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求小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05学年 ——2008学年)
21世纪给人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 它有赖于高规格的办学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而如何使素质教育的战略转化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师的发展动力和学生素质发展的策略是学校管理改革的主旨,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关键。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是关键,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原三年规划全面落实的基础之上,将...全部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05学年 ——2008学年)
21世纪给人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
它有赖于高规格的办学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而如何使素质教育的战略转化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师的发展动力和学生素质发展的策略是学校管理改革的主旨,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关键。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是关键,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原三年规划全面落实的基础之上,将对新三年发展予以重新规划,内聚合力,规范管理,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发展,使师生的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校逐步实现现代化教育。
一、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安顺路小学位于安顺路215号,至1907年创办以来即将进入百年华诞,在2004年7月虹一小学并入后,学校现有教学班34个,教工108人,学生850余人。
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4人,男教工14人,女教工94人,中共党员21人,共青团员12名,退休教师89人。在过去的三年里学校树立了“诚信、协作、开拓、创优”的教风;创立“文明、向上、健美、创新”的校风。
形成“自信、争先、发展,探究”的学风。并圆满完成规划制订的目标,办学成效日益显著,学校的软硬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社会声誉良好。具体表现为:
1、校本评价促进学校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校长负责制的全面推进,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
根据学校校本发展规划,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学习中摸索,在实践中探究,逐步完善学校管理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通过校本评价手段,学校逐年对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作出价值判断和进行经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制定修正策略,改进工作,进一步促进学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使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自主、能动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2、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三年来,学校的制度建设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运作和规范管理,各级考核促进了制度的层层落实和有效执行,从而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提高了管理效能,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发扬民主,团结协作,形成规范有序、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学校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为建设一支富有事业心、责任心,有创新务实精神的师资队伍提供教育和实践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整体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各部门工作优势互补,使工作更趋于合理、师生互动更充分,工作的效果也更佳,学校各条块工作基本形成了系列。
3、小班教学突显教学优势
三年里学校经历了两次合并,校舍改建,师资调整等工作,但学校教学质量基本稳定,个别学科还取得较明显进步。
通过小班化网站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成长评价记录的建设,学校呈现了浓浓的小班化气息,二期课改的理念深入课堂,“小班化”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教学效果明显。小班教学的任课教师多次被区教研员邀请在市区等培训活动中公开教学,教师的教学论文也获得教科研二、三等奖,学校也被评为小班化教育先进学校,学校和长宁区教育局携手成功举办了2004年的“上海市小班化教学推进现场会”,获得与会专家教师的好评和认可。
4、德育教育形成关爱系列
学校德育工作挖掘德育资源,不断探索在新形式下德育工作新思路,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育人能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学校德育新格局。
以“关爱教育”系列活动为重点,学生在校内外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能内化为自觉行动,并能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达到100%,受到了社区的好评。
5、科研课题拉开研修序幕
学校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拔组建了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开展科研方法校本研修。
科研工作室明确了相应的任务职能、制定了工作规范,又以学科划分成三个教学研究工作坊。由校长亲自领衔,副校长具体组织,就当前学校教师发展现状进行专题研讨;就教师专业的价值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作了广泛的调研,针对调研结果选择相应的文献,开展了专题学习和研讨。
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进行了近一年的预研究,提出了“教师教育叙事行动研究”的课题,并被批准立项为区级重点项目,市规划课题。
二、 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1、学校德育教育的分年级目标不够清楚,活动设计缺乏整体性思路,实施过程中开放意识强化不够,因此学校至今还未形成鲜明的教育特色。
2、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教师提出要求较多,帮助指导较少,有时会造成教师一些不适当的心理压力,工作的有效性就不明显。
3、学校已形成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度,努力创设机会使之尽快发展。
但如何根据教师不同发展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拥有机会和空间,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4、学校在科技、艺术、体育教育过程中活动设计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浓郁的氛围,学生的体验程度不够强烈。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 学校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德育为核心,以和谐团队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教学科研的结合点,以课程开发为学生发展增长点,转变观念,夯实基础,正确把握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 办学目标:
管理民主、团队和谐、师资专业、学生乐学的现代化小学。
管理民主: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创新内部自我评价体系。
团队和谐:融于团队在合作中成长,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氛围。
师资专业:提升专业素养多元发展,形成适应教育发展师资。
学生乐学:乐于在学习中求真求实,善于在合作中展现自我。
(三) 培养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心,懂礼仪,乐学习,会合作,勤实践的安顺小主人。
有爱心:心中装着他人,乐于奉献爱心。
懂礼仪: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乐学习:学会快乐学习,感悟学习乐趣。
会合作:融于班队集体,积极展现自我。
勤实践:积极参与实践,做可爱安顺人。
(四)分解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
以党政和谐为基础,通过优化资源、创新内部评价体系实施民主管理。
主要措施:
l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人为本”实施和谐的学校管理。
