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代表事物中国 日本韩国美国英
瑞典的露西亚节
瑞典位于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濒临波罗的海。该国人民在每年的十二月十三日,都欢庆传统的露西亚节。
露西亚是罗马帝国某官员的夫人,约出生在公元二世纪,热衷信奉基督教。那时候,罗马当局对基督教十分仇视,派人刺瞎了爵西亚的双限。 屏西亚虽边不幸,但仍虔诚地向耶锦祈求着光明,不久终于出现了奇迹;露西亚睁开了双眼,重见了光明。以后,心地善良美好的露西亚被人们兽为“圣女”;关于她的传说也一同随基督教传入瑞典。为了纪念露西亚,瑞典人民以她的名字举办节日。
瑞典人庆祝露西亚节,还因为它是光明朗象征。从节今来说;瑞典冬季漫长,露西亚节之夜锁认为是一年中最长和最黑的夜晚,在首邦斯...全部
瑞典的露西亚节
瑞典位于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濒临波罗的海。该国人民在每年的十二月十三日,都欢庆传统的露西亚节。
露西亚是罗马帝国某官员的夫人,约出生在公元二世纪,热衷信奉基督教。那时候,罗马当局对基督教十分仇视,派人刺瞎了爵西亚的双限。
屏西亚虽边不幸,但仍虔诚地向耶锦祈求着光明,不久终于出现了奇迹;露西亚睁开了双眼,重见了光明。以后,心地善良美好的露西亚被人们兽为“圣女”;关于她的传说也一同随基督教传入瑞典。为了纪念露西亚,瑞典人民以她的名字举办节日。
瑞典人庆祝露西亚节,还因为它是光明朗象征。从节今来说;瑞典冬季漫长,露西亚节之夜锁认为是一年中最长和最黑的夜晚,在首邦斯德哥尔摩,达天上午九点钟天才亮,而到下午三点钟天就黑了;而在最北部进北极因的基律纳地区,则终日不见阳光c露西亚节过后,瑞典助白天才逐渐地长起来。
节日之时,庆祝活动别具一格。清晨三、四点钟,几乎家家的姑娘都穿起特制的露西亚白色长裙,头顶蜡烛,手持食盘,唱着“露西亚节之歌”,去给还睡在床上的父母送点心和捆啡。然后;姑娘们又到邻居和朋友家巾去祝贺。
在农村,她们常常排成长队,边走边唱,从一个村庄走向另一个村庄。顽皮的男孩子们有时也穿上白色长裙,加入这支队伍。
晚上,以企业、学校、团体,更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将最美丽的姑娘或家中年纪最小的女儿,打扮成“露西亚小姐”, “露西亚小姐”身穿白色长裙,头戴花冠,花冠周围装有五到六支点燃的蜡烛或蜡烛式的电池小灯,由十几个手持蜡烛、也是身着白色长裙的姑娘簇拥着,缓步走进大厅。
人们全围在摆瞒过节食品的餐桌前,向“露西亚小姐”唱“露西亚节之歌”,这时大厅灯火通明。歌曲重复唱了儿退后,人们喜庆地同饮香槟酒、吃着甜美的点心。一些人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跳起了欢快的民间舞。庆祝活动直到深夜,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
意大利的狂欢节
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
每年二月中旬,该园都举行狂欢节。
狂欢节在风光明媚的滨海城市维亚雷焦举行,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个节日,据传起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那时候,人们都要在早春的农神节举行狂欢,庆贺每年农事的开始,以后代代沿袭,发展成现在的狂欢节。
节日之前,维亚雷焦这个只有五、六万人口助小市镇焕然一新,消街飘扬着彩旗、彩条;入夜时,霓虹灯闪闪烁烁,五光十色。来自意大利各地和全世界各洲的数万游客,都怀着兴奋的心情,等待着狂欢节的开始。
狂欢节的话动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其中,最热闹的是规模巨大的游行。参加游行队伍的男女老少,都穿着鲜艳整洁的服装;有的男孩戴盔、被甲、持剑,打扮成古代武士或斗牛士校样,有的女孩浑身花枝招展,床光闪闪,象是出嫁的新娘;还有的青年,戴着假面具,或踩着高烧,表摈着各种滑稽动作,很引入入胜。
