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如何?
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西藏的文化建设事业,2001年到2005年期间,先后出台了基层文化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政策性文件,成功地举办了全区民间艺术团体文艺调演,职工、少儿、老年文艺汇演等全区性的社会文化活动。 截至2009年年底,西藏全区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295个,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0个,民间艺术团体19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这些文化设施为丰富农牧民文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999年中央政府在西藏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政府共投人数亿元资金,目前已经建设了广播电视收转站、广播收转站、电视收转站、电视单收站、小型村...全部
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西藏的文化建设事业,2001年到2005年期间,先后出台了基层文化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政策性文件,成功地举办了全区民间艺术团体文艺调演,职工、少儿、老年文艺汇演等全区性的社会文化活动。
截至2009年年底,西藏全区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295个,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0个,民间艺术团体19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这些文化设施为丰富农牧民文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999年中央政府在西藏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政府共投人数亿元资金,目前已经建设了广播电视收转站、广播收转站、电视收转站、电视单收站、小型村级有线电视站等5种不同类型的"村村通"广播电视站,初步形成了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覆盖网。
到2009年年底,西藏共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2座,电视台5座,广播电视台3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060座,卫星收转站15142座,电视专用上卫星地球站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
36%,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9。20%。广播电台4套节目、电视台7套节目和广播电视台3套节目的播出和制作均实现了数字化。三台都开设有藏语频道,并用拉萨语和康巴语播出。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计划,2009年投资4095万元用于全区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购买设备,投资4000万元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
2009年,出版发行单位达90家,从业人员有435人。2001年一2007年,西藏全区各专业文艺团体新编剧(节)目600多个,创作歌曲300余首,其中有许多节目和歌曲在全区甚至在全国的许多大赛中获奖,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3个,自治区奖项222个。
民间艺术的研究和演出也取得了好成绩。全区各专业文艺团体组织累计演出4000多场,观众达到近700万人次。其中农牧民观众达50%以上。目前全区有文化娱乐业场所2443家,各类文化经营从业人员10459人,文化产业初步形成。
2008年8月21-23日,自治区藏剧团与国家京剧院联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了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开辟了京剧、藏戏两种传统戏曲艺术同台演出的先河,将两种戏曲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完美展现了京剧、藏戏的艺术魅力。
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先后命名了5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特色艺术之乡",19个"西藏自治区民间艺术之乡"和2个"西藏自治区特色艺术之乡"。达赖集团一直宣称西藏的传统文化遭到灭绝,事实如何?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保护、传承和发展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民主改革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国家建立了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科院等一批力量雄厚的教育培训基地和门类齐全的研究机构。
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受到高度重视,藏文计算机编码已通过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每年出版的藏文图书都在100种以上,发行400多万册。自治区专门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先后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等十大文艺集成志书。
《格萨尔王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西藏的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藏戏等60个文化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3位传承人人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群众可以按照个人意愿,保持藏族服饰、饮食习惯、住房风格,可以以传统方式欢度藏历新年、萨噶达瓦节、雪顿节、酥油灯节等西藏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由此可见,藏族文化正处于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西藏文化将日益走出高原,参与国际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独特的魅力。达赖集团散布的所谓"西藏文化毁灭论"是毫无根据的谣言。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