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国外对门诊输液服务如何规范?

为了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过度医疗,国外对门诊输液服务如何规范?

全部回答

2018-08-16

67 0

    据了解,在美国的医院,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给患者打针或打点滴。美国甚至没有“退烧针”,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等等。一般情况下,病人体温在38。5℃以下,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物理退热;体温超过38。
  5℃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     而在英国,情况有些不同,很多医院都会设有门诊输液中心,这样的输液中心在减少患者的不便和花费的同时,也能方便医务人员对输液过程进行精心监护。
     《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在英国输液并不罕见,也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0%都是通过输液方式给药,虽然医生会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量换口服药,但是输液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治疗之初的首选。
    虽然在英国不常见到像国内医院里患者挤满输液大厅的景象,但是在门诊输液服务也是普遍存在的。其实输液也没有传闻中得那么可怕,比起口服或者是肌肉针,见效快是它最大的优点。但是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则更难有挽回的余地。
  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而拥挤的输液环境也可能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但是在英国,是否输液还是要听医生的专业建议,虽然不鼓励主动要求输液,但是也不要一味的拒绝。
  另外只能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是有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输液,以便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   再看看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的普通医疗中心是看不到输液治疗的,医生更倾向于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来使普通的感冒、发烧、拉稀之类的病痊愈;处方药都很少开,输液就更没有了。
    胡方给我们讲述了他家庭的亲身经历,“由于输液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而且副作用也较为明显。对于大部分的澳大利亚人来说,平时看医生很少会遇到需要输液的情况,而医生通常也不建议病人轻易输液。
  我们全家在澳大利亚很多年,除了注射疫苗以外,没有被打过针、输过液。在澳大利亚人的眼里,输液是到了生命垂危需要急救的时候才有可能需要做的事情。  在澳大利亚大型医院的急诊室、住院部当然是会有输液的。
  根据澳大利亚的规定,输液必须要由持有注射许可的注册护士或者是医生才能完成。普通的护士是不能注射和输液的,注射护士需要在澳大利亚学习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本科护理课程,完成学业通过实习,方能够拿到注射护士的资格和注射的许可,而医生要获得行医 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则更多。
      ”   最后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日本观察员黄学清告诉我们,在日本,感冒发烧如果没有特别的症状,医生都不会给患者打针或者输液。如果患者本人希望病情尽快改善,强烈要求输液,在认为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有些医生也会同意病人的请求。
  但是也有的医生会坚持自己的诊疗方法,不给患者输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