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腊月风情??
安昌最早叫长乐?,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因平董昌之乱有功,地方得以安宁,故改名为安昌。
安昌最早是一片海边的滩涂,先民以晒盐捕鱼为生,直到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温岭人郑斗南在安昌开市,为吸引百姓来市安昌,他以来市者赏烧饼四枚为报答,安昌商市因此日渐兴旺。 同时,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疏浚河道,广植棉花和水稻,引进纺织技术,逐渐形成了安昌花(棉花)、布、米为主的商贸交易中心。发展到清末民初,安昌已成为绍兴四大名镇之一。当时的安昌不仅是浙东航运线上的最主要商埠码头之一,同时也是连接绍兴西北部、萧山东部乃至毗邻的上虞、杭州等...全部
安昌最早叫长乐?,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因平董昌之乱有功,地方得以安宁,故改名为安昌。
安昌最早是一片海边的滩涂,先民以晒盐捕鱼为生,直到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温岭人郑斗南在安昌开市,为吸引百姓来市安昌,他以来市者赏烧饼四枚为报答,安昌商市因此日渐兴旺。
同时,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疏浚河道,广植棉花和水稻,引进纺织技术,逐渐形成了安昌花(棉花)、布、米为主的商贸交易中心。发展到清末民初,安昌已成为绍兴四大名镇之一。当时的安昌不仅是浙东航运线上的最主要商埠码头之一,同时也是连接绍兴西北部、萧山东部乃至毗邻的上虞、杭州等方圆百余里之地的产品集散地。
尤其是棉纺织业,“挟水运之利,仗物产之丰”成为当时整个浙东地区的重要棉花集散地。“银安昌”之誉,就表明了这里纺织品的远近闻名。
去安昌寻觅旧日时光
清晨的安昌古镇,雾从小河而生,烟自廊棚而出。
贴水而来的烟雾就像是被黄酒浸润了千年的梦,醉了的是跳动在马头墙上的那轮红日,以及廊棚下那一串串浮泛着盐霜的腊肠和一只只鲜艳艳的大红灯笼。一座座小小的石拱桥,一排排墙粉瓦黛的老宅,一个个静候在小河边的石埠头,都在这腊月风情里,奏出悠悠的水乡情歌。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与其他的水乡古镇一样,安昌古镇也是因水成街,因水成市,整个古镇以河道为主体,濒水建街,水街相依,屋脊相连,小桥连着流水,乌篷船穿梭来往,桨声渔歌、叫卖声此起彼伏;河道两侧,店铺作坊鳞次栉比,翻轩骑楼错落有致,再加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古老凝重的台门、幽深僻静的弄堂以及烟雨飘摇的廊棚,简直就是一幅典型的水乡“清明上河图”。
如今的古镇,虽然少了一份旧时的繁华与喧闹,但却平添了几份宁静与悠闲。徜徉在街头巷尾,小桥依旧伴着流水,青石板依然光可鉴人,乌篷船还是昨天的那艘乌篷船,乌毡帽还是昨天的那顶乌毡帽,头戴乌毡帽摇着乌篷船的船老大依然喝着昨天的那碗黄酒,只是黄酒的醇香中多了一丝甘甜,只是石拱桥脊的图腾上多了一份岁月的沧桑和凝重。
绍兴师爷出安昌
在中国明清两朝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活跃过一群被称为“师爷”的人物。师爷又被称作幕友、幕客、幕僚,是明清时代地方主官聘请的辅助自己处理公务的人员。俗话说“天下师爷出绍兴”,但绍兴师爷大都出自安昌,却是许多人所不知的。
今天行走在安昌古镇,镇中心河道两侧,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师爷的故居。但要了解有关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历史,那还得去安昌绍兴师爷馆。师爷馆原本就是本地娄心田师爷的宅院。
这座从外表看来极为普通的宅院,布局却是曲折幽深,门套门,窗套窗,院套院,结构复杂,不禁让人感到主人的城府之深、心计之多。
一直以来,人们对绍兴师爷的印象不好,认为他们“一张苦嘴,一把笔刀”、奸刁乖巧、以刀笔杀人。
然而,我在师爷馆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况——简陋的生活设施,端正的生活作风,严格的规范制度,严谨的行为谈吐等等。这一切,似乎与印象中的绍兴师爷有着天差地别。据说,做师爷首先在人品上要过得硬,要立得正行得端,清廉正直,不受贿赂,不害无辜,业务更要精熟;其次,必须具备洞达世事、周旋自若的能力;再则,师爷这一行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及业务操守。
因此,真正的绍兴师爷大都非常清高而正直。人们之所以一说起师爷就谈虎色变,大多是因为晚清幕风随吏治官风腐败而同步流变所致。鲁迅先生曾经说这样的话,我们绍兴师爷的箱子里总放着回家的盘缠,合则留,不合则去。
这就是绍兴师爷傲岸自尊的骨气及清高的一面。
坐乌篷船看社戏
社戏,是绍兴地区的一种民间庆祝和娱乐性的活动。由于安昌古镇地属水乡,镇内河道交叉,湖泊棋布,家家临水影,户户枕浣纱,故而社戏的舞台多半是临水而建的,因此古镇上百姓去看戏,大多是在乌篷船上看的。
社戏,一般是从下午开始。中午一过,四乡八邻的人们,便扛着自家的长凳、竹椅子三三两两来到台前,但更多的是摇着乌篷船,咿咿呀呀地向戏台方向聚合。一时间,戏台前面的小河里是船来船往,黑压压的一片,甚为壮观。
在开戏之前,主办者会在戏台前点上蜡烛,放上整鸡、整鱼和元宝肉,并将写着“土地菩萨”的黄纸贴在戏台幕布上,以求来年菩萨保佑。演员在社戏开始的时候会说几句诸如“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主办者”也会放个红包到台上,再放几挂鞭炮,以示感谢。
社戏一般以绍兴大班为主,风格粗犷豪放,唱腔高亢激越,拖音很长,锣鼓声很响亮,即使离戏台很远,照样听得清清楚楚。在船上听戏,加上水对折射,显得声音更加清亮。绍兴大班的剧目多是热热闹闹的武戏和大快人心的包公戏。
但随着越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现在绍兴的社戏,大多改为越剧了。每次演社戏时,很多做小买卖的就会闻讯而来,在现场卖一些糖果、瓜子、甘蔗、荸荠、花生、馄饨、香肠、年糕、茶水等。社戏也是小孩子们的天堂。
这时候大人们忙着看戏,不会去管他们,他们就可以和村里的孩子尽情玩耍。
何况还有那么多诱人的小吃,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富有安昌特色的“民间吹打”、“水上拔河”和“古水龙”等比赛,还将演出越剧、莲花落、平湖调、鹦歌戏等戏曲,舂年糕、裹粽子、灌腊肠、扯白糖等。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