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留心上司的兴趣?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赢得上司的好感,就必须时刻留意对方的兴趣、爱 好,明白上司的意图,理解上司的心思,这样才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然而,上司的意图往往捉摸不定,善逢迎者必须下功夫掌握上司的心意,揣 摩上司的心理,然后尽量迎合他,满足他的欲望,甚至还能抢先一步,将上 司想说而未说的话先说了,想办而未办的事先办了,把个上司乐得美滋滋的。 自然,上司的回报也总是沉甸甸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谄媚高手,他们大都老于世故精通权术,因而在人
际交往中颇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民国怪人戴季陶,一生病病癫癫,做了许多怪事,但此人经验老道精通 政治权术,善于揣摩上意,很能体会蒋介石的意思,关键时刻...全部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赢得上司的好感,就必须时刻留意对方的兴趣、爱 好,明白上司的意图,理解上司的心思,这样才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然而,上司的意图往往捉摸不定,善逢迎者必须下功夫掌握上司的心意,揣 摩上司的心理,然后尽量迎合他,满足他的欲望,甚至还能抢先一步,将上 司想说而未说的话先说了,想办而未办的事先办了,把个上司乐得美滋滋的。
自然,上司的回报也总是沉甸甸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谄媚高手,他们大都老于世故精通权术,因而在人
际交往中颇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民国怪人戴季陶,一生病病癫癫,做了许多怪事,但此人经验老道精通 政治权术,善于揣摩上意,很能体会蒋介石的意思,关键时刻总能帮蒋介石 的忙,因而在民国官场立于不败之地。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蒋介石决定辞去行政 院长之职,各方以为宋子文救蒋有功,行政院长非其莫属。果然蒋推宋子文 继任,无人异议,独有戴季陶站起来说:子文同志侃侃大才,党国栋梁,将 来必委重任。
但在今日之情况,则天下将以为委员长以国家名器为私人酬庸 之具,非爱子文之道。
这一番慷慨陈词,显得堂堂正正,无可辩驳,弄得宋子文哭笑不得,眼 看到手的行政院长又白白地丢了。
戴季陶的这番话不合宋子文的心意,却很合蒋介石的心意。
蒋不愿宋出 山,因为宋子文有才华,在英美方面很有影响,不愿对蒋俯首听命,这正是 蒋不能容许的。因此,蒋就借戴季陶的“元老”地位阻止宋子文当行政院长。
不明白内情的人,还认为戴季陶这番话,既得罪蒋介石,又得罪宋子文, 实际上蒋介石正希望戴这样说,无怪乎蒋说:“知我者,戴公也。
”
由此可见,民国政坛上的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政客们表面上一套,背后 又一套,玩得非常娴熟。
在官场上,说话办事往往不是按原则,而是一切为了个人利益,有时正 话正说,有时正话反说,当下属的不是按原则办事而是要时刻揣摸上级的意 图,不能认为上级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就是权术。
知识分子,特别是大知识分子,不宜当官,他们往往过于迂腐将上级的 话信以为真。1948年国民党选举总统时,蒋介石有意让胡适当候选人,胡适 信以为真,实际上蒋介石不过是做做样子,让美国人看看,结果胡适空喜欢 一场。
其实,明眼人都很清楚,这次“选举”显然总统非蒋介石莫属,但蒋 介石既想当婊子,又想立贞节牌坊,既要做总统,又要造出人们拥戴他的气 氛。因此,他首先便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坚决辞让”做总统候选人,而把 胡适等人推出来装璜门面。
作为蒋介石的老搭档和把兄弟,戴季陶自然是心 领神会。在总统候选人提名时,戴季陶本来抱病在身可以因病请假,但他考 虑到,总统选举非同儿戏,在这关键时刻,岂能袖手旁观?因此还是带病参 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围绕总统候选人的问题,各个派系闹得沸沸扬扬。
由于蒋介 石的假意推辞,不少人信以为真,有人便直截了当地提胡适当候选人,还 有些人提出吴稚晖、于右任、居正做总统候选人。这些人在发言中,都先 把蒋介石恭维一番,说他如何“劳苦功高”,为了爱护“领袖”应该让他 暂时休息一下。
而CC派则提出反对意见,坚决拥蒋当总统。
戴季陶坐在最前排,他一声不响,静静地听着两派人物的发言,同时
内心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对策。他深深知道,蒋介石提出不做总统候选人, 是做戏给美国人看的,也是对国民党部属的一种民意测验,是争权力的一 种手段。
几十年的政治生涯,戴季陶对他这位把兄弟是深有了解的,以退 为进,是蒋介石一贯的手法,他越是提出不愿当总统,就越说明他想当总 统,在这种时候,谁要是不明真象,顺了他的话去做,那保准是会倒霉 的。