最精彩的游行场面,是数十辆列队而过的彩车,彩车上装置有各种模型和图画,反映出当前各方面的动态。如有一辆彩车,上面有一只“黑熊”的模型,照的身后,施着坦克、大炮竿武器,这主要是告诫人们:要替福苏联的霸权野心,又有一辆彩车,上面有几个垂钓者的模拟像,鱼钓的诱饵上都写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允诺,如“立即予以就业”、 “公正伦房规定”、 “保证增加工资”等等,色钩下是波涛滚滚的大海,许多群众在溜中挣扎,有的欲咬钩、有的咬钩后感到上当而挣扎……辛辣地讽胡了不良的社会现象。
节日期间,维亚雷焦还举办“狂欢节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这项活动所吸引的观众和游客,就达十多万人。由于绍亚雷焦南面的马萨秋科利湖胖有著名音乐家普奇尼朗故居,当局还为此举办“音乐会”,以招镕更多游客。
此外,当地还右不少网球场、高尔夫球场和露天影剧场,海滩附近有体育馆和淡水游泳池,海上有游艇、帆船和助板供游客们选用,陆上有出租飞机任游客作空中游览工具,凡此种种,都对游客们有很大吸引力。
维亚雷焦为什么能取代首都罗马和文艺复兴的名城佛罗伦萨,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狂欢节胜地之一呢?除了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之外,是因为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它的海滩乎直整齐,长达二十公里,有优良的海水浴场;市的北面,有海拔二千米的高山,阻挡北下的寒流,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整个市镇象一座绿色的王国。
为了发展旅游业,维亚雷焦有旅馆200多间;在郊区一些风景点,还建有许多别墅,一些农家也有农台出租。这座小市该,并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连接外地,十分方便。每年狂欢节期间,游客们络绎不绝。
在维亚雷焦举办的狂欢节,每年约耗费三亿里拉(一万里拉约相当于人民币十七元左右)。这笔钱虽然很多,但与狂欢节所嫌的巨额款项相比,只不过是一小部分。主办当局获益甚大,当地人们出喜笑颜开。
--------------------------------------------------------------------------------
慕足黑的十月啤酒节
在慕尼黑,每年一度的十月啤酒节来临时,不论男女老少.都兴高采烈地坐在栗子树下,尽情地开怀畅饮。
他们用烧鸡、香肠等做下酒菜,大口大口地喝着冰凉清甜的啤酒,从九月中旬开始,一连要欢饮十六天。
慕尼黑市政府对十月啤酒节非常重视,他们把它作为德国最大的节日之一。这一来是为保持德国特有的风俗,同时也用见吸引游客。
慕尼黑市各界为了迎接这个狂欢节日,差不多从年前就要准备,特别是德国几家最著名的啤酒厂,为了借这个节日大作推销广告,莫不挖空心思,各出奇谋,在啤酒节会场中,摆设五光十色摊位招揽顾客。
节日开始的那一天,中午十二时,慕尼黑市市长在开幕仪式上,随着十二响礼炮的轰鸣,打开第一桶啤酒的木桶盖,啤酒节就此开始。
这时数百个卖酒的摊位中,早已坐满了迫不及待的饮客。仪式一过,穿着德国传统服装的啤酒女郎,立即将新鲜的啤酒用容积达一公升的单耳大杯,川流不息地送到饮客面前。这些娇丽如花的女服务员,气力可真不小,她们一次可送上十杯,有些甚至不用托盘,而是只用双手提看啤酒杯的耳柄,两手各持四、五杯,健步如飞地穿梭在人群之中,宛如彩蝶纷飞。
枝叶茂盛的栗子树下,凉风习习,饮客们有的高谈阔论,有的欣赏着乐队演奏的德国传统音乐,可谓其乐无穷。
慕尼黑十月啤酒节据说起源于一八一O年。当时巴伐利亚邦的储君卢路亲王于十月十日与邻邦的一个公主成亲.慕尼黑人民饮酒狂欢庆祝。
就从那时起,这个庆典便沿袭下来,或了每年一度的啤酒节。 ·
为什么要坐在栗树下唱啤酒呢?原来在尚未有冷冻设备之前,德国人习惯将啤酒放在栗子树脚下的地窖里,借栗子树的树荫使啤酒保持清凉。以后使有了在果树下饮啤酒的习惯了。
--------------------------------------------------------------------------------