l 落实学校组织制度的前提下,创新学校内部自我评价体系。
l 从教师发展的需要入手,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优化资源,推进支持式分层管理。
l 创设专业发展平台,构建和谐团队建设机制。
达成标志:
l 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内部自我评价体系。
l 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较好,师生、社会认可。
l 保持区先进党支部的称号。
l 有一至二个组室成为市、区“学习型”班组。
2、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以乐学校园的构建为抓手,塑造和谐的班队文化,通过开放的德育践行活动,形成学校全员育人格局。
主要措施:
l 坚持德育为核心,树立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以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根基,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l 坚持德育的开放性,吸纳时代精神。
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精神。
l 坚持学科的德育功能,挖掘德育教育的内涵,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l 在乐学校园主文化的引导下,学生教师共同塑造有特色的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学生成为创建和谐班队的主体。
达成标志:
l 形成积极开放、三位一体的德育氛围。
l 成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l 形成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
l 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3、学校教学工作目标: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措施:
l 学校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制度,并积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提供平台。
l 结合教学主流形势,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激发每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主动参与、开拓创新。
l 以现代化手段促进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二期课改中的作用。
l 积极推进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采用自培和外培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高年级教学策略,努力形成小班化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达成标志:
l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业务档案资料。
l 争创一到两个区级优秀教研组。
l 教学水平达到区先进水平。
l 保持小班化教学特色。
4、学校科研工作目标:
以叙事行动研究为重点,通过专业的引领、科研合作交流平台的创设,使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发展。
主要措施:
l 推广工作室活动模式,带动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
l 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以教育叙事作为聚焦“课改”、“育人”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l 科研渗透各项工作,为校本研修提供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构建和谐团队提供平台。
l 开展科研工作室的活动,专业引领,团队互助,同时发挥科研骨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达成标志:
l 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
l 形成一支有理论积淀、有研究能力的和谐的科研骨干队伍。
l 有市、区级研究课题,并能在市、区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
l 教师的论文在教育杂志或刊物上发表。
5、学校体卫、科技艺术工作:
以校本课程的建设,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主要措施:
l 以课程建设研修为引领,形成课程开发和谐团队,开发课程,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l 培养兴趣,突显篮球、航天、管乐特色,将特色融入课程,开设有利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课程。
l 贯彻体、卫、科、艺法规条例,落实有关精神,抓好常规过程管理及制度管理。
l 组织丰富多彩的、能吸引学生参加的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达成标志:
l 管乐队保持一定规模,在竞赛中获奖。
l 保持航天科技特色学校。
l 男子篮球队成绩保持区第一名。
l 形成并实施航天、篮球、管乐校本课程。
6、学校总务工作:
以和谐勤业的服务保障,优化环境建设绿色校园。
主要措施:
l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珍惜爱护学校里的一切设施。
l 进一步落实后勤岗位职责,后勤组人员爱岗勤业,增强主动为教育教学一线服务意识。
l 合理布局,校园环境建设渗透健康教育理念,营造奋发向上的健康教育氛围。
l 接受师生评价,树立爱校护校的思想观念。
达成标志:
l 各专用教室设备完好,充分运用于教学工作。
l 总务工作建立健康教育理念。
l 各项校园环境评比优秀。
四、学校重点工作:
塑造和谐团队 构建乐学校园
(一)人性管理搭建和谐团队平台
发展目标:
在实施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人为本”实施和谐的学校管理。
重点突破:
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出发,形成和谐团队的评价机制,构建和谐团队管理平台。
实施要点:
1、宣传和谐发展的意义,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意义,提出塑造和谐团队的设想,分析塑造和谐团队的基础和前景。
2、在落实学校组织制度的前提下,创新学校内部自我评价体系,用客观的评价方式考核教师在和谐团队中的作用。
3、倡导在和谐环境中的团队合作,同伴互助。创设专业发展平台,构建和谐团队建设机制。
4、引导教师以学校发展为目标,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入手,融入团队,提高专业素养。
5、在管理中积极优化资源,合理整合资源,为塑造和谐团队提供支持、搭建平台。
(二)德育核心共建乐学和谐氛围
工作目标:
坚持德育为核心,树立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
坚持德育的开放性,挖掘德育教育的内涵。学生教师共同塑造有特色的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学生成为创建和谐班队的主体。
突破重点:
以班主任和谐团队建设入手,使之成为和谐班队的组织者,学生教师共同塑造有特色的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学生成为创建和谐班队的主体。
实施要点:
1、树立一个全员全程育人的意识,坚持德育的开放性,走向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做文明可爱的安顺人。
2、建设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和谐教师团队,开展班主任工作的研讨,明确班主任工作岗位职责,发挥班主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突显乐学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滋养的土壤。
4、开展文化班队建设,师生共同塑造属于自己集体的班级文化,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5、以走向和谐主题活动为引领开展德育系列活动,以走进和谐、和谐班队、我与伙伴、我与自然的和谐为各年级的仪式教育主题,引领班级文化的塑造。
6、以重大教育活动为契机,定期举行校的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校本研修形成和谐团队模式:
工作目标:
优化教学过程,以现代化手段促进课程教学的现代化。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在研修中发展和谐团队,形成和谐团队工作模式。
突破重点:
由点到面地开展校本研修,形成常效机制,推进和谐团队建设。
实施要点:
1、全校营造校本研修的氛围,每位教师积极参与研修活动,以共同的专题组成研修团体。深入开展教师教学有效行为、有效评价、激励机制和教学效果的研究,用校本研修促进日常教学工作。
2、积极推进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采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形式定期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提高小班化教学的实效,并为校本研修提供点上的示范。
3、运用学校和谐团队的评价机制,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评价,促进各研修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
4、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研修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各团队的研究成果,形成和谐互助的局面。
