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刻”在古代天文学中指的是什么
幻又称刻漏、漏壶、 壶漏;简称漏;俗称铜壶滴漏等。古代
的主要计时仪器。原理是应用水从上 一个容器,通过小孔,匀速地滴入下一 个容器的量,以计量时间和时刻。基本 构造是由一个或数个容器(称为壶或漏 壶)和一根竖直放置,下端连接浮舟的
刻划标杆(称为箭或刻箭)而组成的。 受水壶中刻箭随着滴入水量的增加而 上浮,从刻箭上的分划可以读出相应的 时间或时刻。最简单的漏刻仅有一个 漏壶,刻箭即置于此漏壶内,随着水的
漏出而下沉,称为沉箭漏。《隋书•天 文志•漏刻》载:“昔黄帝创观漏水,制 器取则,以分昼夜。 ”最早的漏刻,已不 可考。但从出土文物发展来看,西汉以 前多为沉箭式单壶型。以后出现由...全部
幻又称刻漏、漏壶、 壶漏;简称漏;俗称铜壶滴漏等。古代
的主要计时仪器。原理是应用水从上 一个容器,通过小孔,匀速地滴入下一 个容器的量,以计量时间和时刻。基本 构造是由一个或数个容器(称为壶或漏 壶)和一根竖直放置,下端连接浮舟的
刻划标杆(称为箭或刻箭)而组成的。
受水壶中刻箭随着滴入水量的增加而 上浮,从刻箭上的分划可以读出相应的 时间或时刻。最简单的漏刻仅有一个 漏壶,刻箭即置于此漏壶内,随着水的
漏出而下沉,称为沉箭漏。《隋书•天 文志•漏刻》载:“昔黄帝创观漏水,制 器取则,以分昼夜。
”最早的漏刻,已不 可考。但从出土文物发展来看,西汉以 前多为沉箭式单壶型。以后出现由一
供水壶和一受水壶组成的浮箭式双壶 型。由于漏壶中流出水的速度,随着水 位的降低而减慢,单壶或双壶型漏刻的 刻箭沉、降速度是不均勻的,影响到计 时的精度。
为了提高漏刻计时精度,东
汉以后出现了由多个漏壶组成的漏刻。 水由位于最上的壶中依次流入下面的 位于不同高度的壶中,最后流入受水 壶。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以 铜为器,再迭差置,实以清水。
下各开
孔,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晋代记载有 三级漏刻《古今图书集成•历法典•卷九十九》中引晋孙绰《漏刻铭》:“累筒 三阶,积水成渊。”唐代出现了四级漏 刻,清王痛编《六经图定本•诗经》引杨
甲《六经图》述及唐太常博士吕才的漏 刻:“有四匮……以次相注,入於水海, 浮箭而上。
”宋燕肃制造的莲花漏,采取 分水装置,把漏刻的精确度提高到历史 最高水平。在供水壶壁上方开一泄水
孔,并使自上方壶中注入供水壶的流量 大于供水壶入受水箭壶的流量,多余的 水自泄水孔分流出去。这样就可使供 水壶中的水位恒定地保持在泄水孔处, 流入箭壶的水流量就会稳定均匀。
影
响漏刻精确度的因素还有出水孔的材 料。因铜、铁等金属易锈蚀,一般采用 玉石制成。水的纯洁、黏滞性也有关 系,常采用清洁固定的水源并尽量保持 较少的温度变化。漏刻是国家和民间
计量时间的主要仪器,也是军事上的主 要计时设备。
历代国家天文机构中均 设有专管漏刻的官员,如挈壶正以及漏 刻博士等。在各省会、府、州、县也都建 有安置漏刻的钟鼓楼,以提供民用的时
刻。从广义来说,漏刻还包含沙漏、水 银漏、称漏、碑漏、辊弹漏刻、香漏、马上 漏刻、行漏舆等不同类型的古代计时设 备。
现在国内收藏的传世漏刻有中国 历史博物馆的元延祐漏刻、故宫博物院
的清乾隆年制交泰殿漏刻,嘉庆年制的 皇极殿漏刻,南京博物院的明漏刻等。 出土漏刻有陕西兴平茂陵的兴平铜漏, 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的满城 铜漏,内蒙古伊克昭盟(今名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千章铜漏以及山东巨野县 红土山出土的西汉昌邑王刘餺的巨野铜漏等。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