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南京附属流产医院私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住宿?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住宿吗

全部回答

2017-03-29

89 0
    对于南师附中的学生而言,“附中人”一直是一个十分令人骄傲的身份,以至于进了大学都会带有一定的优越感。1。升学率如果谈升学率,在南京觉得是实打实最高的。因为南京外国语学校,另一所名校,由于外语特色的原因,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获得保送(小语种等语言类专业)以及大批学生出国。
    而南师附中不仅出国的同学所去的学校都很好,每年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竞赛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也很多,而且在高考中整体发挥也都相当好。基本上每年都能出个状元,而且所谓一本率也都很高,我高考那年是有四十多个北大清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有些专业甚至每个班都有南师附中的学生……而且就连比较小众的艺术类专业,学生也都能去比较好的学校,比如我们那届总共不超过10个美术生,考上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都有。
    2。综合课程教学南师附中作为一流的高中显然不仅限于升学率。学校非常重视素质教育,所有的课程(尤其是一般学校都不大重视的“副科”)南师附中的老师学生都无比认真对待。各个教研组都会组织相应的课题活动,比如我们高一时,政治课学经济生活,就组成小组试运营公司赚钱盈利。
  最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课程。  当大部分高中都在重视数学英语这种靠着“狠抓”可以提分的课程时,南师附中的语文组老师在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整个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附中很强调阅读,我们高一时的语文寒假作业是通读红楼梦。
  我们的语文书有两套,苏教版和上海版,作为辅助阅读。平时下发的课本以外的阅读材料则包含了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等。  必看的电影是《春风化雨》。而现在,南师附中的老师们(不只是语文老师)组织了地平线读书社,交流阅读,并且定期将老师们写的文章汇编成册发给学生。
  此外,我们在学习戏剧选读时,在课堂上会有话剧表演,并且全年级举办话剧节。3。和大学一样的课程及活动设置我们有选修课和社团,有固定的活动时间让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加。  选修课包含中国结、剪纸、绘画等等(我当时比较关注艺术课程,其他有趣的课程毕业太久记不清了=_=)还有街舞社、书画社、各类体育社团、头脑奥林匹克等等。
  南师附中的学生高一时会需要进行研究性课题的选题,选择课题和导师,自己组队组成课题组进行调研、实验学习,高二时答辩汇报。  而国际节、体育节、合唱节这些经典活动更是能调动全校同学们的活力。
  比如国际节时,每个班级都选择一个国家,进行国家文化展示。而其间有一天是作为“自由着装日”,所有同学可以不用穿校服,选择穿着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服饰在学校里面学习一天。我们高一时的秋游是11公里步行,走一个上午。
    高一的春游则是31公里步行,从夜里10点出发一直走到凌晨走回学校,是所有附中学生毕生难忘的经历。4。志愿工作所有南师附中的学生都要求有一定时数的志愿者工作,需要工作满多少小时才能毕业。
  每逢寒暑假我们就会和小伙伴组队去做志愿者,图书馆、书店、社区我们都去过。虽然工作时间有限,但真的能让同学在志愿工作中体会快乐。  我上了大学以后就特别喜欢做志愿者……此外还有很多很多关于附中想说的话,总的说来,附中拥有优秀的老师和教育资源,不仅是一个学业能够都到高质量保障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独立人格的地方。
  她通过课程和德育活动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这些改变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另外,这里拥有优秀而且有独立人格魅力的学生,能让人在一个积极的氛围中成长。  很多附中人毕业之后找男盆友女盆友找了一圈又找回附中人了呢……---------------------------------------------------------------------------------------------------------------5月25日补充:有人觉得我是在秀优越感,其实我只是想说有这样一种优越感存在,并非说它好或者不好。
    对我个人而言,我从察小到树人到附中,一步步都可以说是奔着自己的理想去的,在附中我也是认认真真读了三年(虽然成绩不算好),很融入地去学习去参与活动,因而附中的教育对我而言意义重大,相应的提起附中我也满是自豪,很愿意和别的人去分享我心中附中好的地方。
  但这不代表附中是完美的,必然作为一个应试教育枷锁下的中学她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这也是很多中学普遍的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多说。  另外,读了大学之后对比下来,我觉得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很优秀的学校能培养出很优秀的学生。
  同时,附中对于我们所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教育,在我看来实在是太沉重了,到了大学以后我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心态不用那么紧张的,人也不是一定要优秀要做大事的。如果只有附中的教育,我会是一个严谨的、愿意思考的、有着使命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紧张的、总是有压力的人(这也和我个人性格有关)。
    但是因为有了大学的经历,我意识到人生没有那么多“一定要怎样”或者“必须得怎样”,我现在会停下来去享受生活,去发现身边细微的小事,会在琐碎的日常中逐渐接受自己的俗气与平庸。
  这些不是附中带给我的,与附中的理念可以说是相悖的,但我觉得也同样重要。我的回答其实很主观,我现在看来也不是很合适,但是写了就写了也不想再去改。  我现在的好友中也有南外和金陵的,当然也有其他省市很多学校的同学。
  我觉得不同的学校有自己不同的气质特点,大家的高中都是三年也没谁少过一天。只是对于我个人而言附中的三年对我影响重大,我提到的课程、活动都是让我记忆深刻的。回答这个答案真的不是想秀什么优越,是我真的太喜欢也太怀念附中了。
