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93094核潜艇的性能求国
093型多用途核潜艇是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一型核潜艇。目前关于这型潜艇的传闻很多,另一艘094型核动力导弹潜艇的消息也很受人关注,目前只披露部分关于093型的消息。本文消息来源如下:1.部分即将解密的内部资料,本文作者受托,恕不能公布消息正式来源,但据悉本消息肯定将在20个月之内解密。 2.本文所列部分情况均悉转述原文,其具有相当准确度。
研制过程一波三折 历经十余年仍徘徊不前
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第一代鱼雷核潜艇研制成功,此后中国又研制了第一代导弹核潜艇,并于1985年首次水下试射弹道导弹成功。 但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核潜艇时,首先解决的是"有"与"没有"的问...全部
093型多用途核潜艇是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一型核潜艇。目前关于这型潜艇的传闻很多,另一艘094型核动力导弹潜艇的消息也很受人关注,目前只披露部分关于093型的消息。本文消息来源如下:1.部分即将解密的内部资料,本文作者受托,恕不能公布消息正式来源,但据悉本消息肯定将在20个月之内解密。
2.本文所列部分情况均悉转述原文,其具有相当准确度。
研制过程一波三折 历经十余年仍徘徊不前
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第一代鱼雷核潜艇研制成功,此后中国又研制了第一代导弹核潜艇,并于1985年首次水下试射弹道导弹成功。
但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核潜艇时,首先解决的是"有"与"没有"的问题。因此对于潜艇的技术性能指标并无过多要求,80年代时这些潜艇就已经过时,例如092型导弹核潜艇只能发射射程2300千米的巨浪-1导弹,并且所有核潜艇均不适合过长时间的远洋航行。
中国为了解决核潜艇的性能问题,一边先后对091和092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技术改进,一边开始研制中国的第二代核潜艇,即093和094。这其中,093是多用途核潜艇。
093的最早研制设想早在1980年就已经出台。
当时,邓小平在视察了海军潜艇部队时尤其提到了要大力发展核潜艇,并且要求"这个核潜艇的东西要走在其他军舰的前面"。海军于是于1980年11月下达了研制新型核潜艇的计划,当时要求要达到前苏联第三代的技术性能指标。
经过三年的反复论证和立项,093型于1983年7月正式上马。
与当时中国的其他军品研制计划一样,093的研制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几经波折。最初093的研制进展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是无法解决新型武器和新型核反应堆的研制。
1988年,中国核反应堆技术有突破性进展,并于当年向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出口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民用轻水核反应堆。民用核技术的进展被国际上认为是中国在核技术领域中的一次很重要的跨越,当年的《简氏》曾专门刊文就中国核潜艇和核弹头的发展做出报道。
1989年原先的093研制计划遭遇重大调整,原因是海军领导认为原先的093的有关性能已经不先进,为了避免出现091一出世就已经被淘汰的局面,有关部门对093的研制作出了调整。
1993年093的研制再次受阻,原因仍然是技术的落后。
当时美国新一代"弗吉尼亚"级(原名"百人队长")核潜艇的研制进展非常顺利,1993年弗吉尼亚级的有关技术情报被PLA获取,有关技术性能领先当时的093至少两代以上。这让093的研制小组大吃一惊。
海军对于093型的最初要求是,排水量在4000-6000吨之间,能够携带12枚战术导弹,可以发射533和650鱼雷,可以发射潜射导弹,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因此,093型的最初模型依稀可以看见前苏联阿库拉的影子。
但是在很多关键领域如潜艇减噪,下潜深度和压水堆上,093的初期设计落后阿库拉级很多。而80年代前苏联S(塞拉)级更加先进,而美国海狼级则可以说达到了冷战期间美苏核潜艇研制的极限。