想到这里,戴季陶顾不得自己重病在身,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登台 发言。他十分激动,满脸涨得通红,几乎是用教训的口吻斥责“总裁不当总 统为宜”的论调。说他们不懂政治,不顾大局,这种做法只能置中华民国于 绝境。
他力言就国民党的历史来说,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就国民党对国家的 责任来说,都非蒋先生担任总统不可。戴季陶一番话说得振振有词,台下顿 时鸦雀无声,以戴季陶在国民党内的资历和威望,谁都不敢与之争锋。
于是, 戴季陶一锤定音,拥蒋派占了绝对优势。最后,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派人向 蒋劝驾。蒋介石扭捏一番之后欣然接受。
由于善于揣摩蒋介石的心意,戴季陶在国民党内官运亨通被蒋视为心腹。
无独有偶,与戴季陶相比,蒋如镜也算得上是民国官场上的后起之 秀。
本世纪30年代,暴发户蒋介石一下子显贵起来。然而,此时蒋介石 根基未稳,各派反蒋声浪不绝于耳。不少人引经据典甚至捕风捉影造谣攻 击蒋介石。一时间,蒋介石的身世之谜成为街头小报津津乐道的话题,政 敌们也闻风而起,想借此搞臭蒋介石。
这样一来,蒋介石的身世之谜便成 了他的一块心病。因为蒋介石对自己的祖先是谁也不甚了解,有人说他本 不姓蒋,是他母亲王氏把他带到蒋家的。存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急于弄清 自己的祖先是谁。一时间,他手下的文人忙了起来,但他们搞出来的东 西,蒋介石都不太满意。
宜兴县的县长蒋如镜是个有心人,他翻阅古籍,走访民间,决心给蒋介 石弄出个祖宗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可以取悦蒋介石的蒋氏祖
宗线索。
宜兴有一蒋姓大族,始祖函亭乡侯蒋澄是东汉光武帝时的婺州刺史。
而 蒋澄的父亲蒋横,光武帝时拜为将军,举家迁到宜兴,他的几个儿子都曾受 封,显赫一时。蒋澄死后,在宜兴城内的东店苍及官林镇附近的都山各有函 亭侯祠一所。
蒋如镜牵强附会考证出奉化蒋氏与宜兴蒋氏同出一脉,于是书蒋介石并 呈上家谱。
蒋介石一看,高兴万分,祖上有一个蒋将军,还被封侯,有这样显赫的 祖宗,蒋介石就成了将门之后,正符合自己总司令的身份,而且不仅有文字 记载,更有两所函亭侯词作证,比空口说话好得多。
蒋介石马上认了祖宗,并偕宋美龄亲自到宜兴去“寻根”了。
蒋如镜真可谓登龙有术。不知他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他这一考证,比 送给蒋介石万两黄金更能取得蒋的欢心。试想,一个小小县长,想见蒋介石 一面都不可能,现在却成了总统府的座上客,真是一步登天,自此以后,仕 途平坦,步步局升。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也应做出知己知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 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交往之道,随机应变,才能事事顺遂,比如,在和领导 相处时,就要根据领导的性格特点和其好恶,对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做一些 必要的修正,以便迅速赢得领导的好感,建立起一定的感情。
在此基础上, 领导才会有兴趣深入了解和考查你的才干,并使你“英雄有用武之地”。
冯某为人热情大方,很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调到一个新单位 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领导的好感和赏识。在做了一番调查后,他得 知领导为保守就毅然舍弃了长发、牛仔等时髦装束,而以循规蹈矩的形象出 现在领导面前。
在初步赢得领导的好感后,冯某就想发挥自己热情、乐于助人、慷慨大 方的优点,主动与领导交往,建立友谊。不料,领导为人孤僻多疑,喜欢独 处,对冯某的热情颇不习惯。冯某碰了几次壁后,就决心改变策略,去顺应 领导的性格特点,不再经常围着领导转。
后来,冯某发现领导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打乒乓球,于是他就苦练了 一段时间的球艺,然后频频在领导常去的一家倶乐部露面,并每次都是和领 导在一起对阵、切磋球艺。此举果然奏效,在球来球往中领导渐渐放松了心 理防卫,与冯某成为朋友。
经过一番交往,领导水到渠成地了解冯某身上的优点和才干,在工作中 对他予以重用。冯某投其所好,出色地把自己推销给领导,从而赢得了事业 上的成功。
由此可见,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不仅是一种做官的手段,更是一门高超 的处世艺术。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人们整天去揣摸领导、上司的意图,围着上司转, 处处溜须拍马。但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上司说你行, 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现象太多,人们必须学会:“知上,识下”,尽量不要 “哪壶不开提哪壶”,才能避免“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难堪。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