    (当然我也很喜欢也会很怀念我的大学,个人性格罢了)###谢邀。不过不好意思,可能我没有耐心像前两位那样写那么多,只谈印象。一、硬件应该算比较好,感应便池什么的,园林式校园什么的,嘿嘿,属于一眼看过去不错,仔细看看也还确实算可以的吧。
  食堂口味一般,后门“美食天堂”,其实也就那样。  后门出去是比较低端的社区,有点脏乱差。二、师资靠着南师附中这块牌子(我身边的江苏学生基本都听过,当然有一部分是因为葛军),在南京市甚至江苏省还是可以挖挖比较好的老师的。
  我并不了解别的高中的老师,但我想也许南京的几大名校,老师也不会差太多吧。附中的语文组一直是各位附中学子们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的,哈哈。  好吧,他们会发自己整理的阅读材料(的确是与考试无甚关系,主要为了拓展学生视界的),以前好像发过《南方周末》。
  但语文老师比较文人气,思考人生、社会多一点,也是非常正常的吧,毕竟,高中还没有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文学……我个人也非常喜欢我高二高三的语文老师,但我并不同意因为自己的喜好去夸张老师的形象。  我前段时间接触过一个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我觉得可能高中的比较优秀的语文老师都是有点性格、有点“担当”的吧,实在没必要神化附中语文组。
  三、素质教育?学校分两种,一种说我就是县中教育,我就是题海、应试,“我是流氓我怕谁”;另一种是喊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  别再以为附中是块净土了,没有净土。古罗马著名法学家郭力尼安曾赋诗描写他在附中的学习经历:君不见,小四门卷子白花花,满堂直对4A哭;君不见,奋笔疾书算解几,朝换笔芯暮已空。
  好了,我知道你要说,这不是高考指挥棒吗,学校和家长也要成绩呀,不也是为了你们学生好吗,国外也有应试教育呀,等等等等………………我都不反对,我也不怪任何人,我只是想告诉你,这里不是片净土,不要活在别人或者自己给的幻象里了。
    话说回来,真的没有素质教育吗?还是有一点的咯,比如邀请各领域专家来学校开的讲座,比如模仿大学论文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外阅读材料,比如通用技术课,比如科技创新周……但这都绝不是附中特有。
  我能感受到,我们的一些老师,对这所学校和它宣称它拥有的文化,还是有感情并且想要坚持的。  但作为学生,我同样能感受到这些坚持在高考面前、在家长的期待和要求面前是多么无力。也许,这是附中的悲哀,更是社会的阵痛。
  四、学校文化?南师附中的较完整历史在校内专门的一栋建筑“校史馆”里有陈列,也可见wiki: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师附中将自己的历史追溯至清光绪年间(校徽上也有1902),同时还有不少喜欢文艺或喜欢装逼的同学喜欢用“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这样的名字(一点要用繁体哦亲),因为它好像代表了一段辉煌历史还是什么。
    我个人很不喜欢部分南京人(据我观察似乎真的不多)的“首都情结”,正如我很不欣赏部分“附中人”的“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情结”。当然,这只是一说。校训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说得好!校风是“诚朴”(也是南京大学校训的前两个字),说的更好。
  前任校长曾引用罗家伦(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附中好像也想认他作校长)的话解释:一切学问之中皆无王者之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起朴厚的学术气象。  我非常喜欢这种“君子务本”的态度。
  只是希望母校能真正贯彻这两个字吧!之前葛军任校长之际,曾引起一阵骚乱,大抵是觉得“应试”将来,附中不保。其实我看,前校长陈履伟老师固然非常值得尊敬(我在校期间一直是他,我和一个同学曾因不满学校用节假日考试去校长室找过他,确实是谦谦君子),但换个校长,大概对附中影响并不大,本来是怎么样,看起来还是那个样。
    你可以说,是一样的好,也可以说,是一样的“差不多吧”。对“附中人”“附中精神”这样的提法,我曾这样评论:从入校起,附中人就用它给附中人洗脑。洗到最后,洗的和被洗的一样,懵懵懂懂,空空荡荡,不知所云。
  请原谅,这是我的真实感受。楼主问它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我想回答,它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它有很好的老师、比较好的环境,让你可以实现自己。  但它绝不是净土,更不是圣地,它只是一所学校而已,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个地点,仅此而已。
  附中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唯独没有教会我以“附中人”为豪。如果我对母校有所期盼,那就是所有的老师、同学、校友,踏踏实实,埋下头去,认真工作、学习,过好每一天。附:看到上面有同学提到,忍不住赘言几句。
    我在高一还是高二的时候就看到当时我们的学长、学姐们在全国各地举牌“想附中”什么的,当时我就发状态表示并不欣赏,还有学长与我理论。现在我已毕业快两年,当时我的同学,一些也加入了这个每年好像要办不止一次的活动。
  个人并不喜欢。它和学长学姐为高三的同学加油之类的还不一样,只是单纯的表达“我是附中人”这样的信息。  其实南师附中部分同学“精神贵族”的心气和观念在此已经泄露。上面有人为优越感辩护,我也觉得优越感是个好东西--但是在它没有被表现出来的情况下。
  从他们自己来说,这是一种近亲结婚(比喻)、趋于封闭的态度;从外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件看起来很不大气的事情。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索性再开个地图炮,古罗马著名法学家郭力尼安还曾说过:如果一个人需要亮出自己母校的牌子才能感到自己的优秀,他基本上是个失败者,他的母校的教育也基本失败了。
    哎呀好像也写了不少。###谢邀,但是作为学渣,我只是去那里打了三年酱油,基本没什么发言权,不如我来扯扯淡吧,毕竟后天就要考试了根本不想关电脑复习呢。高中三年,就是看着窗外的叶子变红了掉了长出来了又变绿了,然后跟同桌后座扯淡,下课去了厕所还继续扯淡,哪儿来这么多淡扯也不记得了,厕所里经常看到有坑忘了冲水的,然后哈哈哈哈嘲笑一下屎博会。
    老师们真的都挺好的,那时候有些老师教学方式我不喜欢,所以以前上学的时候经常抱怨啊之类的,毕业的时候就悔悟了,起码教过我的老师,大部分真的很好,也很优秀,如果没有他们的话,以我的努力程度,一本估计都够呛。
  我跟老师的交流也不多,在很有限的接触里面,都觉得还挺温暖的(☆_☆),起码现在回忆起来是这样吧!有些让群众们颇有微词的老师,如果非要我说我就跟大家一块儿颇有微词吧,但是在这个地方说哪个老师不好,我都觉得太过分。