此后093的研制趋于停滞,直到1996年我国新型核反应堆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原先的中国核潜艇均采用前苏联于6、70年代采用的压水堆方案,但是由于国内技术不过关,同时从国外引进又无可能,这导致核潜艇的研制无法有所进展。中国为解决这一矛盾于80年代后期起另辟奚径,开始研制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技术。
从此以后,093型的研制逐渐加速,直至现在。
半途换项获得成功 动力系统世界领先
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最早在前苏联60年代就已经提出,其于60年代后期曾经专门就此技术展开讨论,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与其花大代价研制新型的有很大风险的高温气冷堆还不如继续研制压水堆",确实,当时压水堆的技术还有很大发展余地,而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的理论最早于1964年3月见于前苏联核专家П Л 乌里扬诺夫提交的一份论文。
但是在当时研制这样的新型反应堆确实有很大技术风险,主要瓶颈在于堆体对于材料的力学强度和堆内反应控制要求特别高,对堆内反应温度的掌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爆炸,发生与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似的事故。
前苏联虽然没有在60年代就这一项目上马,但是并没有放弃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每年都专门拨款进行相关研究,使得前苏联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快于美国。80年代,在材料力学有了很大发展之后,前苏联将研制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列入正式计划。
众所周知,在核潜艇领域,前苏联对于很多新技术的研制并不落后于美国。反观美国,一直到1981年才首次提出研究这一项目的计划,但是美国人对于这种技术并不十分关心,美国海军认为以洛杉矶和海狼的先进程度,并不需要再在反应堆上再花大力气。
前苏联对高温气冷堆的研制进展比较顺利,1986年第一台模型出台。但是,就在其准备正式上马研制装备此堆的时候,苏联解体,接替苏联的俄罗斯一片萧条,俄海军不仅无法继续装备前苏联时期研制的比较先进的塞拉级,甚至连海军的官兵的工资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研制高温气冷堆这一需要国家大力投入的项目。
此后它的研制就搁置了起来。
本来美国是有机会接过前苏联的接力棒使用这一技术的。1993年,曾经获得过前苏联"二级功勋"奖章的Д 卡萨巴连科叛逃至美国,其携带有关于高温气冷堆的重要核心机密并期望以此获得美国籍。
但是,美国这时刚刚在弗吉尼亚的研制取得很大进展,不太看得上卡萨巴连科的材料,况且卡萨巴连科本人生活比较放荡,到美国的时候还吸毒,因此CIA认为此人情报疑点很多,导致美国没有重用此人。直到1998年美国获悉中国在这一方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再想起此人时,为时晚矣,卡萨巴连科已经在1994到1997年的某一年中因为吸毒与黑社会发生瓜葛,被枪杀在圣路易斯市的街头。
中国研制这种技术始于8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后中国大量引进前苏联技术人员,据悉,目前在西北进行军事研究的前苏联专家至少有6600人(对于这一数字的说法很多,普遍认为应该更多。因为90年代以后,中国因为外交和经济上的原因而需要的俄语人才大量减少,但是北外、广外这些年来吸收的俄语招生并没有减少,大量的俄语人才被认为用于军事领域)。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力量大为增强,许多可以用于军事项目的民用技术也有很大进展,如材料力学和流体力学(1976年建设毛主席纪念堂时因国产玻璃钢硬度不过关而放弃采用的2号方案在1983年就已经解决)。
中国的许多军品研制在90年代取得进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进口了大量俄国专家。
1996年国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研制取得技术性突破,困饶多年的堆内温控问题基本解决。1997年底第一台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样堆研制成功,并成功在四川试运转。
