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日本的战列舰。为什么早期
反正写了那么多了就答了吧……
日本舰桥的设计是与其对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定位有关系的。早期的日本军舰舰桥,也是后一战型舰桥,除了一个比较高的指挥所外,主体部分还是比较低矮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炮的射程越来越大,对发现目标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需要在更远的距离发现对手。 而低矮的舰桥在发现目标和指挥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加高舰桥其实也算是必然之举。
但是日本人的舰桥为什么那么高大?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定位的关系,由于日俄战争的影响和客观上实力不如美英海军(尤其是美国)的现实,让日本人确定了一种“投机”战术,即首先通过夜战中的鱼雷攻击打击敌舰队,至少让双方主力舰实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利用日军...全部
反正写了那么多了就答了吧……
日本舰桥的设计是与其对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定位有关系的。早期的日本军舰舰桥,也是后一战型舰桥,除了一个比较高的指挥所外,主体部分还是比较低矮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炮的射程越来越大,对发现目标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需要在更远的距离发现对手。
而低矮的舰桥在发现目标和指挥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加高舰桥其实也算是必然之举。
但是日本人的舰桥为什么那么高大?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定位的关系,由于日俄战争的影响和客观上实力不如美英海军(尤其是美国)的现实,让日本人确定了一种“投机”战术,即首先通过夜战中的鱼雷攻击打击敌舰队,至少让双方主力舰实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利用日军在夜战和目测射击方面训练有素的优势,通过舰队决战取得胜利。
无论是“长矛”鱼雷还是高大如宝塔的舰桥,都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因为根据日军的计划,巡洋舰和战列舰都要担负发现目标和指示目标的任务,轻巡洋舰很多时候就是率领驱逐舰蜂拥而上的指挥者和先锋,那么大舰首先要帮助小舰发现目标,如果舰桥不高大,在当时雷达技术不先进(日本基本就是空白)的情况下,显然无法做到日本希望的“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发制人”,而且,由于日本人一再追求战列舰火炮的大射程和大威力,要求舰桥可以指挥远距离精确射击,这些都需要一个高大的舰桥,以便在更高的地方安装各种观测设备。
同时,日本主力舰的舰桥上还都配备了大量探照灯,这也是其夜战的需要,在足够接近目标的情况下,战列舰可以突然打开探照灯,指引驱逐舰发起攻击,然后重炮可以很快实施第二轮打击。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盟国装备的雷达性能不稳定,效果也差,日军夜战的优势曾经得到了发挥,瓜岛附近的几次作战,美国人也承认日军夜战能力超过自己,直到美军装备了比较先进的SG雷达,才逐渐扭转了局面。
到了战争后期,随着盟国雷达性能的提高和士兵训练水平的上升,日军的老战术已经毫无用处,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美军鱼雷艇、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在雷达指引下把鱼雷和炮弹倾泻向日本舰队时,日舰却因为装备的22型对海雷达性能低劣而无法发现目标,被迫打开探照灯应战!结果不言而喻,这一战斗的场景,既标志着日本海军的覆没,也标志了新的海战时代终于到来,电子设备和航空母舰将成为海上霸主,传统的巨舰大炮时代已经无法挽回的结束了。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也是对他们无视技术进步,坚持古老战术、过度强调人的主观能力的一种惩罚,毕竟在茫茫黑夜中,人的眼睛再尖、受过的训练再系统,也无法再与先进的雷达对抗了。
其他内容可参考我的评论。
扶桑的宝塔山舰桥是那个时代日本战列舰的一个特征,但是在盟军精确的炮火之下,这些宝塔相继倾颓,也带走了日本海军称霸大洋的迷梦。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