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为何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专业被拒?

全部回答

2019-06-19

0 0
    临近毕业季,舆论场中就业维权话题热度丝毫不减,吕梁一事业单位应聘者因专业不符遭拒录、徐州女硕士遭拒录、苏州吴江区一单位应聘者因专业不符遭拒录三件拒录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世界史不是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不符合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史不是历史学”成热词,甚至有网民感慨,“我是看错了吗?”。
    这是下半年发生的几起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拒录考生的理由,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呢,且看以下浅析:首先分析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应聘者不符合招聘单位招聘条件被拒是正常事件,然而近期接连被爆料的几起“白马非马”“一字之差”等原因被拒事件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不仅与这些拒录理由“奇葩”相关,同时也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是就业形势较严峻,人们的就业焦虑和不安全感在增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被看做是就业的“最佳选择”,人们更加重视这样的就业机会和环境,甚至,广大民众也会将自己想象成涉事应聘者,从而加重他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并希望通过网络得以宣泄和得到慰藉。
  其次是尽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越来越公平、公正和透明化,但还是与广大民众的期待存在一定差距。  再加上“萝卜招聘”等事件在之前曾被曝光过,当出现信息不对称时,人们倾向于以前建立的刻板印象,质疑和猜测拒录背后的原因。
  再次是地方上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初次回应该事件时,其态度比较强硬。而对于拒录原因的解释未能让广大民众信服,甚至出现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这不仅让人们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质疑,还削弱了他们对招聘单位的信任度。
    此外,还有媒体在毕业季集中性的报道类似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相关话题发展成为舆情热点,迎合了热点事件的舆情发展规律。其次,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面对招聘投诉,无论是招聘方还是应聘方都需要在法治框架内,采取理性的方式去应对。
  考生在报考的时候也应该学会如何查看自己的专业分类,避免因专业不符被拒。  专业名字的问题假设有一个职位的报考条件要求经济学,有很多专业名字相近的考生就会十分疑惑,比如经济统计学的学生就会疑惑自己是否能够报考呢?答案是不可以,虽然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看起来很相似,也许学习的内容也并无太大的差异,但是两个专业的名字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专业,是不可以报考的。
    又或者有一个职位要求的是法学,但学生的专业是某某法,这样的情况也是不能够报考的,但如果他要求的是法学类,属于这个类别的专业就都可以报考了哦。具体专业和所属大类有许多学生的专业同属于一个大类,比如经济学和统计学都是属于经济学类的专业,但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可以报考职位要求为统计学的职位的,参考上文,专业必须与职位要求的一致。
    想要了解你自己的专业究竟属于哪个大类,可以参考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分类目录,目录里有大类和对应的专业,以此来报考职位。如果职位要求的是某某大类,而你的专业在目录里就属于这个大类,那么你别的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就可以报考这个职位了。
  如果你的专业在教育部的专业分类目录中找不到,也不可以随意报考相似的专业或者大类。  例如专业是播音主持的,在目录中只有播音、播音与主持艺术,没有一字不差的专业,那此时你只有直接电话咨询你想要报考的岗位的招录单位,以他们的回复为准。
  由于资格审查是由招录单位自己进行审查的,只要他们确认可以报考,那么你的专业就不会在资格审查的时候出现问题了。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专业大类需要注意的是,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专业可能会有不同的大类对应,例如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属于经济学大类,专科的物流管理专业则属于经济与贸易大类,两个类别不同,需要考生注意自己相应的学历专业究竟对应哪个大类,确认以后再进行报考。
    。

2019-06-19

0 0
因为报考时候没研究透该职位要求的专业和你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国家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哪些专业与近十几年来改过名称的类似专业可以同等报考。考生可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后报考,报名通过率会高。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会计资格考试
职业培训
远程教育
自考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