    学校管理层我只能说我完全不清楚,所有的印象只是校门口显示屏上的值班人员名单而已。让我回忆校长的名字我都真的不记得了,我在校期间换过校长吧,当时还有记者来校门口采访。这件事情好像还有后续的争议,不过爱谁谁吧。
  升学率,国外大学录取率,各种竞赛奖项,我真的一概不知,整体印象就是很厉害,确实亲眼见过那些确实很厉害的同学,厉害到让我培养出了一种深知自身智商缺陷于是甘于混日子的性格。  在进南师附中之前我人生的基本就是幻想自己成功,高中三年之后吧,就很坦然地转变成幻想自己退休生活了。
  可能南师附中的学生,最后变成我这样的不太多,学校也并不想把学生培养成我这样。。。当然以上转变也可能跟学校没有关系,跟我高中时候的朋友啊,读过的书啊,看过的电影关系比较大,跟金陵晚报的娱乐版关系大,跟当年的新浪微博关系大,甚至跟新街口孙中山像的关系,都要比学校向我灌输的理念要大。
    这篇回答已经要正式成为个人回忆录了,你要是想看南师附中的丰功伟绩或者是黑幕猛料,你还是算了。大部分人对于自己曾经生活学习或者工作的地方,真的都有很清楚的认识吗?反正我是不太清楚,清楚了我也不告诉你。
  我怎么说粉和黑的眼中还是粉和黑啊。说到这里我就要反对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了,这个作文题,就成了你用来回答“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怎样的高中?”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我要把答案稍微写得回到正轨上来,以下内容纯属回忆,可能有很多偏差,有偏差也别指正了,这种问题别较劲啦。
    南师附中在察哈尔路上,对面是体育场,体育场靠着南京政治学院,我高中的时候住在南京政治学院再往后一点儿,每天通过一条不干净又狭窄的巷子上放学,那带都是筒子楼,四处看看高一点儿的建筑就是一个方源酒店还有丁山花园宾馆了吧,再南边一点儿有两栋公寓楼也挺高的,对了还有虹桥中心。
    整个南师附中周边都不算有活力,也灰蒙蒙的。学校门就是这样:这张照片除了天气好得太假以外,还是反应出真实状况了的,门口其实还有个红绿灯。这张照片除了天气好得太假以外,还是反应出真实状况了的,门口其实还有个红绿灯。
  进去之后直走,路过那个玻璃状校史馆之后,就可以看到闻名遐迩的未!名!湖!旁边是食堂和宿舍,见下图:这个照片同样是真的,我们是真的有很多漂亮的鲤鱼在里面,不过未名湖的水质非常不好,我们当时认定这些鱼肯定是基因变异了的。
    湖周围铺的鹅卵石,坑坑洼洼有些年久失修。高二之后马路对面的体育场就整修了,我们体育课跑四百米都是绕着湖跑,那坑坑洼洼跑起来十分销魂。这个照片同样是真的,我们是真的有很多漂亮的鲤鱼在里面,不过未名湖的水质非常不好,我们当时认定这些鱼肯定是基因变异了的。
  湖周围铺的鹅卵石,坑坑洼洼有些年久失修。  高二之后马路对面的体育场就整修了,我们体育课跑四百米都是绕着湖跑,那坑坑洼洼跑起来十分销魂。这个是实验楼:行了图片就放这么多,因为百度出来也就这几张能用,其他都是南师附中的分校,我都没去过,不了解。
  行了图片就放这么多,因为百度出来也就这几张能用,其他都是南师附中的分校,我都没去过,不了解。  所以大概环境我就介绍这么多了,估计你们看着也无所谓我就不操劳继续描述了。对啦,后门那边都是小吃的,就记得美满家和米罗(罗好像不是这个罗)了,这俩店比虹桥中心那边的吃的更能代表附。
  。。中。。。美。。。食。。。所以从外表上看,南师附中大概就是那样的学校。我总算答得有些切题了!从内心上来看,你猜对了,答主我不知道。  仿佛根据政策,南师附中已经没有省招班了吧,现在南师附中同学的内心世界,我就更无法揣测了。
  其实就算跟我同班三年的同学,我大部分也不了解,倒不是什么人情冷漠,就是我比较懒只在小范围活动而已。现在刷微博刷到以前同学的动态,真的有些同学仿佛在实践那些教育箴言,有高追求和大情怀,他们来谈这个问题,也许才会有帮助。
    我不同意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但是其实我更不喜欢目前排名第二的答案。都多少年了,怎么还是那些优越感颠来倒去地说?!作为一个二流大学的毕业生,也许没啥资格,但是别怪我,我要重点批评。
  以下引用,斜体加粗加线部分是秀优越,非斜体加粗加线部分是假。未标注部分以及未引用部分都是真的,我发誓。  “南师附中作为一流的高中显然不仅限于升学率。学校非常重视素质教育,所有的课程(尤其是一般学校都不大重视的“副科”)南师附中的老师学生都无比认真对待。
  ”“最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课程。当大部分高中都在重视数学英语这种靠着“狠抓”可以提分的课程时,南师附中的语文组老师在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整个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附中很强调阅读,我们高一时的语文寒假作业是通读红楼梦。
  我们的语文书有两套,苏教版和上海版,作为辅助阅读。平时下发的课本以外的阅读材料则包含了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等。必看的电影是《春风化雨》。而现在,南师附中的老师们(不只是语文老师)组织了地平线读书社,交流阅读,并且定期将老师们写的文章汇编成册发给学生。
    此外,我们在学习戏剧选读时,在课堂上会有话剧表演,并且全年级举办话剧节。所有南师附中的学生都要求有一定时数的志愿者工作,需要工作满多少小时才能毕业。”课外活动,自己享受就好,这篇答案里面,只让我感觉是秀优越,这些话我感觉简直看烂了,看个电影真不算什么,不怪金中黑。
    也许这些话都是真诚的,都是发自肺腑的吧。那就不要自动默认其他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条件,更不要默认没有这些教育条件,其他学校的同学就没能有一个酣畅淋漓积极向上的青春,就没能培养出有魅力的人格(人格魅力这种事啊,真的不是学校可以给的,如果是学校给的,那肯定是假的)。
  附中如果真的好,那就是好,不是因为别的学校不如我们附中所以她才好。  这些宣传标语一样的话,是我最不喜欢南师附中的地方,每次国旗下讲话,各种场合,都会有这些话。或者是我个人的问题吧,这些话对于大部分“附中人”确实很受用。
  但是附中的文学教育,看了这篇答案之后回想起来,真是影响深远,值得终生感谢。我是不会说自己是什么一辈子的附中人,或者我爱附中这种话的。  她就跟回忆里面任何一部分一样,有开心有难过,更多的是每天就平淡地看着时间过去了。
  什么一辈子附中人啊,一辈子执着于生命中短短的三年,附中也不会开心吧。就先说这么多了,天哪为了这么无聊的问题答了这么多,简直傻逼了啊,邀我邀个毛线球啊。。。###第一,我挺喜欢王先生某些答案的,可这个“据传”的作文题简直莫名其妙。
    第二,对“附中人”说几句。“附中人”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以及“精神贵族”这种洋洋得意的自称令我感到不适。文革之后国内哪儿还有什么贵族啊…贵族什么意思?“贵族”是自觉把自己置于“平民”阶层之上的。
  在我看来,“贵族”这两个字在学校教育中的重提是极其不合适的,因为实质上这是一种对平等精神的践踏。  楼下有人提到所谓collegepride,我想我还分得清什么是适当的“自我认同”和不适当的“优越感”。
