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的增长动力是什么?
1。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虽然预期向好,但现阶段的形势却并不乐观。“三匹马”均不“给力”,投资方面,量化的刺激计划将不会再出台,“四万亿”所发挥的效应正逐渐消散;外需方面,更是持续萎缩,作为中国大贸易伙伴的欧盟还在为债务危机苦苦挣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中东地区政局动荡,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的外贸增长预期定为10%,而2011年的外贸增长为22。5%,下滑巨大。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外贸出现了315亿美元的巨额逆差,为近10年来单月贸易逆差值。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有学者甚至预计今年外需对GDP增长的动力很可能为负。
...全部
1。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虽然预期向好,但现阶段的形势却并不乐观。“三匹马”均不“给力”,投资方面,量化的刺激计划将不会再出台,“四万亿”所发挥的效应正逐渐消散;外需方面,更是持续萎缩,作为中国大贸易伙伴的欧盟还在为债务危机苦苦挣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中东地区政局动荡,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的外贸增长预期定为10%,而2011年的外贸增长为22。5%,下滑巨大。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外贸出现了315亿美元的巨额逆差,为近10年来单月贸易逆差值。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有学者甚至预计今年外需对GDP增长的动力很可能为负。
消费方面,内生动力依然不足,细观当下的中国经济,物价上涨压力依然严峻,偌大的农村市场仍然未能开发,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依然没有实现同步,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完善,提振内需的工作艰巨而又迫切。
“繁荣的背后即是隐忧”,长期的高速运转忽略了结构调整,和提振内需。“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正逐渐收尾,在外需持续萎缩而内需依然不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而习惯了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转型升级,又如何平衡速度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不过,换而言之,增速放缓也是一次机遇,同时也为调整与改革提供了空间。
增速放缓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转型升级?未来中国经济的动力在哪里?《英才》杂志诚邀经济学界知名学者探讨以上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谋划未来。
2。民间金融“阳光化”
G D P增速目标连续八年都是8%,今年中央将增速目标调到7。
5%,传递出的信号是,中国经济工作的中心将重点转向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之前大量耗费资源能源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适度降低速度,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空间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对于外来的增长预期,我认为今年肯定是放缓的,但是总体上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如果结构调整得好,适当调低速度,还是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平稳快速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