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足下”为何是尊称?

“足下”为何是尊称?

全部回答

2016-09-26

88 0
    “足下”是一个敬语,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常常尊称对方为“足下”,意思跟今天“您”相近。于是有人就很奇怪,既然是尊敬的称呼,怎么把对方称为自己的脚下呢?这个词的来历有一个心酸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被逼逃亡国外十九年,颠沛流离,有时候在流亡路上实在没有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  重耳是位贵公子,哪里吃得下野菜?随从的侍从介之推看到 这种情形,就不声不响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炖成一锅肉汤,端给重耳吃。
  重耳把肉吃完,把汤喝光,吧嗒吧嗒嘴巴,意犹未尽地说:“哎呀,还是肉汤好喝啊!老介你真有 本事,你是从什么地方弄来这块肉的? ”介之推说:“我看公子吃不下野菜,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块。  怎么样,俺的手艺还不错吧? ”重耳一听,非常感动。
  回到晋国之后,重耳当上了国君,就是著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刚刚即位,就开始大行封赏,把逃难时期跟随自己的人都封了大官,这些人也毫无愧色地接受,有的人甚至还嫌官职太小,向晋文公求更大的官。介之推实在看不下去了,对母亲说:“公子当上国君,那是天意使然,如今这些人居然恬不知耻地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向国君伸手要官,这简直是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我怎能跟 这些人相处?”母亲回答道:“你为什么不学学他们,也求一个官职?光在这里抱怨有什么用?”介之推说:“我明明知道这是错的还要去效仿他们,那罪过就更大了!”母亲于是对儿子说:“那咱们不与他们为伍,干脆去隐居吧。
  ”母子二人便隐居到了今山西省介休市的绵山里面。晋文公准备封赏介之推,可是找来找去找不到介之推。  有人告诉国君介之推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就派人劝说介之推出山当官。介之推脾气很倔,死活不肯出山。
  为了逼介之推 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以为如此一来介之推非得被烧出来不可。没想到介之推这个倔大头竟然抱着一棵树活活烧死了。这个结果出乎晋文公的预料,晋文公非常悲伤,抚摸着这棵树痛哭不止。  哭完了,晋文公令人伐下这棵树,让鞋匠做成一双木屐,天天穿到脚上,以此纪念介之推的割股之功, 还常常看着脚下的木屐说:“悲乎,足下”这个故事记载在南朝刘敬叔的《异苑》一书中。
  从此之后,古人就用“足下”表示对对方的尊称。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