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系列影片的成功对弘扬
2011年6月全球动画界的一大盛事就是皮克斯公司出品的《汽车总动员2》和与同年5月末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2》之间的巅峰对决。二者都是3D动画,又都由大公司制作,因此其精彩程度很值得期待。皮克斯是继迪斯尼之后对动画电影影响最深远的公司,它出品的动画片曾多次荣获奥斯卡大奖,而梦工厂成立于上世纪末,虽然也曾制作出如怪物斯莱克及马达加斯加等脍炙人口的动画,但是其中出彩的作品并不如皮克斯的多。 许多动画迷仍然清楚地记得1998年皮克斯的《虫虫危机》在票房上把梦工厂的《蚁哥正传》打得惨败,尽管其中不少人都认为实际上后者的故事更有深度。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这场对决并没有什么悬念,因为两个公司并不是一...全部
2011年6月全球动画界的一大盛事就是皮克斯公司出品的《汽车总动员2》和与同年5月末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2》之间的巅峰对决。二者都是3D动画,又都由大公司制作,因此其精彩程度很值得期待。皮克斯是继迪斯尼之后对动画电影影响最深远的公司,它出品的动画片曾多次荣获奥斯卡大奖,而梦工厂成立于上世纪末,虽然也曾制作出如怪物斯莱克及马达加斯加等脍炙人口的动画,但是其中出彩的作品并不如皮克斯的多。
许多动画迷仍然清楚地记得1998年皮克斯的《虫虫危机》在票房上把梦工厂的《蚁哥正传》打得惨败,尽管其中不少人都认为实际上后者的故事更有深度。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这场对决并没有什么悬念,因为两个公司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如果把皮克斯公司的动画作品比作精致的法式大餐的话,那么梦工厂的动画就像风格多样的甜品——气势小些但回味无穷。然而,本来没有什么悬念的PK能吸引众多看客的原因在于2008年《功夫熊猫1》的巨大成功,它带给梦工厂的不仅仅是高达6。
3亿的票房,更重要的是与动画界的老大——迪斯尼公司几年前制作的不伦不类的《花木兰》相比,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貌,体现了动画独立制作的优势——没有好莱坞大片千篇一律的桥段让观众们觉得亲切不少。
梦工厂为制作这部片子下了不少工夫,据说该片筹划耗费8年时间,制作周期长达5年,台前幕后工作人员多达448人。两位导演都是香港功夫片迷,影片中的很多桥段,如抢包子、掌劲灭烛、五形拳、飞檐走壁、夜练太极等都参考了成龙、李连杰及李小龙的功夫电影。
情节设置方面如徒弟叛变、入门受欺、参悟功夫真谛等也都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港片如出一辙,片中人物的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很难想象动作指导鲁道夫居然是位从未练过中国功夫的门外汉。此外,影片以传统的中国水墨山水为背景,建筑及服装都充满中国元素,更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乐效由配乐大师汉斯•基末亲自操刀,用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演奏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史诗弦乐。
影片还通过乌龟大师及浣熊师傅之口宣扬天人合一、天我之道、太极等东方智者哲学以及儒家学派所提倡的忠、孝、礼、仪、仁。与之前好莱坞影片中华人狡诈、邪恶的负面形象相比,片中主人公熊猫阿宝憨态可掬,勇敢智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中国影迷观影后的体会是复杂的。他们一方面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而自豪,另一方面又为自家宝贝在外人手里熠熠发光而惴惴不安。一种人坚决抵制该片,认为这是好莱坞掠夺中国文化精髓为其所用来赚中国人的钱,担心自己没有发扬光大的文化遗产被人抢走。
另一种人认为该片是中国经济腾飞,国力昌盛的表现,连只把西方文化当做文明社会产物的好莱坞都拍出这样的片子来向中国人致意,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呢?