此后中国先后数次拨专款加快093的研制。大约在2000年上半年,首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吊潜艇成功。应用这种反应堆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大大增加潜艇的航速和水下动力。
多年铸一剑 功到自然成
随着反应堆的研制取得进展,093型的整体研制也上了一个台阶。
从1995年开始,中国开始瞄准21世纪中国海军远洋作战需要重新设计093型。与美国的"前沿作战"需要不同,中国海军在21世纪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奔向大洋,因此093的研制目标要求适于远洋深海作战。
093的排水量和艇体大小被大大加大,同时配套武器的研究也同步发展。近年来海军在武器研制上有很大进展,如新型鱼雷,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等,实际上是为093准备的。093的最后一项技术突破是2000年取得的消音瓦。
目前的093型1997年开始艇体建造,1999年基本完成框架,2000年吊装反应堆,目前正处于最后的完工和全面调试阶段。估计093型可能在2001年上半年就已经下水,同时,由于相关技术基本成熟,093首艇的后续型也在施工中。
首批3艘2003年可以形成战斗力。
正在设计建造中的094型也采用了大量093型的成熟技术。据悉,093型的反应堆、消音瓦、推进机的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其中,使用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的至少10年内将只有中国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国建造新舰艇一改过去先建首舰,经过反复调试再投入小批量生产的惯例。093型的后续艇几乎与首艇同时开工,只是在吊装反应堆时进度落后。中国此次如此快马加鞭一来迫于周边形势,二来更主要的是因为093型的技术比较成熟。
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的技术2001年在863计划15周年展览中已经展出,介绍文字中特意提及它主要用于军事。此时093型已经下水试航成功。093型的艇体结构为中国独立设计,并且在部分常规潜艇上作了试验,中国90年代新潜艇的研制速度并不快,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093型的研究。
美国军方对于093型的研制进度究竟掌握到何种程度尚不得而知,但是北约已经迫不及待地将其命名为"清"级。1997年时五角大楼曾经对外公布过他们掌握的093型研制情况,但当时美国人尚不了解在90年代中期093型的研制已经有了很大变动。
根据五角大楼的说法,093型仍然采用压水堆。1999年美国人才知道中国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并一度以为093型已经下水,这导致美国攻击俄罗斯向中国转让了核潜艇技术和当时的李文和案和考克斯报告,但五角大楼内部认为,这种反应堆技术上难度很大,以中国人的技术实力使用起来风险很大。
中国军方对于093型的进展非常满意。根据海军的看法,这种潜艇的综合实力已经足以对抗洛杉矶改进型了,但在噪音、攻击范围和自动化上仍然较海狼和弗吉尼亚落后不少,但093具有的高航速和高潜深已经领先于这些美国核潜艇。
093型的噪音水平大约在105-110分贝之间,后续型号可能会有所改进。其优势在于航速,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093型的水下正常航速提高到35-45节,最大航速有可能突破50节,093正式出世后,将迅速正式打破前苏联47。
1节的潜艇水下航速记录。
093采用单双层混合排布的艇体,双层艇体为主。
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的海军拥有潜艇,但同时拥有常规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国家只有中、美、俄、英、法5个国家;而拥有近百艘潜艇的国家只有3个,即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1958年6月,聂荣臻元帅在国防部的办公室。几则外国电讯放在办公桌上。
一则说:美国已把原子武器运进南朝鲜,意欲把南朝鲜变为原子武器的一个战略据点。
一则说:美国宣布“斗牛士式”导弹部队已开进台湾,驻扎在台湾的美国空军也将装备导弹。
还有的消息说,美国的核潜艇正在世界各大洋深海游弋,这自然也包括台湾海峡在内……
面对核导弹的威胁,中央已决定研制“两弹”———原子弹和导弹。
面对海洋新威胁,作为主管国防科技的聂帅果断决定,我们也要研制核动力潜艇!
