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傅作义守涿州的一些事情。
傅作义涿州守城之战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临猗人。原为国民党中的抗日爱国将领。1949年1月,他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条件,率部起义,立下大功,被毛泽东称为“深明大义”。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他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傅作义是著名的“守城将军”,他的成名是从涿州开始的。
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致函傅作义:涿州之战,久耳英名……
(一)1927年5月,盘踞在山西的军阀阎锡山改变了原与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的态度...全部
傅作义涿州守城之战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临猗人。原为国民党中的抗日爱国将领。1949年1月,他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条件,率部起义,立下大功,被毛泽东称为“深明大义”。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他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傅作义是著名的“守城将军”,他的成名是从涿州开始的。
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致函傅作义:涿州之战,久耳英名……
(一)1927年5月,盘踞在山西的军阀阎锡山改变了原与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的态度,升起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6月,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北京自称“安国军大元帅”,拼凑起北洋军阀末代政权“安国军政府”。他把前敌指挥中枢设在保定,由“少帅”张学良统驭;派其嫡系十五师师长张作相率一个师的兵力,在京、保间战略重镇——涿州驻守。
9月,阎锡山誓师“北伐”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他亲率两个军的主力部队,出井陉、获鹿、元氏、平山,沿京汉铁路北进;派两个军的主力部队,出大同、天镇、阳高,沿京绥铁路东进,计划最后会师于北京。
傅作义的第四师,被阎锡山作为别动队,到京汉、京绥两铁路间执行横断奉军联络的任务,以配合主力作战,相机进据京、津。
9月下旬,晋军以迅猛之势占领了石家庄、正定、定州以及京绥线宣化、张家口、柴沟堡等地。奉军未及迎击,即连失要地,不得已,于10月初把驻守涿州的张作相部调往保南参战,其防务则由张学良的卫队旅王以哲部接替。
与此同时,傅作义第四师从太原、忻州等地集结到蔚县后,经九宫口、大河南沿拒马河穿过荒无人烟的深山,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兰家营一带。十月十一日上午,晋军先头部队在步兵三十六团团长袁庆曾的带领下,化装成商旅,驱赶着驮载装满弹药荆筐的毛驴,由北门进入涿州城,先抄警察所,控制了钟鼓楼,晋军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向南大街挺进。
前来接防的奉军王之佑部也于十月十一日到达涿州城,时近中午,奉军大部队由涿州火车站下车,整队从南门进入涿州城。两军在涿州城内南大街相遇开战。奉军在晋军先头部队的猛烈打击下,退出涿州城,晋军先头部队关闭四门,开始固守涿州城。
十月十四日拂晓,晋军第四师司令部在师长傅作义将军的率领下,进入涿州城。
晋军入城后,傅作义立即绕城视察,召集官佐会议,商讨守城方略,进行部防。指令旅长白濡青为涿州卫戍;司令团长袁庆曾为城防司令。
并提出,兵民相处最难,客兵初至尤其难,对部队必须实行严格的法纪约束。师司令部布告涿州民众,严申纪律:“凡我民众,各安生业,勿相惊疑。公平交易,勿抬市价。倘官兵或有不法行为,准予来部控告,定行尽法惩治,决不姑宽。
其各凛遵。”
涿州城与京汉铁路间仅千米之遥,火车站和来往列车,均在晋军炮火射程之内,涿州既扼北京咽喉,又附保定之背,使唤奉军倍威胁。此时,奉军的大部分兵力正在京汉线保定以南和京绥线张家口以东迎击阎锡山的晋军主力。
