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数据库概念设计怎么写
试论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摘 要】 网络课程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技术问题和教学问题,更是一个艺术问题,网络课程的设计水平直接体现设计者的艺术修养。网络课程设计最常用的载体是网页,网页的艺术设计,日益被网络课程开发者所注重。 本文试从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内容、原则两方面,对其进行归纳和理论探讨。 【关键词】 网络课程;艺术设计;多媒体元素;界面设计
一、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内容 网络课程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技术问题和教学问题,更是一个艺术问题,网络课程的设计水平直接体现设计者的艺术修养。 网络课程设计最常用的载体是网页,网页的艺术设计,日益被网络课程开发者所注重。网络课程一...全部
试论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摘 要】 网络课程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技术问题和教学问题,更是一个艺术问题,网络课程的设计水平直接体现设计者的艺术修养。网络课程设计最常用的载体是网页,网页的艺术设计,日益被网络课程开发者所注重。
本文试从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内容、原则两方面,对其进行归纳和理论探讨。 【关键词】 网络课程;艺术设计;多媒体元素;界面设计
一、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内容 网络课程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技术问题和教学问题,更是一个艺术问题,网络课程的设计水平直接体现设计者的艺术修养。
网络课程设计最常用的载体是网页,网页的艺术设计,日益被网络课程开发者所注重。网络课程一般包含着一个主题内容,或文学,或艺术,或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等等的信息传授。每一个主题下面又有不同的分支以及具体内容,因而以主题为支撑点,选取最有代表性,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可视形象具象形象 元素制作成各个画面和界面,从而构成认知手段和审美感知。
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包含着网络课程设计者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在确立了网络课程主题(主体)之后,首先要明确和熟悉设计的对象和构成的要素。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涉及的具体内容很多,可以概括为多媒体元素和界面设计两个方面。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元素是指构成网络课程的内容,如文本、背景、按钮、图标、图像、表格、颜色、导航工具、背景音乐、视频等。与普通的课程内容设计一样,它们是实施教学并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根本,都要遵循一些共同的指导原则,比如科学方法、准确性、完备性等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上,网络课程内容不再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教科书文本,而是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即多媒体元素组成的微教学单元。
们可将界面设计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将视听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听传达方式。
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一般来说,技术对教学原理产生的影响是中性的,网络也是如此。 们既可将网络课程设计成“电子翻书器”,也可以将其设计成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们不能把目光仅仅盯在技术的进步上,而更应注意教育规律、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的实现上。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了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的表现力。例如,图像与抽象图形、三维图象、文本等在屏幕画面设计中的大小与位置,图像与动画、视频片断的交互切换快缓的节奏,图像与背景的深浅、冷暖,按钮与热点形状大小的位置,图像与图形的造型、色彩以及位置等等安排问题,就要求设计者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而制作出生动、和谐、美感的界面,整合出整个课程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节奏和韵律的格式,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中进入网络学习的世界,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信息。
要注意的是,网上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如新的压缩方式、流媒体技术,还有动态网页设计和交互性包括构建并管理网上多媒体数据库 技术——activex、asp、java script、vbscript、applet等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元素在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中的综合运用越来越广泛,使学习者可以享受到更加完美的视听艺术效果。
二、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原则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之一的网络课程,除了具备普通课程设计所遵循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等原则外,由于其表现形式、运行方式和承载功能的不同,还应具有自身的特殊设计原则。
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整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 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视觉设计表达的是一定的意图和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并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形式将主题主动地传达给观赏者。
诉求的目的,是使主题在适当的环境里被人们即时地理解和接受,以满足人们的实用和需求,这就要求视觉设计不但要单纯、简练、清晰和精确,而且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鲜明地突出设计主题。
作为视觉设计范畴一种的网络课程艺术设计,其最终目的是达到最佳的教学主题诉求效果。这种效果的取得,一方面通过对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或主题思想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条理性处理,使之符合学习者获取教育信息的心理需求和逻辑方式,让学习者快速地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对网络课程构成元素运用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进行条理性处理,更好地营造符合教学设计目的的视觉环境,突出主题,增强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注意力,增进对网络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
只有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才能实现最佳的主题诉求效果。具体可以通过对网络课程的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及彼此间的条理性的把握运用来达到。 条理清晰,这是设计网络课程时要坚持的最重要艺术设计原则。
网络空间中有两种最基本的组织方式:一种是“树状结构”,也就是整个站点有一个树根(即主页),在主页中列出整棵树的主干,建立站点的主要超链接,在每个网络课程中又有次一级的树枝。这种结构的站点条理清楚,容易查找,但略显单调。