然而,就在中央决定研制导弹核潜艇不久,中苏关系发生了“大滑变”。
那时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有十多名苏联专家。由于苏联政府一度矢口否认他们有核潜艇,原子能所的苏联专家当然对核潜艇问题也都守口如瓶。
一个偶然的机遇,终于使原子能所堆工线负责人孟戈非找到了一个甚为合适的突破口。
当时二机部有个精神:在苏联专家撤回国之前,尽量地“挤些牛奶出来”。
约定与快要回国的科学顾问沃尔比约夫谈话那天,孟戈非向苏联专家通报了《参考消息》上登载的赫鲁晓夫在美国有关核潜艇的那段谈话,然后开宗明义提出今天约谈的目的,希望他本着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能在核潜艇动力堆的研究设计方面谈点自己知道的东西。
沃尔比约夫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没有否认的表情。
于是一同前往的赵仁凯工程师便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关核潜艇的反应堆问题,一古脑儿提了出来。沃尔比约夫对中国人民还是友好的,他一面做笔记,一面思索。
经过一阵沉默后,沃尔比约夫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宋任穷为方案拍手叫好,周恩来扶“上马”之后,二机部部长宋任穷要调东北局任职,临走前几个月,他要系统地听一次核潜艇反应堆研究进展情况的汇报。
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核动力组终于在宋任穷部长离任前,拿出一个《潜艇核动力方案设计(草案)》。
宋任穷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好,太好了。”这个方案在后来的核潜艇工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有五张美国导弹核潜艇的照片,是在大洋上行进时拍摄下来的,一半露出水面,一半隐入水中。美国摄影家大概没有料到,他发表的作品竟成了我们珍贵的资料。
夜静极了,窗外好像下起了雨。
桌上美国导弹核潜艇的那些照片,在灯光下分外触目。
于笑虹(曾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即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叹了一口气,拿起笔来,正欲写下意见,秘书进来打断他的思路。
“副院长,二机部孟戈非来电话向你求救……”电话里,孟戈非气喘吁吁地对他说:“于副院长,我们现在的处境摇摇欲坠,请将军解我于倒悬,救我于水火……”原来,在全国刮起一阵“下马风”中,二机部为了集中力量搞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迫使很多单位的一些工程纷纷“下马”,在宣布被“拆”的“庙”中,就有核潜艇反应堆这个项目。
1965年3月20日,周恩来主持中央专委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核潜艇研制工程重新上马。
美国超级市场出售的玩具让专家爱不释手
60年代初,在美国的一个超级商场里,一个铁灰色的玩具正在出售,一对年轻夫妇和一大群孩童围着购买。
这引起了一个中国外交官的兴趣,他正在赶赴机场回国的途中,不由停下车,对他的妻子说:“这玩具一定不错,买一个回去给咱们的宝宝玩玩。”
就这么一句话,给我们核潜艇总体设计所的科研人员带来了福音。
他们无意中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夜从外交官夫妇孩子的手中要了来,摆到了办公桌上。
玩具是一艘铁皮做的导弹核潜艇,通体咖啡色和铁灰色相间,火箭发射筒和各舱室可装可卸,十分高级。
“啊,好……太好啦,天赐我也!”
核潜艇研究人员夏桐仔细端详着他生平中第一次看见的东西,高兴得心花怒放,不由得连声赞叹。
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中谁也没看见过真正的核潜艇,而他们又要设计出不是摆在桌上而是游弋于大海的核潜艇。
黄旭华是194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1965年当他和大伙一道受命研究设计核潜艇外型的时候,桌面上放着美国一位新闻记者50年代的一则报道:美国试验成功了一种水滴线型的潜艇,试航结果证明非常理想,此后,美国建造的水下火箭之母—————导弹核潜艇几乎都是采用这种新式型号。
不少人反对搞水滴线型,而主张搞常规型,理由是前者毫无把握,没有金钢钻,不敢揽瓷器活。黄旭华说:“我要同美国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至少,我们不能被他们抛得太远……”水滴,晶莹剔透的水滴形状,变成核潜艇的艇体轮廓。
要想获得潜艇线型在水下的阻力参数,必须做模型的水下试验。由于水池只有200多米长,拖船启动时的加速度和停止时的减速过程去掉只有很少一段水路能用来测量流体动力参数。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只有苦干多做来弥补试验条件的不足,一个动作重复多遍,在上千次的试验中去寻找那个出现最多的数据。