晋军谋定后动,来势很猛。奉军初战失利,经过整顿,先后将晋军南北两路分别击破,失地复得。阎锡山各主力军退回山西。晋军第四师虽深入到奉军腹地,占据了涿州,但失去了外援,孤军守城,无异于置身死地。何况涿州扼北京之吭而拊保定之背,对于奉军至关重要,势在必夺。
为此,张作霖亲自调兵遣将,组织反攻涿州总指挥部,由张学良任总指挥。张学良的卫队王以哲旅受命首先攻城,傅作义率部凭借涿州城垣高厚,又居高临下,顽强抵抗。王旅屡攻受挫,伤亡惨重。张学良急调第十五师、第二十三师、炮兵旅、工兵旅等聚集了近五万人投入战斗,晋军则不满万人。
整个战役从1927年10月中旬开始,延续到同年年底,长达两个多月。
奉军先后对涿州城发动了七次大规模总攻击。战前,张学良乘飞机到涿州上空视察傅军布防,并投散劝降传单。攻城开始后,奉军动用飞机轰炸、三十六门重炮攻击。
为配合第四次总攻,向城内挖掘地道,甚至在第五次总攻时调来六辆法式坦克,第六次总攻时使用了不少燃烧弹,可惜用这些武器装备未能攻克傅部的严密防守。奉军曾以为晋军指挥部设在城内双塔上,于是一发炮弹击中南塔顶部东侧,第二发却在炮膛内爆炸了。
奉军官兵认为触犯了塔上的神灵,不敢再轰双塔。所以,这次战事,奉军攻城时炮弹如蝗飞,城内繁华街市尽成焦土,双塔却被保存下来。因涿州城久攻不下,张作霖大为恼火,他亲自指挥第七次总攻击,命令万福麟向城内发射了五百发毒瓦斯弹,满以为这回可以如入无人之境了,谁知步兵一攻城,城上依然枪炮齐发,奉军攻势顿挫。
原来这些毒瓦斯弹已失时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剩余品,这次总攻击又告失败。
(二)奉军攻城乏术、智穷力竭,张作霖只好下令说:“不用打啦,把涿州四周挖上壕沟,架上铁丝网,傅作义不投降,就把他们饿死在城里!”张学良则积极谋求和平解决途径,他派山西旅京同乡会等机构代表及著名人士到涿州城内进行调解,与傅作义磋商。
张作霖手下的高级参谋于国翰,原是保定军官学校教官,与傅作义有师生关系,向傅作义投书劝降。傅作义回信说:老师教授我们的战术中,学生并未学到投降这一项,故不敢从命。
其实,此时傅作义身处绝境,日子并不好过。
晋军初入城时,傅作义就责令对城内军民全部实行计口授粮。无奈双方战事持久不罢,城中粮源断绝,不久存粮殆尽。把造酒“烧锅”所存杂粮和糕点铺的存粮全部征收以供食用,不日又尽。遂食酒糟、树皮。晋军九月间离晋,十月入涿,当时穿的是单衣,时值隆冬,守城之兵此时可谓饥寒交迫。
何况又处于奉军重重围困之中,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士兵因食酒糟大都病倒,难以任战;商民百姓,病饿而死者日多,城中妇孺环绕晋军司令部伏地泣告,请速罢战。傅作义进退维谷,一面派参谋出使奉军言和,一面派人出城联络增援。
阎锡山认为如此下去,对大局已无战略作用,授意傅与奉军和谈。奉军前敌总指挥万福麟军长不敢答应晋军所提“奉军后撤二里,晋军引兵退出涿州城”的条件。傅作义只好亲赴敌营议和,临行前,亲撰《与部队临别训话文》和《临别谢慰涿州全城父老子弟词》。
双方代表经过一周的往返,谈判成功,于1927年12月30日通电宣告停战。
一九二八年一月五日,傅作义将军告别了佐部官长和涿州父老,在奉军前敌指挥官万福麟的陪同下,乘火车前往保定议和,会见了张学良,后被软禁在保定。
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二日,晋军第四师残部七千余人,撤出涿州城,接受奉军改编。
(三)涿州之战,虽以傅作义最后向奉军议和而告终,然而从整个局势来看,奉军也并非胜利者。涿州本是奉军腹地,而晋军师长傅作义孤军深入,在一无供给、二无援军的情况下,以不满万人之一师牵制了奉军五万之众的数师兵力,而且长达三个月之久,不但显示了他超群的军事智谋与胆略,而且对于加速北洋军阀政府的垮台,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然而,军阀混战,炮火纷飞,涿州城乡,屋圮庐黔,民居地窑,人食糠糟,百病丛生,死亡伤残,饥民号泣,怨不堪言,涿州百姓,惨遭涂炭。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给在涿州守城的傅作义的“嘉勉电”中说:“三晋军兴,九边声震,主帅以智勇名,将士以坚强胜……涿州固守,经月余旬,弥见声威,立功殊伟。
”“涿州屏藩三晋,锁钥九门,形胜之区,兵家所重。傅师长力撑大局,固守斯城……众志成城,自有金汤之固,敌不得逞,民有所归,弥著功勋,实深嘉慰。”南京政府代表称颂傅作义说:“傅师长神勇无比,各将士忠义绝伦,国内报章以至海外人士,无不惊服,传颂不置。
弹丸涿邑,将因傅作义伟大之战功,而为战史上最著之名城矣。”
(四)十年后的1936年,毛泽东为了营造“抗日统一战线”给傅作义写信,首先以赞誉的口吻提起此事:“涿州之战,久耳英名,况处比邻,实深驰系……”。
周恩来则称傅作义是“守城名将”。聂荣臻在平津战役中对傅作义的谈判代表说:“傅先生再用当年守涿州的方式在北平负隅顽抗是要碰壁的。”前国民党政府副总统李宗仁说得最简明:傅作义“是以守涿州而一举成名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