  因此,我一般会刻意回避这种名词,尽管我是所谓的“附中人”。在我的眼里,附中的确出了不少人才,可把“精神贵族”这种词挂在嘴上,我觉得挺荒唐的。因为大部分以堂堂“附中人”自诩的学生并没优秀到能够因附中自满自得的程度。
    这种风气,我并不欣赏。第三,具体说说,附中是个什么样的学校?我对附中怀有复杂的情感,所以一时难以说清。一方面我厌倦附中的某些风气。一方面我欣赏附中的校园环境,也感谢附中托举我上了一个尚且不错的大学,并且让我认识了些不错的老师,认识了些此生难得,三观相合的朋友。
  附中的优点呢,朱同学说得很好了,活动丰富,三十一公里令人难忘;附中语文组也算一朵奇葩,推荐的阅读材料丰富有深度;某些老师很有人格魅力,口才好…在附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算心情愉快,我经常听说其他中学的荒唐事,感觉庆幸,至少附中老师、领导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人的。
    我一直相信,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合情合理的。学校里的规矩若难以服人,教育就从根本上失败了。我很感激至少附中的规矩不至于让人感到荒唐混蛋。总之,附中是一个高中而已,论生源在本地算是一流,在糟糕的教育大环境里保持了些许老牌名校傲气,但说再多素质教育,本质上还是如衰狗状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
    附中在县中模式下压出过不错的成绩…可幸资源还算丰富,里头的学生也沾光多几条竞赛、出国、艺考的路子可走。若说它多好,可说是矮子里拔将军--我个人认为,并不值得吹捧。附中的优秀,是顶操蛋的教育大环境的荒谬与失败衬托的。
  ========================================================================读了新写的几个回答,发现关于“附中精神”的反思不独我一人有,对自个儿三观又有了些许自信,倍感欣慰。
    ###所谓南师附中的学生,会在这个问题下面给出很多意见相左风格不一的答案。这是附中之于我很重要的一点。这也是在大陆很多大学都做不到,而一所中学做到了的一点。###《在味蕾和情怀上跳舞的一百一十多年》一《百年食堂》:附中的食堂精神“南师附中是一所发展中的百年老校”,我们十易校名,七迁校址,从三江师范学堂到现在的南师附中,110年的变迁阻挡不了附中的食堂,阻挡不了附中的饮食文化,校址的更迭让附中的食堂柔和了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让多元的中国餐饮汇聚在未名湖畔。
    尽管食堂伫立在校园里的时间并不久远,但食堂的精神,却是整个附中的脊梁。是的,这的确是附中的脊梁。附中人在入校时首先会被带去校史馆,所以悠久的历史往往会成为我们骄傲的第一原因。
  自建校以来,几乎所有历史都能在作为中学教育的排头兵的附中里留下烙印,建校,抗战,分校,到解放,大跃进,甚至文revolution,DaZiposter,studentstrike。  。
  校友会时的老人就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我们有机会直面这些老人,感受背后沉甸甸的故事,继承百年来附中学子共同坚持到的理念,我们就是这一百多年历史的一份子,以校友身份跟袁隆平一同求知,跟鲁迅在同一地方奋笔疾书,和黄健翔一样口若悬河,这就是附中人的小情怀。
  一代又一代人站在我们身后,我们不能辱没了这一百多年的名声。  二《长队的尽头》:食堂里的梦想”吃货里的巨无霸“南师附中本部有两个校区,未名湖东边是高中,西边是树人初中。而中间的食堂,就是初中和高中在日常的两侧的唯一交界处。
  树人的初中生常常被教导的一句话是:“你们要好好学习,要实现从西苑到东苑的跨越”。附中的高中生常常羡慕,初中生较为悠闲的生活。  所以在食堂里,初中生们努力的吃,用力的吃,想从树人吃到附中,想要在中考后再次以不同的身份来到这个食堂,吃出自己的梦想。
  高中生慢慢的吃,细细的吃,在繁忙的一天竞赛和课业中找出时间,回味自己的童年,回味自己的初中,想要重新体验第一次拿着饭卡来到这个地方的感受。“中学里的北大”更多的时候,高中的各位都是匆匆的吃,带回去吃,急着吃。
    因为附中是个大家一起向前追赶的地方。你的竞赛保送去北大,他努力自招千分考去复旦,我用功背单词去留学。这些都是这个大环境留给我们的动力。周围的所有人都在向前追赶,所以我不敢放松。
  周围所有人都在努力,所以我不会觉得辛苦。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地方,给你一个优秀的环境,再给你一群同样优秀的人。  北大把“中学里的北大"这个名字给了附中,那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个名字里的梦想。
  三《小楼的给养》:顶起了附中人的一片天附中一共两座食堂。但是大家习惯性的,亲切的称,我们有五个食堂。他们分别是,一食堂,一食堂二楼,一食堂二楼教师餐厅,二食堂,二食堂二楼。他们各有各色,一食堂自己选菜,各种各样都有,二楼主要是套餐,盖浇饭,有时候会有福利,以前有过小火锅。
    教师餐厅主要是给教师的,福利待遇是一个水果。二食堂一楼主要供应西餐,二楼有面条馄饨粉丝。但是附中只有一个语文组。我们有王栋生先生,他关心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对课堂的期待,担忧国家的教育,他用一篇篇厚重的博文真真切切教诲我们“人之所以为人”。
  我们有倪峰先生,家中藏书破万卷,课堂之中旁征博引,从一篇短课文中给我们打开另一扇文学世界。  我们有龚修森先生,向我们传递的鲁迅精神。我们有庞冉老师,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我觉得这里说错了,我不应该单独列出其中的个别人名,因为这个一片天是语文组一起顶起来的。
  语文组组织作文比赛,这是畅所欲言的平台。他们组织话剧,《之子于归》,尖锐的《尖脚猫游戏》。他们从不避讳敏感尖锐的话题,语文组在教会一届届校友脱离了课本的真实文学,脱离了应试的真正思考。  附上王栋生先生的博客。
  吴非_新浪博客四《饭香中的温柔》:吃在附中,爱在附中当饭点的时候,整个附中都被食物的香味浓浓的爱着,天井小桌,标本林,未名湖畔,每个地方都是享用美食的最佳场景。不仅仅吃地方,更重要的是附中人。
  三三两两出去,基友群,哥俩好,姐妹手拉手,大家一起吃饭是最开心的事情。  当然不要忽视淹没在人群中的一对对,他们才是整个午餐时间最大的受益者和享用者。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肆无忌惮的享受两个人在一起的亲密,填饱了彼此的胃还有时间在附中里漫步。
  是的,永远不要担心在附中看不到手拉手回校看老师的情侣,看不到来拍婚纱照的新人。舒适的环境,浓郁的荷尔蒙,没有所谓的高压政策,甚至有老师在课堂上说起她曾经的一切。  想要拴住他的人先栓住他的胃。
  因为吃在附中,所以爱在附中。五《小巷里的盛宴》:食堂外的奢华除了食堂我们还有什么?后门的右侧标本林的尽头,有一处隐秘的地方。我说隐秘,是因为它低调不装饰,常有卷帘遮挡。但是只要是下课,它却不在隐秘,因为过多学生的聚集,让它比操场更有吸引力。