是文化掠夺还是文化传播
第一种人的观点是典型的大国小民式思维。
诚然,一定程度上的自省和防范意识能帮助我们知耻而后勇,珍视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但是若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考虑,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首先,我们要对文化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学界一直以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认为不同的文化是相互区别的实体,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若其生存环境或组成它的重要成分发生大的改变,就会导致其消亡。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不断变化的,而文化间不同程度的同化和占有的现象是普遍的,并且这种现象也会发生在一种文化的内部。[1]
比较起来,第二种观点更合理一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汉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它形成于秦汉时期,随着诸侯国的消亡和国家的统一,各地文化逐步趋同,秦王嬴政焚书坑儒的举动虽然极端,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种统一。
而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唐朝在统一开放的前提下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为己用,创造了盛极一时的盛唐文化。因此可以说:“每一种民族文化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创新而变革,另一方面还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文化。
因此每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产物。”[2]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华文明属于伦理型、内向型和家族本位型文明,而西方文明属于法理型、外向型和个人本位型;然而差异的结果并不仅仅只有冲突,两种文明有很强的互补性。
面对当今全球化的世界,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就需要改变以往过于保守的理念,主动输出自己的文化,扩大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电影作为媒体的一部分更有义务传播本国文化,因此梦工厂制作出这样一部片子无疑在某种意义上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它让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文化VS西方文化
随着近几年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国家的人们也对它充满好奇,并开始关注中国的变化。于是各行各业的商家们针对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了各种“中国风格”的产品。
然而如果就此判断中国文化已经在西方主流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不免过于武断了。与前些年相比,华语片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令人担忧。根据北美权威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从2004年的《功夫》以后,仅有《霍元甲》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北美票房突破500万美元大关,而吴宇森的《赤壁》在北美上映19周后仅有62万美元的票房。
[3]失利的原因不仅因为华语片情节千篇一律,缺乏创造力,导致欧美观众对武侠片兴趣减弱;还因为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中国导演和编剧的叙事方式和情节设计还不能与西方主流社会接轨。同样的故事若由西方导演执导,虽然不一定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但全球票房是有保证的。
2008年中外合拍的《功夫之王》与2010年的《功夫梦》被国人诟病,称其为“裹着功夫面糊的西式大餐”。然而这两部电影分别取得了全球1。2亿与3。6亿美元的票房佳绩,其中北美票房的胜利功不可没。
与之相反,受到国人推崇的、由西方人导演的《功夫熊猫1》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市场,仅中国地区就为其贡献了1。8亿元票房。因此,《功夫熊猫》的成功主要是目标观众定位准确,而不是中国文化融入西方主流文化的结果。
实际上历史上两种文化的碰撞多是以不欢而散草草了事,相互的融合还需要漫长的等待。诚然《功夫熊猫1》的创作团队在理解中国文化,构思一个武侠味十足的故事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中国观众看来还是有些硬伤,片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体现西方文化的桥段。
比如,熊猫阿宝在受到挫折,心灰意冷下山时,被赶来的师傅拦住,他质问师傅:“我以前不下山是因为对你有期待,想看看你有什么绝招可以把我这个肥仔变成神龙大侠,可你什么也没做,只一心想赶我走!你说,你到底有法子没有?”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师徒关系可没有这么平等,就算顽劣如孙悟空一样的徒弟也要对糊涂的师傅——唐僧毕恭毕敬。
这说明中西文化还是存在很大分歧的,要相互完全认同也绝非易事。正因为如此,即将上映的《功夫熊猫2》由具有东方文化背景并在《功夫熊猫1》中担任策划的韩裔导演执导,并于5月26日在除美国本土外的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华人聚居地提前上映,而其他地区最晚要到6月底才看得到。
续集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四川,动画背景设计参考了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那里是中国武侠小说中青城派的发源地)。影片仍将保留《功夫熊猫1》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山水景观和民族音乐,并邀请以武侠片出名的香港武打女星杨紫琼加入超豪华配音阵容,这一切都说明《功夫熊猫2》的主体目标观众仍然是华人。
抛开经济腾飞所带来的盲目自大,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依旧占主导地位,而中国文化仍然有些被动,是主流文化可有可无的调剂。纵观人类历史,东西方社会因为宗教和文化的不同冲突不断,从公元前500年的两次波西战争(波斯和希腊)到公元1096~1291年基督教阵营对伊斯兰教阵营的6次十字军东征以及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对东方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战争带来的不仅是国家政权的更迭和财富的转移,更带来了文化的碰撞。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近一个世纪的被殖民历史使得中国文化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不过是近几年来的事。虽然中国文化的地位在上升,但是处于次要的地位仍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可以把《功夫熊猫》同近几年其他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做一个比较。虽然它取得了全球6亿多美元票房,但还是无法超越梦工厂之前制作的采用西方经典童话中王子与公主模式的《史莱克2》和《史莱克3》。
这两部片子仅北美票房就达4亿和3亿美元,而全球总票房竟高达9亿和近8亿美元。另一部去年由皮克斯出品的、以美国经典玩具为主人公的《玩具总动员3》以10亿6千万美元刷新以往感恩节的票房纪录。这一切都提醒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其国际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冷战结束后世界之间的冲突将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国家、阶级这些实体将退居其次,而文明将成为最基本的实体。[4]虽然学者们对文化间的这种竞争到底是以冲突还是融合而了结争论不休,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国家间软实力的竞争需要引起国人的重视。
华夏文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是“惟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虽然也受到诸如昔日的佛教、现在的科学这种外来影响,但佛教没有使中国人变成印度人,科学也没有使中国人变成欧洲人”[5]。
但是由于中国文化强调以防守为主、后发制人、知足常乐、藏而不露,使得它在遭遇处处强势、进取性强、先发制人的西方文化时不得不处于劣势。要复兴中国文化,就需要我们走出去,敢于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同时不因循守旧,以开放的姿态吸收新的理念和思维,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决心,但这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