5、总结校本研修工作经验,逐步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网络平台的研修工作模式,为和谐团队的创建提供工作基础。
(四)课题研究服务和谐团队建设:
工作目标:
开展“教师教育叙事的行动研究”课题的研究,培养科研骨干团体,整理推广研究资料和经验,为和谐团队建设提供服务与支持。
重点突破:
规范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转化为校本研修内容,科研骨干带动和谐团队建设。
实施要点:
1、完善、规范的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狠抓三个重点:即抓重点课题、抓过程管理、抓科研实效;重视三个结合:即教科研与二期课改相结合、教科研与教师培养相结合、教科研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2、优化师资,培养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对于不同的教师确立不同的内容,以满足教师个体的需要。
3、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室和小班化教学研究工作室两个中心点的活动,以专题讲述、课堂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学习,形成一支有理论积淀、有研究能力、有合作意识的科研骨干力量。
充分发挥科研骨干在教研组内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学科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的深入发展。
4、营造科研氛围,搭建教师展示才能的平台。积极倡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开展各项业务竞赛和评比活动,如课堂教学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说课评比等,评选出学校品牌教师。
5、建立教研、科研“两线一体”功能互补共同攻关的科研机制。树立教科研相结合,科研促教研的观念以及教科研的服务意识。
6、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叙事的行动研究”的研究。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进行教育叙事行动研究,把研究成果带到学校校本研修中去,为和谐团队建设提供学习、研修资料。
7、完善科研工作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校园网,发布教科研信息,充实教育教学及科研资源。开设学校教育教学论坛,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并及时发表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将研究与推广相结合。
(五)课程开发发挥和谐团队实效:
工作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实施要点:
1、发掘学校科技、体育、艺术的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构建篮球、航天、管乐三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3、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4、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充实课程资源,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和成果将研究与实施相结合。
5、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6、逐步将篮球、航天、管乐这三个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重点工作达成标志:
l 学生教师共同塑造有特色的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
l 形成和谐团队的评价机制,构建和谐团队管理平台。
l 形成校本研修的常效机制。
l 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研修内容。
l 形成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的校本课程。
五、保障措施:
(一) 优化评价机制 发挥部门职责
1、建立校本评价机制,根据规划制定学校规划评估方案。
评价多元化,评价过程及时。
2、建立学校规划评价小组,人员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社区、家长,每学期进行阶段评价,并提交教代会。
3、领导班子在设施规划过程中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步调一致按计划完成分管实施项目,不断完善自我,发挥对教师的服务、指导、提高的职能,保障学校管理的实效性,科学的管理学校。
4、发挥学校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工政治素质党、团、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党团员带头参与改革实践,成为全体教师的表率和学校发展的先头兵。
5、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发挥学校教代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和实行校务公开。
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组织的积极作用,凝聚师生,促进学校发展。
(二)坚持持续发展 搭建发展平台
1、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人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反思每一个阶段学校发展的情况,探究和寻找学校自主发展的规律。
2、分析学校发展优势与劣势,构建自主发展模式;在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注重形象设计与宣传,增强对社会的影响力。
3、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重视每位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不断反思各阶段教师发展的情况,总结经验,探究教师成长规律。
4、加强对教师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考核,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型组织,增强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重视对青年教师引导和培养,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综合素质;建设“名师”工程,鼓励专业发展突出的教师努力成为优秀人才:
(三)信息技术支持 完善教育体系
1、建立学校、社区、家庭相融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学生在爱国主义信念和基础道德方面实观自主教育,形成健康人格,重视行为规范、心理健康、艺术陶冶、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注重实效。
2、建设学校本课程体系,从学科入手由点到面实施,满足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对学校各科教学的需求。
3、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学的现代化,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学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充分挖掘网络功能,服务于教育教学。
4、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不断提高信息设备的利用率。加大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教师的应用能力。
5、 完善对信息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为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技术保障。
(四)树立科研意识 引领学校发展
1、树立科研先导的意识,加强学习,通过开设讲座、科研信息发布、聘请专家辅导等,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努力使教育科研能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2、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科研梯队.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普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从制度.时间、经费上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保障。
4、抓好课题的研究,确保按时结题,力争出成果。
5、为学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交流与推广的平台,运用科研的成果开展校本研修。
(五)加强后勤保障 提高服务质量
1、应切实增强后勤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2、为后勤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积极配合一线教学人员工作,主动服务教育教学。
3、加强学校各项设施设备的科学合理使用和规范的过程管理及维护,保养、报修的常规管理后勤人员要保证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好,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4、逐步完善对后勤技术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绩效的考核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