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中国的24节气是怎么来的?

中国的24节气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日期稳定在公历而不是农历?

全部回答

2013-08-14

0 0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2013-08-14

0 0
我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即不是单独的阳历,也不是单独的阴历,因为农历是按照月亮的盈亏来划分月份的,农历的月份和日期是阴历。但是节气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移动的方位来划分,太阳黄道一周分24点,每点相隔15度,两点之间为一个节气,这样就是24个节气,太阳在黄道最北端时是夏至,最南端是冬至,黄道和赤道重合时是春分或秋分,所以节气是根据太阳方位来定的,是阳历。

2013-08-14

726 0
公历是太阳历,是按照日地的运行规律制定的,二十四节是符合日地运行规律的,所以二十四节和阳历是完全对应的,因为有闰年,日期也上下只差一天。

匿名用户

2013-08-14

727 0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现行公历即格里历,约每8000年误差一日,误差相对少。

2013-08-14

728 0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农事生产总结出来的。日期没有稳定不稳定的,都是有规律的。

2013-08-13

727 0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612733.html 这个链接表述得非常详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