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器乐/声乐

卡龙琴的来历、艺术形式、特点?

全部回答

2007-05-30

0 0
    卡龙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间弹拨乐器,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它盛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哈密等地。 据史籍记载,卡龙琴是伟大的维吾尔族学者和音乐家艾布·纳斯尔·法拉比(约公元870—950年)发明的,法拉比出生在阿尔泰地区(据《乐师史》)中记载,相传法拉比将一段粗大的杨木掏空,用兽骨做琴轴,用羊肠做琴弦,创造了第一个卡龙。
    后来用共鸣箱代替胡杨木壳,钢弦代替羊肠,铁轴代替兽骨,经过改进的卡龙琴,声音更加优美悦耳,深得人们喜爱。他用卡龙琴演奏过《十二木卡姆》中最古老的《拉克》、《乌夏克》等大曲和间奏曲。
  大约在20世纪初,民间的卡龙才使用一些金属弦。演奏时使用的揉弦器,传说是麦盖提毛拉曼的侄子乌拉依木·泼万受到鸟鸣的启发后,创造发明了揉弦器“阔西塔甫”(为“鸟儿鸣叫”之意),最初是用一段羊的腿骨,后来才改用金属制作。
     现代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卡龙琴,琴身用桑木制成,共鸣箱呈中空的扁梯形,左曲右直,状似左半张扬琴。它由琴框、面板、底板、山口、琴马、拴弦钉、弦钮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琴框是共鸣箱的四周边框,用长短、厚度不同,宽度一致的四块桑木板制作,其中左侧框板应先行浸入水中,再烘烤出所需弯度。  琴框上、下两面分别粘以用桑木薄板制成的面板和底板。面板上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并组成各种图案,面板左侧边缘粘有曲形山口。
  琴马有活动马和条马两种,它们的位置不固定,都可以移动。面板左侧置若干活动马,马峰稍尖,排列呈曲线;面板右侧置一个长形条马,马峰较尖,其上多置一段粗钢丝。  右框板上置有拴弦钉,左框板上设有弦钮,数量与琴弦相同,均为木制,旋转弦钮可调节音高。
  在琴箱的前框板上,多雕刻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图案花纹。卡龙张有16组或18组琴弦,每组为两条同音弦。琴弦使用金属弦,以前多为铜丝弦,如今常用钢丝弦。铜弦发音柔美,钢弦音色清脆。较常见的卡龙,前15组用钢丝弦,最后一组低音弦用一条铜丝弦。
    琴弦均用裸体弦,因缠弦、直径、长度不同,发出的乐声也是高低有别的。低音弦(近演奏者)粗而长,高音弦细且短。过去民间流行的卡龙,多为间艺人自制自用。 演奏时,将卡龙置于木架或桌上,前边略高,近奏者的后边略低,琴面微向演奏者倾斜。
  右手拇指和食指执木制或竹制拨片或食指戴指套拨弹琴弦发音、演奏旋律,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握铁制揉弦器(又称“推抹”)上下按抑或左右移动,产生各种装饰音。  右手技巧有弹、拨、扫、划、双弹、多弹和快弹等,左手技巧有实音、滑音、颤音和压弦颤音等。
  卡龙的最低音定弦为G或c,按七声音阶排列,音域G—a2。改革的22组弦卡龙的音域为c—e3, 达三个多八度。卡龙还常以所奏乐曲的调式音阶定弦,如一个降号的乐曲,就把b定为bb ,一个升号的乐曲,则把f定为#f。
    卡龙的音色清脆明亮、铮铮悦耳,尤其是左手演奏的吟音和滑音装饰旋律,具有独特的风格,适宜演奏速度较慢的乐曲。改革卡龙的演奏技法有所创新,已发展为双手各执一拨,均可演奏旋律,左手中指、无名指兼执揉弦器配合奏出吟音、滑音,它既能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曲,又能自如地奏出各种音程的双音。
    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具有较为丰富的表现力。   在南疆和东疆的维吾尔族群众中,每逢佳节、婚礼、盛夏之夜或丰收之后,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举行载歌载舞的“麦昔莱甫”,表达内心的欢乐,男女青年则用它来传递爱慕之情。
  卡龙是 “麦昔若普”中演奏“十二木卡姆”离不开的乐器,更是演唱“多朗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特别是演奏“多朗木卡姆”的散板部分,最能发挥它风格浓郁的特色。   。
  

