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高二化学(有机部分烃的衍生物章节的细
1。注意这个反应需要有NaOH加入,它的用途就是中和生成的HBr,使化学平衡向水解的方向移动,使水解近乎完全。实际上反应结束后,溶液里根本没有HBr。课本里的反应之所以写生成HBr,是因为中和反应是后来发生的,和水解反应不在一起。 总之HBr一生成就反应成NaBr了,所以不可能逸出的
2。醇就起着溶解NaOH的作用呗,这个也解释不清楚
3。我还是那句话哦,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需要搞清楚是什么反应类型。你就理解成是两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据我了解应该是,一个乙醇分子里的羟基上的氢以离子形式加成到另一个分子的羟基上,然后整体脱去一个水分子,然后剩余两个电荷相反的离子化合。这样的反应在后面很常...全部
1。注意这个反应需要有NaOH加入,它的用途就是中和生成的HBr,使化学平衡向水解的方向移动,使水解近乎完全。实际上反应结束后,溶液里根本没有HBr。课本里的反应之所以写生成HBr,是因为中和反应是后来发生的,和水解反应不在一起。
总之HBr一生成就反应成NaBr了,所以不可能逸出的
2。醇就起着溶解NaOH的作用呗,这个也解释不清楚
3。我还是那句话哦,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需要搞清楚是什么反应类型。你就理解成是两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据我了解应该是,一个乙醇分子里的羟基上的氢以离子形式加成到另一个分子的羟基上,然后整体脱去一个水分子,然后剩余两个电荷相反的离子化合。这样的反应在后面很常见,比如两个乙二醇分子这样脱水形成一个六元环醚,你在做题目时会碰到的
4。
对于酸碱盐,你的理解不够宽泛。它们的分类没有那么细。所谓酸性,就是氢原子的活动性。有机物中,以及许多无机物中都有氢,他们酸性的差别就是氢的活动性的差别,也就是氢的电离能力的差别。我们这样看,把有机物都拆开,拆成一个氢离子和剩下的一个离子。
比如乙酸根,它的电子主要集中在氧原子附近,离氢离子(质子)比较近,容易把它吸引过来,而对于氯乙酸ClCH2COOH(用氯取代甲基中的一个氢),由于电子多集中在氯原子附近,离氢离子比较远,对它的吸引能力就较弱,因而氯乙酸中的氢比乙酸中的氢更易电离,就说氯乙酸的酸性比乙酸强。
如果宽泛地理解,有机物都有酸性,只是强弱不同而已。比如说甲烷,由于甲基的束缚,使得氢原子非常不活泼,酸性极弱。同样,对于苯酚,由于苯环的影响,使得羟基中的氢活动性比一般有机物略强,所以就能微弱电离,显弱酸性。
有电离,就是酸根离子,这种酸根离子再碰到阳离子,不就是盐了吗?比如你会遇到一种物质叫碳化钙(电石),CaC2,实际它就是乙炔的两个氢电离了,剩下的离子和Ca2+结合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盐。也就是说,电离不电离不是绝对的,只是个程度问题。
当然,注意一点,这里的电离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如果是纯净物,只会发生自偶电离,而不是电离出氢,那和酸性是没有关系的。比如纯净乙醇中有CH3CH2O-,那是两分子乙醇的互相反应,2CH3CH2OH = CH3CH2O- + CH3CH2OH2+ 和水的电离差不多。
至于电解质不电解质的,你现在只能按课本上的记下来,其实课本是很死的。我对它深恶痛绝,课本上说,凡是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的就是电解质。而实际上像NH3,CH3CH2OH在液体时都可以发生自偶电离,但是课本上不介绍,就非说它们是非电解质。
现在你也只能这么理解。像乙醇,你就当它是酸,乙醇钠,你就当它是盐类,也没有什么不妥,就是考试时注意不要这么写就行
5。把CO2通到苯酚钠里面,可以生成苯酚,这就可以证明苯酚酸性不如碳酸强。
因为强酸制弱酸。但是这个反应中,CO2只能变成HCO3-而不能变成CO3 2-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碳酸先和两分子苯酚钠反应生成两分子苯酚和碳酸钠,然后其中一分子苯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苯酚钠和碳酸氢钠,把两个式子一合并就是书上的式子。
但是这说明了苯酚和碳酸钠可以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根据强酸制弱酸,知道苯酚的酸性比碳酸氢根强
6。这个我不太清楚,你参考其他网友的。大概是因为溴水的取代是亲核取代,有离子时更容易发生,液溴基本没有离子,所以比较难反应(这个纯属我胡扯的,只是有些印象而已,不保证其正确性)。
7。苯酚酸性太弱,电离出的氢离子很少,而指示剂要想变色,其氢离子浓度是有限制的。太低了的话,对指示剂的影响太小,就不好变色了
而显紫色的反应机理和使指示剂变色根本就不一样。苯酚和Fe3+可以发生络合反应,产物是紫色的,这个反应就和Fe3+与SCN-的显色反应类似。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