为了掌握好水滴线型艇体水下高低速时的操纵性能,又反复进行风洞、悬臂水池和水下自航模等大量试验,又经过潜操仪仿真试操,取得了上万个数据后,才使方案获得可靠的科学依据,使设计变成了现实可能。
水滴型核潜艇设计出来了,浮起来了
水滴型核潜艇设计出来了。那么这种线型的核潜艇将来造出来后究竟能不能在海下操作呢。这又是一个难关。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可操性试验就是由仿真系统完成的。
他们终于成功了。1971年,张林在核潜艇实艇上出海试操,输入闵耀元他们的仿真数据。
1969年初秋,一支核动力革命的雄师继建筑安装大队和解放军之后,开进了西南某地一片丘陵峡谷。经过几年数千劳动大军的奋战,一万多套机器设备逐个安装完毕。
1970年12月24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下水仪式在大连开始了。
巍峨伟岸的核潜艇今天披红戴绿,像一道蓝黑的山脉上栽满鲜花,横亘在突击队面前,它是那样巨大。站在它上面往下看,突击队的队员们就像童话中袖珍国的小人儿。
时间已到。于是命令下达了。……钢铁的蓝色巨鲸被水平地托起来,抬架小车森林般举起的千斤顶,那是全厂一万多双大力士的手!“好!”指挥员按下电钮,“前进!前进!”……蓝鲸继续向船台伸出,船体越来越长,好像没有尽头,“核潜艇前移到位了!”人们欢叫。
它被平坦地稳定地移到船坞浮箱上。这是最后一道关键程序。船体必须保持绝对稳定,与浮箱彻底脱钩,浮在水上。终于,忽然震天动地一声喊:“核潜艇浮起来了。”群情激动,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的潜艇一直很神秘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技术水平,这幅照片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1、中国的潜艇的消音技术是自己开发的,而且较先进。
2、中国的消声瓦面积极大,说明中国的耐腐蚀安装技术很好,其他国家的消声瓦面积小,安装成本高。
3、中国的高性能船用胶沾技术过关了。
4、从雪融化的速度可以看出中国的消声瓦可能不是橡胶,因为俄罗斯的消声瓦是橡胶而雪融化的很快。
5、中国的091级改进了,说明他有一定的改进价值,那么其他的同类潜艇呢?
军事观察:中国海军潜艇战略揭秘(1)
中国在潜艇力量发展上的惊人速度表明,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外部势力介入台海冲突,维护国家的统一,已成为中国高层的现实战略选择。
2004年11月10日,一艘大陆“汉”级攻击核潜艇(091型)误入日本领海,到16日清晨返抵位于青岛附近的姜哥潜艇基地。尽管沸沸扬扬的潜艇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在海外却始终余波荡漾,外界仍在思考其中可能透露出的多种动向,以及事件背后深层背景原因与涵意。
潜艇事件传达的信息
从潜艇后来透露出的信息看,基本可以确定的事实有:一是中国核潜艇首先在关岛海域与美军近距离接触,美方并通报日方;二是核潜艇随后穿越了日本先岛群岛海域,并被日方追踪;三是大陆出动了潜艇救援船至该海域,但未携带深潜器。
由此可以推定,这次中国核潜艇事件的确只是一次技术性失误而已,并非如日方和某些军事观察家所臆测的那样,这是中方精心策划的一次战略杰作。若是蓄意的战略试探的话,为何要派遣一艘发出巨大噪音、容易被发现行踪的“汉”级核潜艇,而不是派遣难于被发现的先进潜艇?而且是以早已为美日所熟悉的“汉”级核潜艇进入世界上反潜能力最强的日本领海,显然此说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再说核潜艇被发现后并没有躲藏,只是行驶在离水面只有3000米深的浅水区,这使它相对更易为日本自卫队发现。
至于在日方机舰发话询问潜艇国籍时,中方潜艇为何始终不予理睬,很可能是带领潜艇出航的艇长和其他军事主官对突如其来的误闯日本领海事件,一时不敢自作主张,贸然行事,原因之一是怕处置失当,引发不必要的外交纠纷和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反弹,二是怕被长官指责。
中国军队的传统文化就是下级对上级要不折不扣的服从。对于如此重大的军事外交事件,谨慎行事,及时向上级报告请示,也是合情合理,势所必然的举动;三是对潜艇是否进入日本领海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由于中国核潜艇是经太平洋外海穿越冲绳列岛回国,则石垣岛与宫古岛之间有狭小公海水道可供潜航,如此并不构成所谓侵犯日本领海的事件。
如果以上推理还不足以驱逐质疑者心中的迷雾的话,那么又如何解释近年发生的类似事件呢? 2001年2月9日,在距夏威夷瓦胡岛约16公里海域正在浮出海面的美军核潜艇同一艘日本船只发生相撞。事故发生时,美军太平洋潜艇部队的一位高官应邀正在潜艇上观摩演习。
按照常理,潜艇在进行紧急浮出演习时,通常首先使用潜望镜和声纳定位系统确定海面附近是否有其它船只,然后下沉到海面下400英尺的深度,并在10~15分钟内实施紧急浮出。问题是美军潜艇在紧急浮出前,为何没有探测到在其正上方的长近60米的日本船只呢?连当今掌握世界顶级潜艇技术的美军还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海军潜艇误入日本海的情况还又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呢?
