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公务办理

“权利”一词的来源是什么?

“权利”一词的来源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7-02-17

0 0
     “权利”一词在古代汉语里很早就有了,但大体上是消极的或贬义的,如,《荀子。劝学》中“接之于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桓宽《盐铁论。杂论篇》中“或尚仁义,或务权利”。
  这种语义上的“权利”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权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可以用来构造现代法律关系的法学概念。   中国古代法律语言里也没有像英文“权利”、“义务”那样的词汇。
  19世纪中期,当美国学者丁韪良先生和他的中国助手们把维顿的《万国律例》(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翻译成中文时,他们选择了“权利”这个古词来对译英文“rights”(“正确、正义”的意思,而权利正是法律所保护的正确正当的合法性利益),并说服清朝的统治者接受了这个概念。
    从此以后,“权利”在中国逐渐成了一个中性的甚至是褒义的词,并且被卢泛使用。 现代意义上的“权利”概念虽然来源于西方,但权利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作为用来诉求和表达正义的方便而精巧的工具,权利语言提供了一种表述实践理性要求的途径。
  换句话说,只要自己认为是合理、正当的需求,就可以称之为“权利”。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公务办理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公务办理
公务办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