    我们亲切的称它为“小卖部。”食堂或许成为正餐的天下,但是这里,就是茶余饭后休息时的王者。各种饮品,零食,方便面可以满足所有的需要。琳琅满目的物品,只需要饭卡,你就可以轻松的拥有一切。
  如果说小卖部充实了学子们的胃,附中后门左侧的桃李阁则是附中的精神食粮。推门进去就是油墨书香得到气息,你会发现数不清的卷子看不完的宣传稿堆在里面。  作为学生,打印资料必不可少。
  只需一张饭卡,你就可以拥有老师的珍贵资料,分享同学的私密复习提纲。而后门外的一切才是吸引学生真正的源泉。米罗,面包店,烤羊肉串,奶茶,台湾煎饼(我记不得了,就让我这么叫吧),炒饭,美满家,麻辣烫,泡沫盒里的套餐咖喱饭寿司,三轮车上的水煮串串儿,鸡蛋饼……所有的一切都藏在了附中后门不大的小巷子里。
    只有中午的这里--年轻的后门,才是能与百年食堂分庭抗礼的唯一对手。除了附中的贵族气我们还有什么?百年历史,素质教育,江苏头牌等等这些,给了附中人底气,但是也变得无端骄傲。
  仿佛有了这个身份,即使不努力,也依然可以发光,有了这个标签,便可以心安理得不求上进自视甚高。  不客气的说,按照一部分附中学生的行为和心境,根本达不到能自诩为“附中人”的程度,硬生生的把名气沉沦为傲气。
  这就是为什么我反感标签化,甚至不会自称“附中人”,尽管我上文反复提到了这个词。我更不喜欢“没落贵族”这个词。心安理得的说出这个词,仿佛过去的荣光是我们的荣耀,而今日的没落与你无关。  沉甸甸的百年犹如精神鸦片,给了偷懒的温床,而没了拼搏的力量。
  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离开了附中的附中人附中告诉我们怎么嚼菜根,而我们继承了这些,在日后过我们的人生。所以离开了附中的贵族气我们还有什么?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踏实做事。虽然是学校的陈词滥调,但这的确是高中三年中教导我们如何真正成长,让我们离开了高中仍能以附中人的身份骄傲。
    同时感谢附中的百年,给了校方底气,能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仍然顶得住些许,校长依然坚持住教书一线,能够不犹豫的率先引进模联OM带合唱团去维也纳,能有有机会得到各种交流资源。
  不以附中百年而托大,而以自身证明附中的百年,我觉得这是附中,这是附中教育出的附中人。PS1。  评价任何一个学校离不开大环境。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附中做到一些事情已属不易。
  不客气的说,附中学生能接触到的资源,比其他学校的人多得多。举个例子,我在初三08年就已经实打实参加过模联(当然现在太普遍了),有和台湾学生一起上课的经历,有多得多的与外国学生交流的机会。  2。
  附中风气的问题已经提到,我不能指着鼻子说你们怎么怎么样,因为我自认为我还远到不了能自称附中人的地步。3。楼上已经隐约看到了南外南师掐架迹象。南师和其他所有中学一样是普通高中,南外的特殊身份则是1963年周恩来提议的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目的和定位就不一样。
    南师附中以竞赛保送,高考成绩出色,以及近十年的留学生为主,但是仍然以高考为主流;南外主要以小语种培训为主得到国内高校的小语种保送名额为主流,以及相应语种国家的大学录取(北美留学是主流),而高考寥寥无几。
  因为南师和南外都很优秀,而南师和南外不是同一种类别的高中不可一概而论,所以我们才说南师附中是除了南外最好的高中。  我认为这不是一种示弱,而是为了表达一种区分度以及同样一种对南外的肯定。
  至于看到楼上直接大言不惭的说“作为南外人直接就说自己是做好的学校”,诚然南外是有这样的底气,但是楼主没有继承得到南外的情怀。4。评价学校不可能是客观的事情。有客观立场的人不能真正接触到学校的本身,接触到学校本身的不可能有客观立场。
    ###毕业的时候就在想要是我以后的儿子也能来上附中就好了###以上诸位很能扯。。。不过我觉得都不大准确附中的第一特点(或者说曾经的第一特点?)是比较自由且活动多,中午时间空着之类自己支配,高一的中午时光不是看电影就是图书馆或者到鲁迅纪念馆睡一会或者拉去各种活动,社团啊什么xx演唱会啊都可能出现,大家也玩的比较开心,当然到了后期所有中学都一个样,所谓什么附中精神也就那样,特别是这几年给领导糟蹋的。
    。。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了但是高中毕竟是高中,到后期该咋咋滴,没什么区别,补课也补,刷题照刷,顶多偶尔放松一下btw附中语文组英语组楼上已经介绍过,所以不多讲,这也是为什么附中语文英语考试高一高二基本不跟市统考的原因。
  。。以上都是次要的附中最主要的特点凝结在四个字中爱在附中无论你是学霸学渣,哪怕是精神有问题的同学,只要想找,都能找到真爱附中是恋爱的天堂,南京市最适合谈恋爱的高中之一不光是楼道啊,拐角啊有秀恩爱、经常还有学长学姐来拍婚纱照无论是姐控妹控还是基佬,都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才是附中###带你装逼带你飞###作为从南师附中毕业的学生,还是建议楼主把南师附中作为一个普通南京高中就好,平常心对待吧,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没有绝对的理想化和绝对的非理想化。
    关于“附中人”这个概念,很同意郭力特的说法,这个概念着实空洞,更多的是欺人和自欺。对石龙子同学提到的“附中人”这个概念越来越“精神贵族化”十分赞同,而且对这种不适十分感同身受。
  可能是因为南师附中有许多有才的同学,但同时别忘了更多的是普通的同学。人总希望自己的理想形象是有能力的,样样精通的,各个方面都优秀的。  所以“附中人”这个概念,这个以少数优秀同学为模板,但是几乎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真正南师附中学生的概念,更成为了大多数同学优越感的直接来源,成为了他们(我们)假想的一个自己,这大概也是我觉得这个概念空洞和只是用来欺人和自欺的缘故。
  而且优秀同学的优秀,和“附中”这个招牌又有多少直接的因果关系呢?“附中人”的特点,只属于南师附中独有的是什么呢?如果说什么独立思考,注重阅读,创造才能,等等等等,可以说这都不是“附中独有”,哪个优秀的人不是这样?从这儿看,所谓“附中人”也是一个挺空洞的概念。
    此外,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学校可能多多少少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但是绝没想像中那么美好,郭力特同学的描述都符合实际。其实,什么是素质,又怎么衡量素质,不是一个短时间的,简单的,数值化的问题。
  如果说南师附中的学生真的在素质上优秀一些,但是同时还要考虑到南师附中能够录取南京市很优秀的同学,把他们聚拢到一起,不得不说那些所谓的“优秀”是因为生源优质还是因为教育优质,是很难分辨的。  从南师附中高二小高考和高三来看,虽然并不是那么像地狱,但是还是十分功利的。
  从我的体验来看,虽然不能完全抹杀“教育”这个原因,但是“生源”这个原因还是占主导的,因为我并不认为,如果我不在南师附中念高中,而在其他的学校念高中,我的素质就会有很大的滑落。零零碎碎答了一些,马上赶去做实验了。