奥地利的圣诞节
在奥地利,没有一个节日象圣诞节这样包含着深刻久远的宗教因素。
圣诞节之夜,在城市灯光辉煌的大厅里,在乡村安宁的农舍里,在深山旷野和滑雪者休息的木屋里,摆满了蜡烛、糖果、饼干、金色胡桃、苹果、小玩偶、金铃,天使发送礼品的灿烂的圣诞树闪闪发光,人们邀请亲友,围着圣诞树共度节日。
当夜里十二点,教堂响起宏亮悠远的钟声时,围着圣诞树的人们全体起立,忙着点蜡烛,读圣经,互相祝福,交换礼物。
“平原寂寂,雪花纷纷……。的圣歌悠悠而起,这首圣歌起源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省的奥本道夫而后流传到全世界的。
在钟声和圣歌声中,信徒们都要上教堂做弥撒、作孔拜,甚至在最偏僻的山村,人们也要跋涉远行,以便上教堂顶礼。
每座教堂的神坛上,都放着散发着松香味的圣诞树,以及传统性的马槽模型,表现耶苏基督诞生于犹太伯利恒的故事。
圣诞树—般制作很简单,上面有一颗星,指示“东方三王”赴伯利恒朝拜圣婴的道路。半夜,还有报佳音的圣歌队到每家门前通报基督降生的喜讯。
这些由儿童装扮成的“三王”,唱看圣歌到各家报佳音时,人们就要把糕饼、胡桃、甜食、糖果等分赠他们。
“三王”也即在门额上用铅笔书写着19+K+M+B+82字样,三个字母即“三王”卡斯帕、梅尔修和巴达萨名字的缩写。四个阿拉伯数字则表示1982年。这带有符咒性质,据说可保护各家免遭灾祸,就似中国新年习俗中的贴“门神”。
--------------------------------------------------------------------------------
卢森堡的“市长喝酒”
卢森堡是一个中古式的小城,人口只有七、八万。
它的街道很窄,路面都用小石块铺成,城的四周有城墙环绕,所有房屋式样具有古风,这在欧洲各国来况可算凤毛麟角。每天晚上9点钟,该市市长一般要在市政府的楼上穿上古老的服装喝酒,因此市民和游客,每到晚上,总要聚集在市政府广场上,观看市长喝酒这个精彩的表演。
据说,凡是酒量不大的人,都当不了该市市长。
市长喝酒的风俗,有历史缘由。—六三七年,卢森堡城被敌人围攻,城内士兵虽然英勇抗击,但最终还是被强敌攻破。
敌军首领入城后,因为憎恨该城在市长领导下的顽强抵抗,因此下令放火烧城,并将该城市长和他手下的官员判处死刑。
全城的妇孺都来向敌军首领求情,并献出该城最好的酒给他喝。
当这位敌军首领尝到了那美酒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所饮到的最好的琼浆。于是在他欢饮之后,大为愉快,乃当众宣称 “如果有人能一口气把一大罐酒饮尽,我便不杀你们的市长和他手下的官员,而且也不烧城。
”
市长闻言大喜,倾刻端起酒罐子,一口气把那缸酒饮尽,该城因此得免于一场浩劫。
从此以后,为纪念这位救了全城人生命的市长,后来的市长,就有每天晚上喝酒的风俗,且这个惯例沿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现在,去卢森堡旅游的游客,每到晚上都要去市府广场,观看这一表演。在人声喧嚷的夜间,当市政府的大钟敲过九响后不久,人们使能看到市府楼上的两扇窗户慢慢地打开了,窗户里有两个穿古装的男人,一个是武士打汾,另一个则穿文人服装。
那位武士是代表曾经占领该城的敌军首领,文人则为市长,稍停片刻,武士举杯喝酒,然后,市长慢慢举起大酒具,一口气把酒喝完,而后放下酒具,和那位武士慢慢离开窗口……
游客们一般都以为这是机器人扮演的,但当地居民总是一口肯定这是真的。
--------------------------------------------------------------------------------
刀光剑影的西班牙斗牛
斗牛,在西班牙是一种传统的运动。
西班牙的斗牛活动,是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在圆形的建筑场地举行,每一场斗牛活动一般包括喜逗野牛、骑士斗牛、镖师斗牛和斗牛士斗牛四个议程。
喜逗野牛。一头全身乌黑发亮、长着犀利双角的野牛被牵上场后,七、八个身穿金色紧身服的斗牛士,就想方设法挑逗它.诱惑它,随心所欲地支配它,摆布它,引它东奔西跑,左突右窜,来回冲撞,最后野牛被引道得精疲力竭。