另一种为“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有一个中心的网络课程称为主页,在主页中又有各个网络课程的超链接,进入每个网络课程,都可以找到其它网络课程的超链接。 只注重主题思想的条理性而忽视网络课程构成元素空间关系的形式美组合,或者只重视网络课程形式上的条理而淡化主题思想的逻辑,都将削弱网络课程主题的最佳诉求效果,难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出现平庸的网络课程设计或使网络课程设计以失败而告终。
2.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任何设计都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构成设计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设计存在的基础,被称为“设计的灵魂”;形式是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或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
设计的内容就是指它的主题、形象、题材等要素的总和,形式就是它的结构、风格或设计语言等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一个优秀的设计必定是形式对内容的完美表现。一方面,网络课程设计所追求的形式美,必须适合主题的需要,这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提。
只讲花哨的表现形式以及过于强调“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脱离内容,或者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的表现,网络课程设计都会变得空洞而无力。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单纯、对称、均衡、对比、调和、呼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因素,其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在这个基本原则下,应从结构、权衡、变化三个方面去求得形式的统一。设计者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深入领会主题的精髓,再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找到一个完美的表现形式,才能体现出网络课程设计独具的分量和特有的价值。
另一方面,要确保网络课程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不要为了炫耀而使用冗余的技术。那样得到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只有通过认真设计和充分的考虑来实现全面的功能并体现美感,才能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目前,部分学习者是通过电话拨号上网的,所用的modem的速率从14.4kbps到56kbps不等,但实际上,上网后平均数据传播的速率大约为0.5千字节/秒至3千字节/秒。通过局域网上因特网的学习者同样也受到网络传输速率的限制。
制作网络课程时,图片、声音、动画可以使网络课程看起来生动形象,但要控制网络课程的字节大小,一个画面通常不要超过30kb,如果超过了60kb,就应该考虑是否将一个画面分为两个来呈现,千万要避免制作超过100kb的画面(包括文字、背景、声音、图像加起来的总和),否则,就不符合传播信息的“快捷性”特性,使网络课程内容不能很快地到达学习者,影响了学习效果和质量,损害了学习者的情趣和积极性。
这种技术要素影响了传达信息的效果,因而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网络课程具有多屏、分页、嵌套等特性,可以对其进行形式上的适当变化以达到多变性处理效果,以丰富整个网络课程的形式美。这就要求设计者在注意单个页面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同一主题下多个分页面组成的整体网络课程的形式与整体内容的统一。
3. 设计整体性和编排多变性 网络课程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它要表达的是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内容、主题和思想,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环境里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它以满足学习者认知、技能、情感领域学习目标的实用和需求为目标。
设计时强调其整体性,可以使学习者更快捷、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它、掌握它,并给人一种内部有机联系、外部和谐完整的美感。 节奏与韵律称为节律。反映在网络课程各种媒体的编排上,学习者希望获得有规律的节奏和韵律产生的快感,激起情绪上的反应,从而对课程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谈节律,首先要求的是网络课程艺术设计的融合性与连续性的节律。虽然网络课件适应学习者的有选择性的学习,可按需要向前翻页、返回、中英文选择等,不像电视教材那样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但制作仍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识结构来掌握节奏。
如果界面所反映的知识信息如对概念的理解和文字内容的配合次序、逻辑性等 的顺序跳跃性太大,图像内容违背逻辑规律和色彩的协调,会造成视觉疲劳,觉得整体结构上松散,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刻、不透彻,致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所以,作为主体界面,需要各种媒体因素的重复、间隔、交替、渐变等的整合统一。“有变化、但不混乱;有秩序,但不单调,寓变化于整合中”。 <b>答案补充</b>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形式是由各种多媒体元素组成的。
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强调页面各组成部分的共性因素或者使诸部分共同含有某种形式特征,是求得整体的常用方法。这主要从界面、色彩、风格等方面入手。这自然涉及到屏幕画面布局的均衡、衬托、对比的美学法则了。
或对称,或衬托,或对比,或均衡,它们与节奏与韵律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强调变化统一中的变与不变。对称与均衡主要体现均势不变;衬托与对比却相反,强调变的一面,寓变化于统一整合之中。衬托作为对比手法的一种,它的运用是设计中采用率最高的一种。
衬托可以使界面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明显,对视觉形成强烈的刺激和张力,让学习者加深感觉,产生良好的审美效应。另外,象图像与背景的深浅对比、静与动对比、冷与暖对比、疏与密对比、虚与实的对比等等也是常用的。
<b>答案补充</b>从某种意义上讲,强调网络课程结构形式的视觉整体性必然会牺牲灵活的多变性,因此必须注意:“整体”应是“多变”基础上的整体。例如,一些课程在内容上,其结构与普通教材十分相近,沿用着课堂教学中的叙述方式,一味强调学科的逻辑性和内容的严密性,而忽略了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
有必要提醒设计者,在课程设计中须克服这种定势思维,决不能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经改造硬搬上网。常规教育与远程教育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远程教育中教师子系统和学生子系统处于经常分离的状态,学生主要依靠自主学习完成课程目标。
所以, 们在课程设计时,必须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注意和保持课件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这里,界面的布局、知识的表述、问题的设计、练习与思考题的设计等都应十分认真地加以推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既富有挑战又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
<b>答案补充</b>4. 技术与艺术的整合 设计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进行的,设计者不能超越自身已有经验和所处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限制。
优秀设计者正是在掌握客观规律基础上得到了完全的自由,一种想象和创造的自由。
网络技术主要表现为客观因素,教学艺术创意主要表现为主观因素,课程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掌握现有的各种网络技术规律,注重技术和艺术紧密结合,才能穷尽技术之长,实现艺术想象,满足学习者对网络课程信息的高质量需求。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