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时事政治

如何理解十八大报告中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

如何理解十八大报告中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全部回答

2013-11-26

27 0
它是以法律 为基础的

2013-11-26

53 0
    解读十八大关于“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基本理论的阐述 在11月8日当胡锦涛同志做报告时念道:“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务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些法学家研究了过去几届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法治的表述: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而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更进一步,不仅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成为治国理政方式的新提法,意味着执政者要时刻用法律标尺来考量自己的行为。
  报告中对此还有更进一步的论述,比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也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   法治,就是要让权力受到约束。
  他说,“法治思维”的提出是对领导干部更高的要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次这一理念被写进十八大报告,都是因为,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几乎都有法可依;此外,在当前的发展中,确实还有一些社会矛盾亟待化解,而最优的解决之道,就是执政者要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
     究竟什么才是法治思维?专家的回答是,领导干部在行使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都应不断审视其行为目的的合法性、权限合法性、内容合法性、手段合法性,以及程序合法性。
  如在行为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法律的地方,应及时主动纠偏。 领导干部如何学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各种文件还没有给出答案。  专家建议,第一步要加强对领导法治观念的培训,内容可包括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政为民、权力制约等。
  另外,还可以在干部的考评中设立“依法执政”的指标,用法治的标准来规范官员的执政行为。 不仅是媒体记者关注依法治国的话题,在几天来的讨论中,报告中关于法治的论述也是代表们关心的问题,大家都注意到,报告里用了一整个段落来论述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依法治国”要求和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和要求,重点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全”和“快”。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空间”要求。  推进“依法治国”是涉及中国各领域、各方面的一项政治任务。
  “全面性”表现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使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给我好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宗教
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