    ###其实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真的没那么喜欢学校额……周末出门也死活都不愿意穿校服的,连我妈都奇怪这点。但是毕了业以后就释然了,好像很多以前揪心郁闷的事情一下子竟然全都记不清楚了一样……orz基本就剩下一名学渣抱着还算NB的母校大腿的那种“狗腿”情怀、[其实也有可能是当时还是太幼稚了一点小事也要发挥处女座极致的脑补能力非要给自己添堵……举个栗子,比如高中那会其实我背地里还是默默很诟病神一样的语文组的、因为真的跟高考太太太脱轨了……脱硅到简直转眼晃到已经三模了老师还能淡定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高三周末的补课是自愿参加的,不强制、所以对我这种周末要在家睡懒觉的人来说平时白天在学校的课堂时间还是挺有用的、虽然有时候还是会不争气地睡过去……orz)放各种怦然心动逃离德黑兰甚至一个空有克里斯蒂安贝尔帅脸蹩脚模仿1984的渣片(名字忘了不好意思)……对于极其难得的阅读题的讲解啥的,基本都要申明立场其实理解不止一种或者这里53答案其实并不好啊blablabla~~~于是就发生了我直到高考完了都不造语文阅读应该怎么答题这种狗血的故事、当然估计我这辈子也都不会知道了。
    说到这里,请不要鄙视我当时这么“肤浅”“功利”的想法、其实就算现在我也不认为我在当时的心境和环境下这么想有什么很不对的地方。我不是学校里那些大神学霸,没有那种特别学有余力的闲情逸致拿着惨不忍睹的数学卷子全心全意欣赏并不能够直接提高总体分数的理想化教育(尽管事后想起确实觉得当初某些阅读确实有甚至受益终身的效果),当时那种迫在眉睫的大环境下希望能接地气一点也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吧、尤其是作文这种分数能令人大跌眼镜的东西……自然,后续故事就是那些年被强制灌输的各种阅读材料etc。
    确实令我感受到自我逼格提升的满足感……然后庸俗的说就是我还挺感谢那些年的语文教育的。虽然很抱歉的在高一看死亡诗社的时候我竟然很不争气地从头睡到尾……orz至今记得睡眼惺忪地爬起来就看见屏幕上一群学生群情激昂站在桌子上的画面、简直囧囧有神。
  其实是个神奇的事情,我自觉从小就算是喜欢读(课外)书的人,但是高中之后出现了很多跟期中期末考试挂钩的阅读材料,而我一向对compulsory的东西自然地反感,更何况不少内容也确实是不太对胃口得那类,于是连带对一大票相关的阅读都很抵制了;可是到了那些东西已经不再重要的时候,又会不自觉地念起它的好。
    至于优越感的问题,其实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这个问题关联度不大吧……嗯,事实上我个人觉得哪怕是附中内部也会有所谓上流人士的小圈子。事实上我感觉自己高中那会也是体系外的人。楼上有人表示附中人对外会很团结,但通常情况下我也不好意思去和别人抱团……(就算是校友大神也不会带学渣抱团吧啊喂)其实大学里或不活跃跟哪个高中真心没什么关系,在一个活跃的高中里不活跃,到了大学只可能更加沉默。
    优秀的永远都是各种头,凤尾们正视现实吧。这本质上是圈子问题,跟学校无关。咳咳,歪楼了,正回来。==说到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嘛,就是树多蚊子多、食堂不好吃、景色还算优美、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老师普遍自我感觉良好的大神与学渣共生的南京还算比较能拿得出手的省内知名高中。
    就是现在没有省招生了,而且厉害的人里越来越多出国了、不知道高考成绩会不会下降。哦对了,好像校服越来越难看了。然后学校还蛮土豪的,听说给现在教室里都有wifi,娃娃们都配了教学用的iPad,机房都换了Mac……唉,怎么什么好事都是我毕业了之后才发生TAT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大学从来不高兴参加各种活动还有一点就是附中的很多活动确实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以至于到了大学之后每次去个什么活动都会很失望:竟然还不如我们高中的时候……比较得多了以后自然就没兴趣了。
    以前那会老觉得学校里各种活动形式化,等到了大学里我才算真正看到了这个词的真谛。总体而言还是个很可爱的地方吧,如果家离得不远可以考虑把孩纸送去念个高中,在方圆五公里内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哈哈。
  整个楼好像都歪了,就当能从一个普通毕业生的眼里看出一点点这个学校的影子吧。  ###哈哈哈。看到很多附中人都说“撇开很多保送出国的南外,附中是南京最好的学校。”作为南外人,我们说自己是最好的学校不用撇开附中。
  所以如何评价附中?南京市第二好的学校。[喂喂,你们的幽默感呢?!]###首先,这个问题还是蛮有趣的,这个题目的真假我是无从判别了,不过要是真实存在的,那也并不用太奇怪,因为总的而言,一个事实是这几年附中似乎越来越看轻其他学校了,所以这样的具有个性色彩的言论屡见不鲜。
    如果非要比较的话,我认为对于出国党来讲,南外更合适,不过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说,南外的教学质量实在不算很高,主要还是近几年出国人太多,风气不如以前了,这是我和许多南外毕业的同学认真比较过得出的结论。
  所以,如果你想出国,南外更好,但是走更为基础的高考路线的话,南师附中的水平远超过南外和金中,这些都是有公开数据支持的,我就不去列举了。  我在附中校园呆了6年,从树人到附中,应该说对这所学校有极为深刻的感情,这所学校承载着我六年的时光与记忆。
  附中(包括树人)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而老师的特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点:奉献与真诚。举个简单的例子,树人当时有不少老师是附中退休返聘的,他们的年龄本身就已经很大了,而且他们本身经济条件都不错,他们完全可以回家休息,但他们依然愿意承担工作的压力。
    可以说,这样一些老师对学校对学生的真诚的热爱是附中才是树人的基石。初中时当过物理课代表(中考物理没考到满分丢人了),至今都对刘壮美老师在中午大热天放弃休息时间帮我们批改作业的场景记忆犹新,在此也向她再次致谢!另外一点我想说的是真诚,这一点我想从高中时我们的年级组长王小平老师的话说起:“你觉得高中苦吗?那我告诉你们,大学会更苦,之后的工作中你会有更多的困扰。
    ”没错,附中的老师就是这样的真诚,从来没有哪个附中的老师会跟我们说大学是天堂,在我看来,这种言传身教的真诚具有的内在价值远远超过那些考完试就会忘记的知识点。我无意去解读什么附中精神,因为这是一个太过虚无飘渺的题目,但我只想说,南师附中是一所好学校,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厚重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奉献与真诚的努力,所谓的优越感只有建立在实际成绩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作为附中……分校的,当年中考前一天晚上由于连夜刷完了某单机游戏而兴奋得一夜没睡导致最后考完萎了二十分而没能去得了本部的人来说,附中就是个(因为没能进所以特别向往的)天堂(。