那么中国潜艇事件所显示的真正意义究竟何在?也许这要把潜艇事件放在整个东亚战略格局和中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威胁与挑战的大背景下来看,才能深刻认知中国潜艇出入太平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误入日本海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潜艇是未来战略重点
潜艇按战斗使命区分,有普通鱼雷攻击潜艇和战略导弹潜艇;按动力区分,有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核潜艇又可分为导弹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两大类。特别是核潜艇具有功率高、速度快、续航力大、配备武器多、隐蔽性好、攻击力强等众多优点,具有比常规潜艇更优越的作战性能和更广阔的活动范围。
因此,潜艇从诞生之日起就日益成为世界各濒海国家瞩目的重要武器。
尽管美国具有当今世界无可匹敌的侦潜反潜技术,但对抗与反对抗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反潜技术的提升也激励着潜艇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使对方很容易突破美军的防线,通过近距离供给对美军海上作战力量构成致命性的打击。
据美军的作战模拟评估报告显示,潜艇与航母交换率为3~5∶l,即损失3~5艘潜艇即可击沉1艘航母。核潜艇的强大攻击能力使其成为最理想的核报复力量。核大国普遍认为,在两个势均力敌的核大国决战时,遭到突然核袭击的一方,固定导弹发射井的生存概率只有4%~9%;路面机动导弹发射车为30%;战略轰炸机为30%;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生存概率可达90%。
幸存一艘核潜艇,即可使对方受到毁灭性报复打击。
现在拥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只有美、中、俄、英、法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许是否拥有核武器并不重要,今天是否拥有战略性核潜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该国能否真正跻身大国俱乐部的通行证。
因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赫鲁晓夫拒绝中国引进核潜艇的请求时,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中国第一艘被西方称为“汉”级的核攻击潜艇,在1968年开工,1970年下水,1974年试航后命名为“长征一号”,编入海军序列。
西方估计,自1980年至1991年,陆续有4艘“汉”级潜艇服役,全部分配在北海舰队。
事实表明,新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关于发展核潜艇的英明决策和远见卓识,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上发挥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在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中,美军太平洋舰队调派到台湾海峡的航母有两艘,其中一艘“独立”号突然后退200海里,另一艘“尼米兹”号一直未敢到达预定海域,据说就是因美侦察卫星发现大陆核潜艇突然离开基地不知去向,才急忙采取如此行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1954~1955年西方所谓的“第一次台海危机”中,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曾叫嚣,必要时将对中国大陆实施核打击。而1955年4月23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这一友好表态后来也被美方解读为是美国的核威慑在起作用。
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强大的核威慑能力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后盾。
正是基于对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的深刻体认,新中国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人对中国潜艇,特别是战略性核潜艇的发展都继续给予了高度关注。
这使中国潜艇的技术与作战效能迅速得到了提升,其发展速度与力度达到了令西方情报部门吃惊的程度。就常规潜艇而言,世界上目前只有中国在同时制作三种常规动力的潜艇,连欧美都没有;就核潜艇而言,中国现在也在发展两种核潜艇,一种是战略性核潜艇,这是对美国本土构成打击的核潜艇。
中国在092潜艇(即西方所称的“夏”级)之后发展了094核潜艇;在核攻击潜艇方面,目前,除了091攻击核潜艇外,中国还在研发093攻击核潜艇。在第三世界国家,也只有中国在发展两种攻击核潜艇。中国潜艇不仅在技术上日趋成熟,而且单从数量发展来看,也一直也一直处于迅速上升势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