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斗鸭的来历、方法?
中国古代的娱乐节目,除了斗鸡斗蟋蟀外,还有斗鸭。
曹丕曾派特使去东吴向孙权讨取斗鸭
据《西京杂记》载,早在西汉初期,鲁恭王刘馀除了好斗鸡、斗鹅、斗雁外,还醉心于斗鸭,他为了供养这些动物,每年糜费谷物竟达二千石。
三国鼎立后,观赏斗鸭已形成风气。魏文帝曹丕曾特地派使节去东吴向孙权讨取斗鸭。《江表传》载:魏文帝遣使求斗鸭,群臣奏:“宜勿与。”权曰:“彼在谅?之中,而所求若此,宁可与言礼哉?”具以与使者(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这里“斗鸭”是名词,显然古人驯养了一类特别善于打斗的鸭子,并且说明当时东吴出产的斗鸭曾擅名一时。
吴地既拥有如此优良品种,故《...全部
中国古代的娱乐节目,除了斗鸡斗蟋蟀外,还有斗鸭。
曹丕曾派特使去东吴向孙权讨取斗鸭
据《西京杂记》载,早在西汉初期,鲁恭王刘馀除了好斗鸡、斗鹅、斗雁外,还醉心于斗鸭,他为了供养这些动物,每年糜费谷物竟达二千石。
三国鼎立后,观赏斗鸭已形成风气。魏文帝曹丕曾特地派使节去东吴向孙权讨取斗鸭。《江表传》载:魏文帝遣使求斗鸭,群臣奏:“宜勿与。”权曰:“彼在谅?之中,而所求若此,宁可与言礼哉?”具以与使者(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江表传》)。
这里“斗鸭”是名词,显然古人驯养了一类特别善于打斗的鸭子,并且说明当时东吴出产的斗鸭曾擅名一时。
吴地既拥有如此优良品种,故《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孙权之子建昌侯孙虑沉迷于斗鸭之戏,竟然在厅堂中置一玲珑小巧的斗鸭栏,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此事遭到丞相陆逊严肃的谏劝,说:“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这位权贵不得不当即拆毁了事。后来宋代的范致明还在《岳阳风土记》中讲道,临湘有个与白螺山相望的鸭栏矶,曾是孙虑斗鸭的地方。
不过这个地点也许只是附会的传闻,不一定可信。
西晋太康年间举秀才的蔡洪,是一位玩斗鸭的行家。他写了一篇《斗凫赋》:嘉乾黄之散授,何气化之有灵?产羽虫之丽凫,惟斗鸭之最精。禀离午之淑气,体鸾凤之妙形。
服文藻之华羽,备艳采之翠英;冠绿葩以曜首,缀素色以点缨。性浮捷以轻躁,声轻响而好鸣。感秋商之肃烈,从金气以出征。招爽敌于戏门,交武势于川庭。尔乃振劲羽,竦六翮,抗严趾,望雄敌,忽雷起而电发,赴洪波以奋击。
从文中看,他甚至认为羽类相斗之戏中最精采的莫过于斗鸭了。
南北朝时,据《宋书·王僧达传》载,太子舍人王僧达,一次因生病告了假,跑到“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可见江南民间斗鸭之风甚盛,像王舍人在杨列桥上观赏的不过是当地百姓即兴组织的一场斗鸭游戏罢了。
隋代,丹青手们在画中描绘了斗鸭的生动场面。当时的士大夫藏有不少这类斗鸭图。其中有一幅题为《高丽斗鸭图》,不用说,斗鸭已传到了方外异域。
到了唐朝,正史也有关于唐太宗第五子齐王李祐“喜养斗鸭”的叙述(《新唐书·庶人祐传》)。
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亦作有《斗鸭赋》一篇。内云:“……于是乎会合纷泊,崩奔鼓作,集如异国之同盟,散若诸侯之背约。迭为擒纵,更为触搏,或离披以折冲,或奋振以前却,始戮力兮决胜,终追飞兮袭弱。
耸为惊鸿,回疑返鹊,逼仄兮掣裔,联翩兮踊跃。……”群鸭水战的壮观场面跃然纸上,果然别有一番情趣。
自唐代起,“斗鸭”事开始入诗。“江山春来早可观,巧将春物妒余寒。水苔共绕留乌石,花鸟争开斗鸭栏。
”这是最早提及斗鸭的诗,作者是初唐诗人张说,诗题为《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此后的例子相继有“池畔花深斗鸭栏”(唐韩愈)、“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五代冯延巳)、“绿水桥畔斗鸭栏”(宋范成大)、“买得曲池堪斗鸭”(明许石城)等,其中以冯延巳的句子最为知名。
北宋钱希白撰《南部新书》说了个关于斗鸭的故事:唐代的陆龟蒙曾在自己的田园里饲养了一栏斗鸭。一日,一位驿使途经该地,用弹丸杀死了其中一只善斗者。陆龟蒙出来吓唬说,这是正准备进贡的会学人语的鸭子,并当即写了个奏本,指责驿使无故杀了贡物。
驿使害怕起来,掏出随身携带的全部钱两交给陆龟蒙,想以此封他的口。陆龟蒙于是点火烧了奏章,用酒食款待驿使。席上驿使趁陆龟蒙情绪转好,便打听起这鸭子的绝技,陆龟蒙这才不慌不忙地回答说:“能自呼自己的名字。
”这位驿使始知上当,愤而上马就走,陆龟蒙急忙叫住他,把钱两还给他,解释道:“我不过是开了一个玩笑罢了。”
陆龟蒙,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苏州人,为唐代著名文学家。按《苏州府志》称,吴江县东门外长桥北有鸭漪亭,俗呼阿姨亭,与垂虹亭相对,陆龟蒙当年曾养鸭于此。
今天,在用直保圣寺右存有清同治五年重修的“唐贤甫里先生之墓”,墓旁有水阁一栋,方池一泓,当地人认定这是陆龟蒙的斗鸭池,此又是一说。看来陆氏养鸭的名声,在民间绝不下于他的文名。
不知什么原因,斗鸭之风后来没落了。
明清以降,史料中已很少再有这方面的记载。(。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