  据说本部校服校裤随意穿一件就好。据说本部给带手机。据说本部午休俩小时可随意出校吃。据说我们分校的学生课间谈论吃喝嫖赌,本部学生课间谈论历史和政治。  据说本部文科班社会实践去得是山东[旅游]而我们分校去得是浦口[种菜]等等。
  以上经考证具有90%的真实性(。因为有几个本部的机油,接触过了解下来感觉本部聚集的都是一群有思想会生活的学霸。学霸们通常都以自己是附中人为荣。本部的学习那是杠杠的,举个栗子,最近14届的小高考我校才64个4A就算取得了辉煌然而本部是一百多个吧[。
    还有就是一些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选修课程,各类节日例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艺术节等以及31公里步行。平时还有各种话剧历史剧诗朗诵等等比赛,必看电影《死亡诗社》等等传统。
  然而这些由于我们分校都有(都一个集团的传统必然是差不多)并且作为分校人,有些小自信觉得这些活动方面做得不一定就比本部差,so就不详细阐述了。  最后,无论如何,本部是我心中永远的天堂。
  皮埃斯:听说本部多基佬(´・_・`)又皮埃斯:没有看到[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不幸福!(快够!###除南外这个怪物以外的最强###偶然刷知乎,竟然能刷出关于附中的问题。太有缘。之前有答主讲到附中人“精神贵族”的姿态,我想申辩几句。
    我现在在一所不错的美国大学,pre-orientation(开学之前帮助学生了解适应大学的活动)的时候学校一直在提的一点就是collegepride。为自己的学校骄傲,是一种自我认同,也是校园文化建立的开端;并不是在灌输“进了一所优秀的学校就高人一等”。
  附中能让学生骄傲,不是因为虚名,而是因为在附中丰富的经历。  所以附中人为附中骄傲无可厚非。我从县级市的初中到附中,在初中升高中是很难的抉择。当时我也有题主一样的问题:附中是什么样子?初升高的暑假去附中的招生部,爸妈围着招生老师问了很多升学率、师资的问题,得到了数据,却觉得不真实。
  但是现在回看,我必须说这个选择很对。去附中前,有南京的朋友和我说:县中有很多学霸大神,但在附中你能看到外星人。  这个说法略夸张了,但不得不说,我的确碰到一些让我佩服的人。
  在这样的环境里,变得更独立,更会思考,更能做事。再者,附中给了我很多机会。现在能来所在的大学,也是因为附中而有的机遇。回头看,选附中很对。###有同学说,感觉附中和其他学校没有什么区别,至少没有质的区别,但我相信,再过几年你能够自省过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好奇心,你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乃至你的整个性格都受到附中这段时期的重大影响。
    你就会认识到,在高中这个阶段能让你在一个尽量舒展的环境里自由生长,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让学生自由生长,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附中精神。自由的读书、自由的学习、自由的娱乐,等等等等。
  唯有这样放松管制,学习本身才能变得更加舒展舒适,从而更接近“求知”的真意,而不是被现代科举所扭曲变形。  当时的我将很多这种自由用在了“自由的娱乐”上,尽管回首心中会有些许懊悔,但我同时也认为,即使是“自由的娱乐”,也远胜“强制的复习”。
  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刺激,会让人的好奇心麻木,求知欲退减,这也是许多人跨过高考就再也不学习的原因。因此我感谢附中,也感谢附中的老师和一起成长的同学们,包括当时的校长,王占宝先生,尽管当时同学老师都对他有很多诟病,但现在我也能理解他,并且感谢他当时在高考压力和附中传统下的斟酌权衡和合理妥协。
    ###前教师路过。说话,怀念没有大盖新楼之前,校园里满是大树没啥路灯的样子。###南京市最著名的公办重点中学之一。历史悠久,校长葛军。撇去大量学生不参加高考的南京外国语学校,在高考成绩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南京最优秀的普通高级中学。
  不仅是文化成绩,这所学校重视学习之外的活动,不是一味抓成绩的。  虽然没有走进过这所学校,但是有路过该校校区,感觉学校的气质就很清新。###本来是一个不错的高中,被功利主义和市级愚蠢的教育部门搞的非常恶心。
  恶心是恶心,不是差。而且部分学生家长正在把这所值得令人骄傲的学校变成一所能培养出分数令人羡慕的学生的地方。如果说20年前南师附中可以和南外相提并论,那么现在这群学校可以说正在变成一个金陵中学加强版。
    很可惜,不过确实是这样。这仅仅是这所学校给我的印象。###曾经王雷老师也说要学会生活,当忘记一切所学,还剩下的才是附中真正带给我们的。我也十分认同。诚朴做人,诚朴做事,诚朴做学问。
  这才是真正的附中。###别提了,每天中午隔壁学校的我们正在午休时,他们欢乐地上着一节又一节体育课,真的是很吵啊。  有校友嘛哈哈哈###对我是20年前美好而平庸的六年中学时光回忆。
  ###噗,校友来这里按个抓~###机缘巧合认识了不少南师附中的人说实话觉得他们大部分人的优越感有点过分了(不要说我以偏概全实在是认识了十几个里面就一个正常的)~为什么要在其他省市同学的面前不停宣传自己的学校呢你觉得你跟一个帝都学生说你们学校多好多好有意义吗###记得还在高中时每当学校在国旗下演讲、广播时宣传所谓“附中精神”或者“附中人”,身边不少同学就会表示不屑以及一定程度的反感。
    我觉得母校让我获益最大的地方除了前面几位提到的语文教育以外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他们也有可能是错的。###让平凡者不平凡,让优秀者更优秀。###我是本省外地人,在NSFZ念的省招班。
  高一蹲在江宁,高二回到本部,至于高三,哦,我准备出国去了。满打满算我也就在附中待了两年,在本部才待了一年。  对于我来说,南师附中是一座极有风格的城市里一所极有风格的学校。
  这点本地人可能感受不明显,外地人很快也就没有多少机会感受了。南京空气质量令人发指,堵车堵得跟狗一样,即使如此,她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朝天宫景好文物好还没什么人,我强推),民众豪爽幽默(或者说“甩”,褒义贬义都有)。
    南师附中正是诞生于这样一种大环境中,这个大环境我们不应忽视。南师附中同时也是一座乌托邦。这里有很多理想主义者,有很多在思考的人。老师和学生都是。举个例子,本问题的所有答复,无论我赞不赞同。
  再举个例子,高二还是高三的时候,我同班同学创了一份全学生自主运营,主旨独立思想的校刊。  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人,但互相尊重,理性讨论,而不是秀优越,秀歧视。我大学的校训是“APLACETOTHINK”,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附中,也很合适。
  以及,南师附中出甩子,是真的。###大晚上看见这个题目…正好与许多附中人相识已久姑且发表一下片面的看法。关于优越感。  就我认识的同学,他们无一对自己是附中人感到非常自豪,当然这些同学现在的发展在同龄人中也是非常好的,无论是艺术类,学术类,还是一些social方面都是非常出色。