2007-05-30

47 0
    卡龙琴是维吾尔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老的民间弹拨乐器。从外形看有点象汉族民间乐器中的扬琴,从奏法上看,又有点象中原古乐器古筝,却没有古筝那样顾长清秀。它庄重、典雅共鸣箱上雕着独具风格的图案和花纹,是伴奏维吾尔民间刀郎舞的主要乐器。
     卡龙琴的演奏方法和占筝类似,一手弹拨,一手按撩,它的表现力丰富,音色优美。  轻细悠扬,委婉动听。   据史籍记载,卡龙琴是伟大的维吾尔族学者和音乐家艾布•纳斯尔•法拉比(约公元870—950年)发明的.自公元九世纪起,维吾尔人就广泛运用卡龙琴。
     法拉比出生在阿尔泰地区(据《乐师史》),相传他将一段粗大的杨木掏空,用兽骨做琴轴,用羊肠做琴弦,创造了第一个卡龙。  后来进一步改进,用共鸣箱代替丁胡杨木壳,钢弦代替了羊肠,铁轴代替了兽骨,从此卡龙琴的声音更加优美悦耳,深受人民称赞。
     法拉比晚年游历巴格达、叙利亚,将卡龙琴传到阿拉伯。他用这种乐器演奏过《十二木卡姆》中最古老的《拉克》、《乌夏克》等大曲和间奏曲。公元1254年(元朝皇帝蒙哥汗时期),卡龙传入中原,曾引起元朝史学家的关注。
       史书中把卡龙琴称作“七十二弦琵琶”。《元史•郭宝玉传》中说,郭宝玉之孙郭侃随旭烈兀西征时,曾于1257年在乞石迷部获得“七十二弦琵琶”。这所谓琵琶,实际上是七十二弦卡龙琴。
  现今巴格达地区奏木卡姆时使用的卡龙有三十六弦,是卡龙的较简单的形式。     此外在元代刘郁《西使记》中也有记载:“丁已岁(1257年)取报达国……其主曰合里发患关节疼,医不能治,一伶人新作琵琶七十二弦,听之立解。
  ”这里的“合里发”当为“哈里发”的不同音译,是指阿拉伯帝国元首。   这说明卡龙传入中原是在公元十三世纪,而且指出卡龙琴音乐有医治疾病的妙用。  目前,卡龙琴在伊斯兰世界普遍运用,如伊拉克、叙利亚、北非、波斯、印度和土耳其等国都有这种乐器。
  现在卡龙琴的音箱用桑木、核桃木制做,外表用清喷漆和漆片装饰,琴轴一律用金属。   卡龙琴在清代被列入《回部乐》在新疆民间流行更广,并且作为珍贵乐器向全国范围介绍推荐。  成书于清代的《钦定大清会典田》一书中,卡龙琴被译作“克尔尼’,记录此种乐器有十八档钢弦,左侧平齐,右侧和前后窄,用手弹拨。
  它经过维吾尔人民不断研制和改进,无论在形制和装饰工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革新的提高。   1956年新疆歌舞团乐队将卡龙琴正式搬上舞台,后来又被带到中亚、西亚和南亚诸国进行友好访问演出。  受到了这些地区的热烈欢迎。
  现经改进制做的卡龙琴,长97匣米,宽55厘米,高15厘米,设有23对钢弦,其外表美观,形制精良。   据阿拉伯史记载说:“卡龙”的形制是木制、梯形、右直左曲。我国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也有记载,但译成“喀尔奈”。
  原文如下:“喀尔奈,刳木为之。  左平右曲,前广后削,形如世俗洋琴。钢丝弦十六。第一独弦,自二以下皆双,前阔二尺五寸一分五厘,后阔九寸一分二厘,厚三寸七分一厘七毫九丝。左粱高六分九厘,以系弦。
  右绾以轴斜柱承之。弦长短惟轴及柱,皆以木旁饰螺轴,以木拨弹之。”   法拉比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艺术巨匠,精通哲学、医学、修辞学、国际象棋和音乐,他不但亲手发明了卡龙琴,而且将它传给了其他乐师和自己的学生。
    他的琴声有时象潺潺流水,汩汩而流;有时象春风中四处漫溢的沙枣香,清新柔顺,沁人肺腑;有时又象洁白的鸽子在碧蓝的天空悠悠的地翱翔,轻巧地翻飞;有时你会突然听到一声鹰的呜叫,悠悠颤颤,划过长空,令人心旷神怡。
     法拉比还创作了《拉克》、《乌夏克》和《乌扎勒》木卡姆等乐曲。  他一生写了四十四部有关各种学科的书,其中有一部用阿拉伯文写的音乐著作《乐师书》,留下了有关卡龙琴的记载,而且在音乐美学方面有独到见解。
  他在《乐师书》中写道:“乐曲…… 是在人们的灵魂里点燃精神之火的因素。当诗词、民谣一旦与此融为一体,乐曲的秘密就会变得明晰起来,一百年来,你从祈祷中都未能得到的乐趣,将从我的丝弦上得到。  ”   法拉比在音乐、诗歌及其它领域的贡献,使这位维吾尔族学者的影响远远超出国内,在阿拉伯文化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