接下去是骑士斗牛。野牛被引逗得精疲力尽后,两个身穿银色耀眼戎装、骑着骏马的骑士,跃进斗牛场,人和马都套上了牛角戮不进的盔甲,当野牛向斗牛土和骏马猛冲过去时,骑士手中的长矛就戳近了坚硬的牛背,鲜血从野牛身上喷溅出来…
再次是镖师斗牛。
野牛被骑土戳出鲜血后,两名身穿银装的镖师替换骑土与牛搏斗。镖师自己既不穿销甲,也不骑骏马,唯一防卫的武器是手中的梭镖。他们只能在规定的地
点向牛投射梭镊,每次投两镖,投中六镖,便告结束。在投镖过程中,镖师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场经验、灵活的战略战术、正确的判断和敏捷的身手取胜,他们随时都有被发疯似的负伤野牛撞死的可能。
最后,斗牛士进场只身与野牛搏斗。斗牛士首先利用牛视觉对活动体敏感,对静止物反映迟钝的缺陷,掀动红色的披肩,牛看到飘忽的物体,认为是敌手的袭击,就拼命猛扑、猛撞,疯狂地来回奔驰冲撞,最后蛮力耗尽,大口大口地喘气,斗牛土就在野牛“苟延残喘”的时刻,抽出利剑,剑锋由肩而入,直穿心脏。
这头顽强、凶猛的庞然大物,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又遭到这致命的一剑,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在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两匹鞍马把笨重的野牛尸体缓缓地拖出斗牛场。
--------------------------------------------------------------------------------
荷兰的风车
到过荷兰的人都很熟悉那里的风车。
风车是荷兰的标志。
荷兰的风车有大有小。大风车有数层楼之高,风车里还可住人,还可作堆放物品的仓库,最高一层才是风车的转动枢纽。这种大风车一般是用暗红色的砖砌成碉堡形建筑,上面有很大的四片叶子,靠风力来转动。
这种风车的主要用途,是在下雨季节排除低洼地方的积水。平时,风车也可锯木、磨麦。
每逢节日,风车上都要张灯结彩,悬挂国旗和各种鲜花。荷兰萨安河流域还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就是当送丧行列经过风车旁边时,风车就立刻停止工作,把车叶的位置微微移动,以示哀悼。
--------------------------------------------------------------------------------
穿短裙的苏格兰男子
苏格兰男子爱穿一种花格子的短裙,这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是用花呢制作的,布面设计成连续的方格,做成裙子后,方格也要完整地展现出来。
这种裙子前面还带有一小块椭圆形的垂巾和很宽的腰带。
苏格兰男子爱穿这种花俏的短裙并非为追求时髦或是标新立异,而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民族传统。男子穿裙子竟成为他们寄托强烈的民族感情和保存民族特征的一种方式。
当苏格兰还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时,“基尔特”是他们的民族服装。一七O七年,苏格兰被并入英格兰,男子们穿着这种花俏的短裙同英格兰统治者进行斗争,枪声响处,裙子飘飘.裙子变成了一面渴望独立的民族旗帜。
一七四五年,苏格兰爆发了反英格兰统治的武装起义,次年,起义失败。英国汉诺威王朝企图彻底消灭苏格兰人民的民族意识,竟下令禁止苏格兰人穿花格呢裙子,违者要处以六个月的监禁。如果同一个人被第二次发现触犯“禁裙令”,就要放逐七年。
但是苏格兰人并未屈服,他们与英格兰统治者进行了持续二十多年的顽强的反“禁裙令”斗争。到一七八二年,汉诺威王朝不得不取消禁令,苏格兰人民终于争得了穿裙子的自由。
直到现在,苏格兰高地的居民中,每当喜庆聚会时,男子们穿着“基尔特”,伴着民族乐器,跳起他们流行的民间舞蹈——“辛特鲁勃哈斯”,用见铭记他们历史上反抗“禁裙令”的事迹。
--------------------------------------------------------------------------------
更多请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