  一点小小的傲气和优越感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关于成绩没有真的在里面上过课,但是知道附中学生有大批竞赛保送生,非保送生的成绩也相当出色,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名校应该都有附中人的身影。  关于同学南京三大名校的同学应该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及以上的高富帅白富美们,所以相对从小到大教育都是比较拔尖的,见多识广落落大方。
  而且我发现好多在附中恋爱的同学,到大学还是仍然在一起,有种在附中谈恋爱就能找到这辈子真爱的即视感。其他七零八落的其实我也不算清楚,但是我不觉得这所学校只是一所普通高中,从各方面来看我都认为南师附中出类拔萃。
    ###活到现在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考上了南师附中而没有去读,我想我会后悔一辈子###我想附中给我留下了一生的生活烙印,让我一直在贯彻某种原则在生活。抛开学习,附中教给我的是不做有损于社会正义的事,不做有损于生态环境的事。
  ###十年前在南京读大学时,同学里面认识两个毕业于南师大附中的,综合素质都很强。  学习好,会做人,动手能力强,很有人缘,毕业时候,记得他们两个都保研了。总之,对南师大附中高看一眼。
  ###初中上完前两年我都一直觉得自己会在金陵中学念高中。金中,金中,看着金中的学生穿着肥大的校服在梧桐树下骚扰降降温走过,背后的校名印的那么大,简直羡慕死了,所以我在在心里念叨了两年,最后中考分数也正好够金中。
    可是,故事到这里一般都有转折,我也不例外,到了初三,遇到了一个男孩子,一个偏偏要考南师附中的男孩子。当金中遇上附中。最后我填了南师附中,察哈尔路上那个门口有很多柱子,跟树人国际一墙之隔的南师附中。
  我以为放弃了心爱多年的金中收获的是能跟男孩子继续一个在学校。可是,这里又有了转折,最后我去了附中分校,他也没去附中。  分校有着跟附中几乎完全一样的校服,风格一样的校园,甚至校名前几个字也完全一样,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但是他不是附中。我跟附中缘分很浅,只去过两次,一次是初三那年的5。12,在附中考试,第二次是高一那年春天,31公里步行,从附中出发,晚会在附中的礼堂表演了舞蹈。说这么多没用的,文不对题。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其实只是想说,虽然我一天都没有在附中呆过,但是附中对我影响很大的。
  初三的时候对高中的期待远比高中时候对大学更加期待。###南京四大名校。###哎楼上全是一众学长学姐。。。嘛在读的表示现在也没啥感悟还是该写作业写作业该吃吃该喝喝回忆的时候才想起母校的好来。  。
  。有优越感是因为它(对大部分人来说)确实不是那么那么地好考。学霸很多还是真心热爱学习的(在我看来。。。另外我附中的校服还是够力的这个不输南夫拉斯(即使他们套数多)。###虽然我也有南外的前女友。
  。。但是附中的学术完爆南外。。。绝对南京第一看看中考分数线就知道了。  。。BTW我中考加上我参加的南外加试分数线过了南外快30分。。。。果断去附中###因某些原因上过三所高中。
  也许你们没有体验过所谓的县中模式、所谓的填鸭式,那简直就是种折磨,比如教导主任有段时间专抓上课去厕所的不管什么原因直接扣分,当时肚子疼炸了,硬是忍住没去```附中也不许不是数一数二的好学校,但是我只想说在附中的日子里,很充实,很快乐。
    一点优越感也无可厚非,哈佛觉得比清华优越,清华觉得比东大犹豫,不都是这样吗,也是可爱。###其实并不是那么宽容吧……就像当代社会反而令我感到价值更单一了一样,附中希望培养出的,或校方认为优秀的,其实是一种人。
  至于语文组,不可否认,他们很有几分浪漫精神,这个词是褒是贬另说。  但就作文来说,恐怕大多还是阐释题。若将题干/前提看作1,多的是从1开始的循环论证,缺的是从0~1的考量;前者调动文本,后者牵扯多重话语。
  当年我自己也是这个问题。想到再说。Btw。回头一看,略严肃呃……###咳咳有段子曰:一中土,金陵黄,南师附中出流氓……南师的学生嘛,都非常爱自己的学校,以至于有时候优越感太高有点吓人……一群人坐着吃饭,互相问哪个学校的,南师附中的会特别明显地开始抱团……之前闹出一个要取消附中XX公里走路活动的新闻,很多附中毕业生都在下面各种反对啦~说不上好还是不好。
    简单概括就是:教学质量不错,环境很好,团结。###作为已经毕业了的,我觉得这是个上了大学,工作以及以后都会很怀念的学校。指标数据一类的东西很容易查到的。说什么活动之类的确实都有,听起来很厉害但真正做了也就那样,没有很特别。
  教学的话只是没有别的高中压得紧,课外的东西会多拓展一点。  教学形式也多一些不局限于传统课堂。以前看到种说法,说别人管学校叫南师而自己的学生叫附中。这种说法蛮傻还很多人转但确实是这样。
  优越也好自豪也好归属也好很朦胧地表现出来了。吹的骂的都不靠谱。对于学生来说,三年的体验很难解释,只有自己知道。语文组的东西有人会觉得多余,31km又有很多不理解。  这些东西自己做了过段时间就会想。
  这个感觉像鸭子你知道吗,一段时间不吃就会难受。###提起母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其实我是分校的啦,总是忍不住想抱本部的大腿)那么多优秀的校友,成绩拔尖,视野开阔,到社会上之后成就斐然……我现在混成这样实在是太可耻了!快去背单词!###中学时期每一次,遇到同龄人牛气哄哄大声地问“哎!(四声,强烈,透着自豪感地)你是哪所中学的啊?”该同龄人必定是贵校的。
    有底气就是好啊。然而作为另一所外语类特长的中学在校生,低调谦虚地回答一声母校大名后,对方气场好像就全么的了。再骄傲的神色,也会收回七分,“哦(四声,低音量),我是南师附中的。
  ”###作为一个附中实验班的在校学生,我觉得其实附中已经不知不觉的改变了。或者说,附中本身倡导的精神和附中学生所崇尚的精神正在向越来越远的方向背离。  再也不像前几个学长学姐所说的那样重视每一门副科,重视素质教育,现在的学生(某实验班),全部被一种来自同龄人的恐惧向前驱使着,这种动力不是自发的,而是外界逼迫的。
  也许还是有一部分人仍旧为单纯的一些梦想所感动,但在我看来,大部分附中学生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举个例子:附中人引以为傲的语文课堂,在我们班的模式是:几个对语文感兴趣的人发言,其他人一直低着头刷自己的作业。
  当然,不止语文课,也不仅仅是课堂,从早上7。10进校到晚上9。30离校,某些同学可以一直保持刷作业的状态。我没有权利去批判这些同学功利主义或是其他的什么,我只是觉得,就连只能让我们洋洋得意的精神贵族的头衔,我们也快要失去了。
    ###反正我一中学子笑而不语,土就土咯。不管很多人说南师附中怎么样,我以后生小孩肯定是要送去南师附中的,毕竟以后大学有保障,其次金中,再不济就跟他老娘一样读一中呗,我是很理解四大名校这种优越感的###确实厉害啊,说实话我看到他们会有压力,不是什么人都能让我产生压力的。
    ###是我最爱的学校,没有之一。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院校信息
院校信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