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明史 方孝儒传>

的译文

全部回答

2007-03-01

0 0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孝孺自幼聪明好学,被乡人称呼为“小韩子”,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东阁大学士吴沉、杨枢的举荐,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方孝孺。
  太祖见孝孺举止端庄,学问渊博,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由于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后政刑;而太祖则主张以猛治国,运用严刑峻法控制官民,所以他没有对孝孺加以重用。
  虽然如此,太祖却有意让孝孺日后辅助自己的子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死,皇太孙朱允?杉涛唬疵骰莸邸;莸奂次缓螅醋裾仗嬉叛担俜叫⑷嫒刖┪灾厝危群笕盟鋈魏擦质探布昂擦盅俊;莸劬粗匦⑷妫潦槭泵坑幸赡鸭聪蛩虢蹋砉掖笫乱不嵴髑笏囊饧惺被够崛眯⑷媾慈撼嫉淖嗾隆5笔惫凶胄蕖短媸德肌芳啊独嘁返仁芳杂尚⑷娴H巫懿谩;莸鄱苑叫⑷嬗兄鲋鳎剐⑷媸指屑ぃ簿鲂慕呔∪Ωㄖ莸壑卫硖煜隆? 当时各地藩王势力日益增大,惠帝听从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以加强中央集权。
    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遂以“清君侧”为名,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因为燕军骁勇善战,南军逐渐失利。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攻破京师,惠帝在宫内自焚而死(一说他由地道出亡,从此失去踪迹)。  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宫多见风转驼,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当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
  朱棣起兵时,其谋士姚广孝曾对他说,城破之日方孝孺是决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子将会灭绝。朱棣点头答应。  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信来收揽人心,所以当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
  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又派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反被孝孺痛斥一顿。最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孝孺披麻带孝而入,悲恸而极,哭声响彻大殿。   朱棣上前安慰孝孺,告诉他惠帝已死,并劝他辅助自己即位,就像周公辅助成王一样。
  方孝孺厉声质问朱棣,那为何不立惠帝的儿子或弟弟为君呢?朱棣无可奈何,只好命人把笔墨投到方孝孺面前,强迫他写诏书。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即掷笔于地,边哭边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朱棣见方孝孺宁死不屈,即威胁他说:“你不怕被诛九族吗?”孝孺义无反顾地斥责说:“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朱棣怒不可遏,命人把方孝孺从嘴角直割到耳朵,孝孺满脸是血,仍忍著痛怒骂不绝。
  最后方孝孺被打进死牢,朱棣并派人大肆搜捕孝孺在京的亲属,行刑当日把他们押往刑场,在孝孺面前一一杀害。  孝孺忍著悲痛,始终没有屈服,临行刑前作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以此表达出忠于建文帝的气节。方孝孺最后被处死于南京聚宝门外,朱棣将方孝孺九族诛尽,还无法息怒,便把孝孺的门生和朋友也算作一族一并予以处死,被杀者共达八百七十三人,投狱和流放充军者更逾数千。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