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戏 电视游戏

实况8问题!

我只玩过实况7,但最近见有很多朋友都玩实况8,我想问一下两者有什么共同处,有什么区别啊?很好玩么?谢谢了!

全部回答

2005-02-23

0 0
    首先,《实况足球8》的载体由过去的CD改成了DVD(不包含欧版,国际版,最终进化版等扩展版本),记忆卡也占用了1297K的空间。这肯定不是没有原因的,由于增加了大量非比赛的元素,球队和球员也多了不少,游戏的容量也就因此水涨船高了。
  裁判伯伯的“弃暗投明”(不在隐形了)、边裁叔叔的“昙花一现”、换人时的击掌、罚角球时的(球)放置、球员比赛一段时间后队服上出现的污迹、观众更高涨的热情,受伤治疗后再入场……细节的加入令游戏更像是实况的转播了,但带来的后果是罚定位球时的拖慢(和视角,比赛场地有关,如果选择了WIDE视角,比赛时间是晚上的话,罚角球时,由于球员都集中在禁区一个狭小的区域内,会出现更为明显的拖慢,开球门球也是如此,即使将游戏拷入硬盘依旧如此,减少观众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或许,这又是KONAMI为《实况足球8》打SP1补丁(国际版,最终进化版)所作的铺垫吧?笑。当然,拖慢和PS2机能的限制也有很大关系,既要处理大量AI,又要兼顾画面细节,确实难为了些。
  游戏的菜单有点WINXP的味道,不如以前朴素了,LOADING的速度有所加快,如果用HD LOADER将游戏拷入硬盘,LOADING更是一蹴而就。  而解说和音乐虽然都不错,但感觉却缺乏了以往的激情。
  好像少了一些什么似的。 骂声,赞声,包容声,声声入耳;细节,变化,微操作,事事关心 有的玩家认为“《实况足球8》学FIFA的那样加入一些无关大局的花俏东西,简直是自甘堕落了”,这样的观点,我其实是不太赞同的,这些周边的环节,加入只是迟早的问题,没什么学不学的关系。
    锦上添花的东西实现不难,关键还在于系统和操作的制作理念,这才是一个运动模拟游戏的灵魂。加入了其实也未尝不可,只要不影响比赛就得了,关键就在于这些效果的开启与否应该由玩家自行决定,而《实况足球8》显然并没有将所有的决定权都下放到玩家手中。
  这样一来,也难免让部分玩家颇有微辞了。   越位之无间道 《实况足球8》在整体的画面表显上的进步不大,但光影效果却有了一定的进步,人物的建模有所加强著名球星的面容更像了,球场的感觉是相互间的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守门员罚球时的近距离镜头就最能体现了,不知何故?本作的不少球场质感非常粗糙。
  而球的感觉有些“沉”(还好,有那么多个球可供选择,感觉不好可以换换试试)球运行的路线和轨迹则有些“莫明”,近距离的传球感觉很舒服和真实,而直塞球,无论是地面的穿越球,还是中距离的挑传,穿透性都太强了,如果是《实况足球7国际版》挑传身后球非常致命的话,那么,《实况足球8》的地面直塞则无疑更像是一把“手术刀”似的能直插对方门前的心脏地带。
    或许是为了找平衡吧?《实况足球8》里的门将对单刀球的封堵和侧扑都非常厉害,很多近距离的施射非常容易被门将封堵或用身体挡出。门将犹如人猿泰山般的横向鱼跃可厉害极了。球和守门员就往往就像是两块南北,极的磁铁一样老爱碰在一起。
  但这样一来,门将这个环节无疑成了一把“双刃剑”,首先,可以利用门将的及时出击扩大防守范围,化解许多因后卫回防不及时而出现的险情。  但利用门将的猛扑,凭借着本作能轻易作出扣球的动作,门将是很容易被晃倒的,接着将是直接面对空门了。
  由于边后卫的助攻留下的空挡,和后卫容易盲目压上,即使是在战术编辑中将许多情况都考虑到了,但真正到了比赛当中,AI控制的部分可是由不得自己的,而如果对手不是AI而是真人的话,情况就更不可预计了。
    因此,如何“造越位”来瓦解进攻和“反越位”突破,偷袭成了《实况足球8》的必修课题。 细腻的动作进化 攻守间瞬息的变化无疑是成败的关键,而中场和后腰所扮演的角色变得更为重要了。
  球员的动作细节则无疑是《实况足球8》进化的最大亮点,很多球星的标志性动作真是做得很像。  动作的细腻和多变给玩家带来了更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是“微操作”的最高体现,“接球”的同时“摆脱”,“传球”一气呵成的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游戏的节奏变得更快了,对玩家的“微操作”要求自然也高了,情况有些像是回到了当初《实况4》那样中场制控的感觉,中场球员的盘带和大局观,面对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来球,面对对手的贴身逼抢,如何审时度势地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来球将对下一步的组织的效率起到很关键的影响。
    由于R1加R2可以将球推得很远,因此,速度快的球员,像亨利等球员,很容易就能作出人球分过的边路突破,而二过一的撞墙式配合(特别是挑传)威胁非常大,一下子就能瓦解对方的防线(《鬼武者》里的“连锁一闪”是非常致命的终极招数,在实况里头,来个“连锁ONE-TWO”应该也是个不错的构思,笑)。