2007-05-30

44 0
     卡龙琴是新疆特色民族器乐的一种,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间弹拨乐器,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它盛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哈密等地。   它弹奏出来的音乐有时象潺潺流水,汩汩而流;有时象春风中四处漫溢的沙枣香,清新柔顺,沁人肺腑;有时又象洁白的鸽子在碧蓝的天空悠悠的地翱翔,轻巧地翻飞;有时你又会突然听到一声鹰的呜叫,悠悠颤颤,划过长空,令人心旷神怡……  据史籍记载,卡龙琴是伟大的维吾尔族学者和音乐家艾布·纳斯尔·法拉比(约公元870—950年)发明的,法拉比出生在阿尔泰地区(据《乐师史》)中记载,相传法拉比将一段粗大的杨木掏空,用兽骨做琴轴,用羊肠做琴弦,创造了第一个卡龙。
    后来用共鸣箱代替胡杨木壳,钢弦代替羊肠,铁轴代替兽骨,经过改进的卡龙琴,声音更加优美悦耳,深得人们喜爱。他用卡龙琴演奏过《十二木卡姆》中最古老的《拉克》、《乌夏克》等大曲和间奏曲。
  大约在20世纪初,民间的卡龙才使用一些金属弦。演奏时使用的揉弦器,传说是麦盖提毛拉曼的侄子乌拉依木·泼万受到鸟鸣的启发后,创造发明了揉弦器“阔西塔甫”(为“鸟儿鸣叫”之意),最初是用一段羊的腿骨,后来才改用金属制作。
     现代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卡龙琴,琴身用桑木制成,共鸣箱呈中空的扁梯形,左曲右直,状似左半张扬琴。它由琴框、面板、底板、山口、琴马、拴弦钉、弦钮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琴框是共鸣箱的四周边框,用长短、厚度不同,宽度一致的四块桑木板制作,其中左侧框板应先行浸入水中,再烘烤出所需弯度。  琴框上、下两面分别粘以用桑木薄板制成的面板和底板。面板上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并组成各种图案,面板左侧边缘粘有曲形山口。
  琴马有活动马和条马两种,它们的位置不固定,都可以移动。面板左侧置若干活动马,马峰稍尖,排列呈曲线;面板右侧置一个长形条马,马峰较尖,其上多置一段粗钢丝。  右框板上置有拴弦钉,左框板上设有弦钮,数量与琴弦相同,均为木制,旋转弦钮可调节音高。
  在琴箱的前框板上,多雕刻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图案花纹。卡龙张有16组或18组琴弦,每组为两条同音弦。琴弦使用金属弦,以前多为铜丝弦,如今常用钢丝弦。铜弦发音柔美,钢弦音色清脆。较常见的卡龙,前15组用钢丝弦,最后一组低音弦用一条铜丝弦。
    琴弦均用裸体弦,因缠弦、直径、长度不同,发出的乐声也是高低有别的。低音弦(近演奏者)粗而长,高音弦细且短。过去民间流行的卡龙,多为间艺人自制自用。 演奏时,将卡龙置于木架或桌上,前边略高,近奏者的后边略低,琴面微向演奏者倾斜。
  右手拇指和食指执木制或竹制拨片或食指戴指套拨弹琴弦发音、演奏旋律,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握铁制揉弦器(又称“推抹”)上下按抑或左右移动,产生各种装饰音。  右手技巧有弹、拨、扫、划、双弹、多弹和快弹等,左手技巧有实音、滑音、颤音和压弦颤音等。
  卡龙的最低音定弦为G或c,按七声音阶排列,音域G—a2。改革的22组弦卡龙的音域为c—e3, 达三个多八度。卡龙还常以所奏乐曲的调式音阶定弦,如一个降号的乐曲,就把b定为bb ,一个升号的乐曲,则把f定为#f。
    卡龙的音色清脆明亮、铮铮悦耳,尤其是左手演奏的吟音和滑音装饰旋律,具有独特的风格,适宜演奏速度较慢的乐曲。改革卡龙的演奏技法有所创新,已发展为双手各执一拨,均可演奏旋律,左手中指、无名指兼执揉弦器配合奏出吟音、滑音,它既能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曲,又能自如地奏出各种音程的双音。
    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具有较为丰富的表现力。    在新疆的南疆和东疆的维吾尔族群众中,每逢佳节、婚礼、盛夏之夜或丰收之后,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举行载歌载舞的“麦昔莱甫(麦西来普)”,表达内心的欢乐,男女青年则用它来传递爱慕之情。
  卡龙是 “麦西来普”中演奏“十二木卡姆”离不开的乐器,更是演唱“多朗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特别是演奏“多朗木卡姆”的散板部分,最能发挥它风格浓郁的特色。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器乐/声乐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舞蹈
器乐/声乐
器乐/声乐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