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常识中追稿的方式有哪几种?
每位作者都会对退稿产生“失望”心理,因为作者的写作都抱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为之付出了辛劳,其投稿心理是复杂的,尽管每个人有个体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负性情绪,那就是退稿这一客观事实无法与他当初作为写作驱动力的心理需求相吻合。 退稿方式的选择将影响作者的接受程度。因此,编辑应视作者、稿件情况灵活选择退稿方式。E-mail退稿。当前,网络出版环境下这种退稿方式最为常用。对于传统出版者 而言,多数采用E-mail投稿、审稿,那么E-mail退稿也成为自然之事; 对于在线出版者而言,实现了在线办公,退稿为在线操作,其实质上也是通过E-mail发送退稿函。 E-mail退稿适用于各类作者和各种稿 ...全部
每位作者都会对退稿产生“失望”心理,因为作者的写作都抱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为之付出了辛劳,其投稿心理是复杂的,尽管每个人有个体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负性情绪,那就是退稿这一客观事实无法与他当初作为写作驱动力的心理需求相吻合。
退稿方式的选择将影响作者的接受程度。因此,编辑应视作者、稿件情况灵活选择退稿方式。E-mail退稿。当前,网络出版环境下这种退稿方式最为常用。对于传统出版者 而言,多数采用E-mail投稿、审稿,那么E-mail退稿也成为自然之事; 对于在线出版者而言,实现了在线办公,退稿为在线操作,其实质上也是通过E-mail发送退稿函。
E-mail退稿适用于各类作者和各种稿 件,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将审稿意见详细列出,便于作者理解和阅读。 E-mail退稿既便捷又避免了编辑与作者正面交锋的尴尬,能够让编辑顺利完成退稿事宜。但是退稿函一旦发出,便没有回旋的余地。
由于 其交流方式不够直接,有时即使作者不同意审稿观点,也不会去辩解, 通常的做法则是另投他刊,这难免会造成个别好稿的流失。需要特别 指出的是,相比其他退稿方式,对于初次投稿者或投稿次数较少者更 适合用E-mail退稿。
这类作者大多为年轻教师、研究生或年轻的从 业人员,他们思路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具有开拓精神,写稿和投稿的热情较高[5〕;同时他们面子较薄,心理承受力较差,正面相对会让他们觉得难堪或无言以对,E-mail退稿显得更委婉些,或许更容易被 接受。
电话退稿。电话退稿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退稿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 且与作者直接交流,能够体现编辑对退稿工作的重视,同时便于作者 意见的反馈。但是,电话退稿对审稿意见无法一一陈述,尤其是细节 的地方,因此电话退稿通常辅以E-mail退稿。
电话退稿比较适用于 各种关系作者。这类作者要么与编辑有直接关系,要么通过关系人投稿至编辑部,其主要目的当然是可以进入方便之门,一旦被退稿,他们 最难以接受和理解。但是这种情况总会发生,这就d要编辑通过电话 对作者或关系人做出解释并表达歉意,以表示对稿件和这份关系的重视,作者和关系人看到编辑的诚意,基本都会接受。
ik稿件方面来讲, 电话退稿比较适用于初审退稿者、改后终审退稿者及审稿时间较长者。初审退稿者通常是在大的方向上有问题,如选题或内容不符合期 刊要求;改后终审退稿者通常为未参照审稿意见修改,也未做特别说明,这类稿件的退稿意见通常内容较少,口头表述即可清楚明了;审稿 时间较长者一般为审稿时间超出了编辑部给专家的约定时间,编辑在 收到审稿结果后应立即告知作者,随后再通过E-mail将详细审稿意 见发给作者。
面对面退稿。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编辑与作者面对面的机会越来越 少。网络虽然使编辑工作变得便捷,但同时损失了与作者或读者深度 交往或了解的机会,这对编辑部而言无意中损失了一些可用资源。面 对面退稿显得更加郑重其事,也更利于编辑和作者表达自己所想,有 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
面对面退稿有距离的限制,因此其只适用于近 距离的多次投稿作者。多次投稿者通常都有退稿经A,他们经验较丰 富,心理承受力较强,能够从容应对这种场合,对审稿_见的异议能够当面反馈,便于编辑做进一步处理。
从稿件方面来讲,其适用于专家 审稿有分歧的稿件,编辑在做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可与作者当面讨 论,以避免误判的发生。书信退稿。网络出版环境下,这种退稿方式因反馈速度慢、操作烦琐而逐渐 被淘汰,但仍有极少数编辑部在极特殊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
书信退 稿切莫使用统一打印的文书填空,使作者产生被轻视的感觉,认为编 辑退稿的公正性并不可信。书信退稿一般与电话退稿配合使用为 佳,且适合于年龄较大的作者,他们对网络操作不熟练,传统的书信更便于他们阅读。
总之,每种退稿方式各有利弊,编辑应因人制宜、因稿制宜。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