     此外,在《实况足球8》里头,如果是细心的玩家,可能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球员的传球由过去的“脚内侧”的“推”变成了如今的“脚外侧”的“弹和挑”,地面的直塞球总是像抹了油似的急速滑行,速度快的前锋一个反插,一下子就撕破整个防线了。
  手动切换不及时的话,AI控制和手动控制的球员根本无法有效地形成很好的协防,层次感较差。  不过,本作的铲球倒是好用了很多,动作非常干脆利落,准成度很高,不像过去那样容易得牌了(从后拦截当然不能逍遥法外了)。
  而贴身逼抢也不如卡位逼迫来得有效了,因为边位和前锋一个人球分过或者变向反插,很容易就能突破贴身的紧逼了。一定要注意协防和后腰与后卫间的层次感,不然在边路或者中路的直塞一下子就能将整个后防的屏障置于身后了。
    至于裁判的判罚尺度依然值得商榷,给我的感觉就如同一把神经刀,有的时候判罚得很严格,但某些有利的情况却因裁判而延误战机。一些很明显的犯规也经常等闲视之,有时真的是令人非常无奈。
   以柔克刚 由于高空球落下得较迟缓,且抛物线弧度很大,吊射(和一些诡异的射门方式)无疑是《实况足球8》射门的首选,这与守门员厉害的侧扑是有直接关系的,近距离推射(大小球门都进了当然例外)和远射抽射(贴地的割草式射门和弧线球例外),如果不是角度刁钻,是很难撕破门将的十指关的。
    而低轨道的近距离吊射却很容易打进,连“头球的吊射”威胁也都非常可观(我甚至因此而摆了几个乌龙球,汗)。定位球射门的传射也是如此。下底后的高轨道传球,由于抛物线大,滞空时间长,很容易被对方截到,倒是贴地的横传,用前点漏,后点包抄射门的方式更容易进球。
   游戏可以在WE-SHOP选项里购买追加六星级的难度,但这无疑只是个喙头,因为,这和五星难度没多大区别,只是AI对手的技巧更多,防守更为积极一些罢了,难度反而不如前作那样有明显的差距。  但话也说回来,实况的乐趣在于人与人对战,特别是二对二的配合对抗更是过瘾,这不但要求玩家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且对个人服从整体的操作理念有了更广义的要求,经常跟AI打是没多大意思的,即使是最高难度,变化始终有限,套路很容易就通过比赛摸索出来了,而与真人对战,球场上的不可预估和风云变幻更接近于真实的足球感受。
    因此,只有在和真人对抗后,累积到更多的体会才能更好也更客观地剖析《实况足球8》的进步与不足。 过高期望造成的落差 玩家往往对一些经典系列的续作抱以“过高”的期望值,《DOOM3》如此,《实况足球8》也是如此,但得不到得才是最好的,一旦游戏从天堂(制作者)坠落凡尘(来到玩家手中),稍有不足,就将引来口诛笔伐,这就是过高期望造成的落差现象。
    其实,对待续作,我们应该以“肯定进步、正视不足、期待飞跃”的心态来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凡事随缘,心无增减。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世界上没有东西是完美的,游戏也是如此。
  实况新作的出现总离不开矫枉过正,而由于不适应而未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引来争议已是家常便饭,《实况4》之于《实况3》的变化已有前车之鉴,当初的骂声最后却最终被里程碑式的赞叹所取代。  任何新生事物总要经过适应到接受的阶段,这是很主观的一个过程。
   《实况足球8》的变化虽然无法达到《实况4》的飞跃那样的高度。但《实况足球8》在动作细节上的进化还是显而易见的,这点应该给予肯定,至于其他的不足(有些根本是无关痛痒的),以前,一些玩家总有一个“误区”,怎么球员都那么“笨”,不会自已自动迎上接球,都站在那“傻等”啊?其实,实况中的让球员去迎球和调动后卫防守和协防很多时候都是要玩家自己亲自手动去操作的,且战术安排那也对AI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这是实况,不是FIFA,要是什么都由AI来完成,那还要玩家来操作干嘛呢?不如光看不玩得了。此外,这毕竟是电玩游戏,不是WINDOWS操作系统,无法用打补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然客观的事实无法改变,就应该是由玩家去“适应”和“迁就”游戏了,要么就继续自己的《实况足球7》直到新版本的出现,要么就只好不玩了,要既成事实的游戏来适应自己的不切实际的。
    “The long road to the final”,《实况足球8》在开场动画后的这句话真是寓意深远啊! 。

2005-02-23

55 0
个人看法 优点1,大幅增加了动作,2 真正人球分离,3 要求更细致的操作 4知名球员画面更细腻 5联赛数据更大 缺点 1 是门将的智商有问题。 2 裁判有利于攻方的原则,尺度把握的不好。尤其在反击中。 3 R2键在防守上不如在进攻中好用ß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游戏
电视游戏
完美游戏
腾讯游戏
网页游戏
巨人游戏
桌上游戏
网络游戏
网易游戏
盛大游戏
百度游戏
久游游戏
单机游戏
光宇游戏
手机游戏
掌机游戏
金山游戏
小游戏
电视游戏
电视游戏
WII
PS系列
XBOX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