著蒌蒿条,所说不同,明是二物,乃知古今食品之异也。
又今阶州,以白蒿为茵陈的功效与作用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 白蒿的功效与作用 6。《纲目》:白蒿,处处有之,有水陆二种,《本草》所用,盖取水生者,故曰生中山川泽,不曰山谷平地也。
二种形状相似,但陆生辛熏,不及水生者香美尔。《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皤蒿,俗呼艾蒿是矣。《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让。《左传》云,苹蘩蕴藻之矣。并指水生白蒿而言,则《本草》白蒿之为蒌蒿无疑矣。
郑樵《通志》谓苹为蒌蒿,非矣。鹿乃山兽,蒌乃水蒿。陆机《诗疏》谓苹为牛尾蒿,亦非矣。牛尾蒿,色青不白,细叶直上,状如牛尾也;蒌蒿生陂泽中,二月发苗,叶似嫩艾而歧细,面青背白,其茎或赤或白,其根白脆,采其根茎,生熟葅曝皆可食,盖嘉蔬也。
景差《大招》云:吴酸蒿蒌,不沾薄,谓吴人善调酸,溣蒌蒿为xie,不沾不薄而甘美。此正指水生者也。《本经》列白蒿于上品,有功无毒,而古今方家不知用,岂不得服之之诀与。 7。《植物名实图考》:白蒿,《本经》上品。
陆玑《诗疏》以蘩为白蒿;《唐本草》以为大蓬蒿,叶上有白毛错涩者是;李时珍以蒌蒿为即白蒿。不知《诗疏》言刈其蒌,释状甚详,分明两种,《图经》亦辨之。 白蒿 临床应用 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
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共治100例,显效(3天内达临床治愈)70例,有效(4~7天内达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93%。据部分病例观察,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1。
35天,便次恢复正常2。12天,腹痛消失1。55天,里急后重消失1。68天;大便镜检恢复正常及细菌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3。02天和5。65天。疗效似较黄连的功效与作用、痢特灵、合霉素等为高。冲剂、片剂疗效似较煎剂为差。
其茎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气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白兔食之仙。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
……附方:茵陈羹。除大热黄疸,伤寒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嫩茎叶可供食用。清明节之际,正是白蒿风华正茂之时,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是解馋。
白蒿的吃法有许多,一是吃包子、团子做馅,二是掺进玉米面蒸窝头,还可以清拌豆腐,也可以蒸熟了吃……都挺好吃。 白蒿的功效与作用 白蒿窝头: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蒸窝头。
既调剂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